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盆景谁主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盆景艺术发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学家、诗人、画家、民间艺人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书论述盆景。使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艺术,为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创立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神游盆景的审美观点,总结“小中见大”的盆景创作手法,要求注重画意……为创作中国盆景艺术提供了法则、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观赏南瓜、西葫芦无土盆栽和盆景造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都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利用家庭空闲地和阳台种植蔬菜,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陶冶了情操。而观赏南瓜和西葫芦为草本植物,易于造型,通过修剪和盘扎控制,可以体现人们的艺术构思,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房屋平台、阳台、走廊上放置盆栽观赏南瓜、西葫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对艺术和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从2005 年起,笔者引进观赏南瓜、西葫芦品种多个,筛选出雌性强、连续结果率高、观赏期长、适宜盆栽的观赏南瓜鸳鸯梨、金童、玉女等,西葫芦品种宝葫芦、小亚葫芦等。同时摸索出一套盆栽和盆景造型技术,在第五、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盆栽观赏南瓜、西葫芦亮相后,深受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盆景,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现代社会,世界范转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盆景爱好的行列。很多爱好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盆栽的水平,而投入到了更高层次的探索盆景艺术创作之中。作为盆景艺术发源地的中国,有必要在理论上探讨与弄清现代盆景艺术特征,以指导我们的盆景艺术创作实践。拟小结以下盆景艺术特征,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幼喜爱植物,大约在高中时期喜欢上了盆景这门艺术,并被盆景中表达的自然树木情趣所陶醉。工作后,通过上网(主要是日本盆栽网)、会朋友、看书籍杂志,了解到日本盆栽的发展情况。本文想就日本盆栽的历史与现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欣赏盆景大约与品茶道理相似:品得一好茶,水、器皿等是必不可少的成因,观赏一件盆景佳作,环境也是必需的。皆因盆景艺术是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光彩绚丽的奇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园林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盆景艺术是园林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盆景不单是咫尺盆中的艺术盆栽,而更是作为园林灿烂的一角,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开发盆景果树开拓园艺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果树是传统果树栽培与园林盆景艺术相融合的现代果树产业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国内外市场既需要传统盆栽金柑(桔),又需要大果型盆栽果树.因此,扩大盆栽果树品种和解决盆栽果树技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现将开发果树盆栽、盆景的基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宫树鼎 《花木盆景》2004,(10):22-22
我有幸在武汉看到了黄明山先生的“奔击式”盆景。这盆盆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盆景形式,它跳出了盆景的常规,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观赏者诉说着一种感悟了的认知,从而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奔击工”盆景的出现,应是我国盆景界的珍上创  相似文献   

8.
正主办单位:广东省盆景协会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嘉盛园艺由广东省盆景协会、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在台湾彰化溪洲公园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于2016年11月7日圆满落幕。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在两岸盆景交流史上开创了先河,圆了海峡两岸盆景人的梦想。为了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台等地盆景艺术交流和发展,活跃粤、台两地的盆景市场,进一步增加两岸盆景人的友谊,继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台湾彰化举办一周年后,由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主委王振声先生发起并出资,联合广东省盆景协会共同主办第二届粤台南风盆景展。  相似文献   

9.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一门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国盆景艺术"缩名山大川为袖珍,移古树奇花作室景",融合山石、盆栽、园林和书画等多项艺术体系于一体,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本文简单阐述了盆景的制作方法及后期的日常养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李庆余 《花木盆景》2000,(1A):60-62
1986年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贺淦荪给盆景艺术做了如下定义:盆景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而是能表达思想主题.有自然神韵的艺术美景;是一种艺术美的再创造;是通过造景来反映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活的造型艺术。现代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盆景艺术。自1956年周瘦鹃老师划分盆栽、盆植、盆景以来。在什么是盆景、什么是盆景艺术的实质特征问题上。1986年才有了如上定论。至此。中国盆景才真正步入现代艺术殿堂,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盆景艺术文化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三、世界盆栽界求同存异传承中国盆景类型 中国早在宋代(960年-1279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和盆景的布局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石玩组合,“渍以盆水”,发展形成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22,(3):44-47
<正>2021年11月20日,由中国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组织承办的第26回华风盆景展在彰化溪州公园隆重举行。“中华盆栽艺术总会”是中国台湾最负盛名的专业盆景组织,其前身为以各地方协(学)会团体会员所组成的“中华树石艺术协会”,2003年更名为“中华盆栽艺术总会”,每年举办一回华风盆景展。在历任总会长蒋金村、梁悦美、林铭洲、黄清吉、陈苍兴、陈万添、  相似文献   

