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阐述了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从品种选择、菇田选择、备料、预湿、建堆、翻堆发酵、铺料、播种、覆土、出菇期管理、采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露地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草菇栽培完全可以模仿双孢蘑菇的生产流程,即从堆料——翻堆——进房——播种——覆土——管理——采收。只要根据草菇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征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菇房的光线、培养料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多少、堆料时间的长短及水份管理进行适当调整。自从1985年在广东清远县的琶江口、源潭、高田等地推广此法栽培以来,群众反映良好,基本已经扭转了传统的室外栽培法,单位产量翻了几翻。1988  相似文献   

3.
利用冬闲田栽培双孢蘑菇,可增加农民收入。技术内容包括田块及品种选择、材料配方、堆料翻堆、搭建菇棚、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漳州综合试验站开展双孢蘑菇新品种引种、杏鲍菇菌渣代料栽培和泥炭土覆土等试验研究形成的双孢蘑菇轻简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具体涉及标准化菇房设施,主栽品种及特性,适宜栽培季节,栽培料配方及处理方法,二次发酵,播种,养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成本及效益等。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棉材加工、堆制时间、配方、发酵、菌种、栽培方式、单位投料量、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较为详细论述了棉材栽培双孢蘑菇关键控制点,以期达到棉材栽培双孢蘑菇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按照配方要求精准配料,通过预湿、混料环节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在75~80 ℃ 条件下完成微生物发酵及焦糖化反应,然后转入二次发酵隧道,在58~60 ℃ 条件下进行巴氏杀菌杀虫,45~50 ℃ 条件下进行控温发酵,生产出的培养料理化性状稳定,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实践证明,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二次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出菇产量可较传统发酵料栽培提高60%~120%。  相似文献   

9.
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模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双孢蘑菇的现有栽培模式,包括床架式栽培、厢式栽培和块包式栽培等。提出块包式栽培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山东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带领当地及周边数千户农民块包式种植双孢蘑菇为例,分析这一模式特点:对菇床、床架要求低,适应性广;集中提供隧道式发酵料使蘑菇优质高产,降低农户种菇难度,提高种菇积极性;周年化出菇棚可一年四季出菇,增加年生产利润等。  相似文献   

10.
邵建宁 《食用菌》2007,29(1):41-42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在栽培设施无加温条件下,从12月一翌年2月双孢蘑菇受气温下降影响,出菇处于停止期,经过越冬,到第2年3-6月继续出菇。本文介绍了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和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株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冬季双孢菇不出菇的缺点。甘肃省内应用该技术在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方式产量提高30%,栽培周期缩短了3个月,提高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以自主选育的双孢蘑菇广温型品种桂菌As108为推广菌株,从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原料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广温型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广大种植者提供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5)
<正>甘肃天水地区自2002年以来,曾一度大面积栽培双孢蘑菇,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一些重要环节把握不好,使广大菇农受损,有一段时间菇农把双孢蘑菇改叫"伤心菇"。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双孢蘑菇生产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总结如下。1针对不同原料灵活掌握料含水量很多菇农按照专家或双孢蘑菇书籍上给出的配方来堆料,常常堆不好,堆后5~6 d温度还上升不到60℃,翻堆一看,  相似文献   

13.
刘建平 《食用菌》2014,(4):54-55
采用棉秆发酵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15 kg/m2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麦秸料、稻草料和玉米秸秆料,而且发菌快、菌丝壮、出菇早、出菇期长、品质优。  相似文献   

14.
中原地区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每年都有几十万吨棉籽壳。1994年以来,我们根据蘑菇是腐生菌这一特点,经过精心计算配方,把棉籽壳堆制发酵,腐熟后种植双孢蘑菇获得优质高产。在同一菇房相同条件下,无粪麦草合成料83kg/m2,最高产量1025kg/m2;...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菌渣及牛粪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成基质栽培双孢蘑菇,同时对一次发酵处理技术及辅料添加种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辅料用过磷酸钙和轻质碳酸钙较好,不可添加石灰;一次发酵时翻堆一次,前后7天即可进床铺料;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1:3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与对照相比,增收14.55元/m2,具有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大肥菇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本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4~6℃,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栽培大肥菇,一般...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渣高效栽培双孢蘑菇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介绍漳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经验和具体的技术流程:选择优良菌株,安排生产季节,栽培料的配方和处理,二次发酵与播种、养菌,覆土,出菇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其中着重强调的关键点在于原料预湿发酵处理,覆土材料选择和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品种之一。文章从质量优势、资源优势、操作优势分别阐述花生壳栽培双孢蘑菇的应用前景,并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准备、建堆、翻堆(发酵)、播种与管理等方面介绍花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以期为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新品种9801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均有明显提高;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培养料中和覆土内活加双孢蘑菇专用添加剂能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种植区栽培,利用种植西瓜大棚采用草帘复盖阳畦的栽培模式栽培双孢蘑菇。采用麦草及稻草混合堆料,设置简易地沟加薄膜进行室外二次发酵,采用国内高产蘑菇品种2796,使用自制新型除氨杀菌剂代替毒性及残留量高的甲醛,生产无公害菌类蔬菜。摸索出了一套西瓜塑料大棚露地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