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蚕黑尾病在农村养蚕过程中经常发生,近几年东台市的黑尾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严重的年份部分区域期损失率达12%,少数农户损失高达35%左右,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家蚕黑尾病在农村养蚕过程中经常发生,2007年射阳县中、晚秋蚕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黑尾病,发病严重的部分区域损失率达20%,少数农户损失高达35%左右,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5年中秋期以来,我市部分蚕区发现一种尾部发黑溃烂,蚕体显著落小的病死蚕,群众称之为黑尾巴蚕。该病在大小蚕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小蚕共育期发病较多,危害较大。1985年中秋期,王鲍乡10个共育室582张蚕种普遍发生黑尾病,发病率达25%,平均张产茧仅19.5公斤。1986年春蚕和1990年一秋期,该病在我市许多乡镇均有发生,造成了一定损失。经过几年的调查、试验和研究,现已基本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5,33(4):35-36
近年来,射阳县每期蚕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农药中毒。其中毒原因很多。严重地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不高,同时给我县蚕桑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笔对近几年射阳县常见农药中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蚕黑尾病主要是由曲霉菌在蚕尾部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从病蚕中分离到病原菌有两种 ,一种孢子表面棘多而长、黄褐色 ,孢子大 ,直径 4~ 6 μm ;一种孢子表面棘短而少、蓝绿色 ,孢子小 ,直径 2~ 3μm。黑尾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多发 ,多发生于 4龄中期至 5龄中期。黑尾病病原菌侵染寄生家蚕的过程是 :病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蚕尾部背板与节间的三角形节间膜处 ,分生孢子发芽侵入蚕体产生黑色小病斑 ,随病情加重病斑加大 ,甚至在病斑处出现节间断裂 ,直至形成黑尾症状。使用药剂防治黑尾病以 5 %亚迪蚕保最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家蚕黑尾病发生比较普遍,尤其是夏秋蚕期,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和质量,造成部分蚕农经济效益降低,养蚕信心骤减.目前已引起各级蚕技部门的重视. 1 发病规律 家蚕黑尾病在以下条件下发生严重:一是蚕室周围地区农作物曾大面积发生过曲霉病的发生严重;二是蚕室附近有大面积大麦、小麦田、水稻田和长有芦柴的水塘臭沟等;三是蚕室低矮、通风不良,湿度较大,尤其是蚕匾、柴帘消毒后未经晒干就使用的;四是不利的养蚕环境条件,如温度30℃以上和湿度98%以上时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病原(Nosemabombycis)通过蚕儿食下传染而引发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胚种传染性,致病力强,对蚕业生产威胁很大,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蚕业管理部门所重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把蚕微粒子病列为《动物检疫》项目.但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各蚕区又有发生,并呈发展、蔓延之势,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控制的办法.本文试从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历史对其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些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9.
茆迎春 《江苏蚕业》2004,26(3):29-30
<正>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其发生量之多,发病面之广,危害之严重,在该镇秋蚕史上还从来未有过。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秋蚕或多或少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射阳县晚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农药中毒,蚕茧严重欠收,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如何避免蚕期农药中毒,做好中毒后的挽救工作,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射阳县2005年全县共饲养晚秋蚕36 870张,9月13日出库,9月24日收蚁,而晚秋蚕较之往年相比具有多病齐发、暴发时间提前的特点,发病之重为多年少见。如特佣、盘湾等重点乡镇,一眠醒后已有脓病发生,20%~30%的农户发生黑尾病,而僵病则非常普遍。为此,县技术指导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果断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减少了蚕农的损失。1原因分析1·1恶劣的气候条件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2005年晚秋蚕期恰逢持续阴雨寡照的灾害天气,9月份在遭遇麦莎、龙王等台风袭击产生强降雨之后,至10月8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晴天,四眠以前气温比往年明显偏低,四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病毒病已成为农村家蚕饲养过程中主要的蚕病,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是秋季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蚕茧减产、蚕农减收。通过调查研究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蚕桑生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发生面均较广,2008年如城镇春秋季发生面达60%以上,发病严重的农户甚至颗粒无收,教训实在惨重。为杜绝或尽量减轻该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提出以下识别方法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目前许多蚕区真菌病的防治已不再是蚕病防治的重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危害又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宜兴、溧阳等蚕区进行了调查,每年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造成的损失达5%-10%,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损失,我县针对发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对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扩散蔓涎,而且连续几年晚秋蚕茧产量取得了全市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养蚕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其特点:发病较早,发病率高,涉及面广,病类众多,损失较大。已给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地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当务之急必须认真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蚕桑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