13.
龙飙 《花木盆景》2007,(11):10-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日益渐浓,盆景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盆景爱好者也在不断地增加。本人从事盆景艺术的创作已有20余年,一是收集、精心养护着前辈遗留下来的优秀作品.很多作品盆龄达七、八十年甚至超百年.二是自己创作盆景.在国内曾多次获金奖,2006年还获第六届国际盆栽博览会金奖。现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向广大的盆景爱好者浅析一下盆景艺术创作与鉴赏,希望盆景爱好者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4.
<正>盆栽是室内绿化装饰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形式。将盆栽布置在厅室角隅、沙发旁或摆放在花架、桌案等上面,会使室内显得生机勃勃而高雅。盆栽蔬菜是指具有优雅轻盈的株态、奇特美丽的外形、绚丽多彩的色泽,既可作为蔬菜食用,又能体现出极强观赏价值的蔬菜。盆栽蔬菜可作为微型盆景点缀居室,为生活增添不少情趣。  相似文献   

15.
1石榴盆景鉴赏盆景是从盆栽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为枝叶、花朵、果实等的艳色形状,而盆景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来寄托与抒发作者的艺术情感。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园艺师运用创作技巧,合理布局,在各种深浅长宽不同,形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将各种山石进行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16.
朱勇 《花木盆景》2004,(8):28-29
近年来黑松日益受到专业和业余盆景爱好者的偏爱,主要原因一是受到日本盆栽和台湾盆景的影响;二是黑松盆景具有区别于其他杂木类盆景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三是黑松盆景管理比较粗放,随着岁月的流逝,树龄越老,越具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6月29日,由明道大学、"中华盆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明道大学景观设计学系承办的2010景观园艺与盆栽研讨会暨盆栽作风成果展在台湾彰化成功举行。此次展会是台湾盆景界与学术界的第一次合作。"中华盆栽作家协会"会长杨修介绍说:"透过与学术界的合作,一方面引导盆景创作者了解艺术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使盆景创作者能够从艺术材料与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浩文     
《花木盆景》2014,(2):7-7
号沐石斋主,别名老文。祖籍河北省曲阳县,1968年生于保定。自幼习书画,1987年跟随父亲踏入研制盆景根雕、园艺设计的艺术道路。1993年至1994年赴日本专修日本造园、盆栽技艺。1988年、1996年、199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和省会石家庄成功举办“王浩文盆景根雕艺术作品展”。1998年荣获“河北省盆景大师”称号;2000年获取“中国根艺美术师”资格证书;2009年被选举为“河北省盆景雅石行业协会”副会长。合作出版《北方盆景》、《观果植物盆栽》、《盆栽果树》三部书籍。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国从事盆景艺术的工作者而言,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盛年,仅国庆期间就同时迎来了在南京举办的有“中国盆景界奥运会”之称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及在常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三大展览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品盆景,让人眼前一亮,新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较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盆景艺术从衰微走向繁荣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22,(9):82-85
<正>2022年5月,由美国盆栽协会主办,盆景乐园网协办的世界盆栽艺术家社团(WORBAC)盆景艺术节在美国孟菲斯成功举办。此次艺术节参展作品约100件,规模不算大,但气氛非常活跃。印度尼西亚盆景艺术家江职宏在其主讲的《盆景艺术审美》讲座上,对盆景艺术审美的本质以及创作中如何激发作者和观众的美感体悟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