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一、杂交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1.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泸州市纳溪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约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严重发生,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在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严重发生,则招致大量白穗和半白穗(俗称"吊颈瘟"、"掐颈  相似文献   

2.
浅谈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作为山区县城的福建省永春县介福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以上.水稻生长期中叶片受害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萎缩,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抽穗期穗颈受害严重,则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粒.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被誉为水稻上的"非典"。针对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及原因,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推广了以化学防治为主,与农业防治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稻瘟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防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水稻稻瘟病概述(一)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叶瘟指本田期稻株叶片发病。感病品种很快形成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节瘟是指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  相似文献   

4.
正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火烧瘟,它是世界性分布、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不同可将稻瘟病分为:苗叶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最常见的是叶瘟、节瘟、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瘟,严重时可颗粒无收。叶瘟、苗瘟也可引起成片枯死。近年来,由于追求高产栽培,提早种植,推广早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病毒病并称水稻四大病害,该病分布广泛,我县大部分稻区都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7.
怎样防治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产区的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非常普遍。俗称“花杆”、“烂脚瘟”、“眉目斑”等。该病一般减产10~30%,如果引起倒伏、烂秆可减产50%以上。随着我省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同时在栽培上采用密植、多肥的高产措施和矮秆多穗高产良种等。稻株生长茂密、病害有逐年严重的趋势。此病除危害水稻外,在自然情况下还能侵害玉米、大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中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早在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已把它称为“发炎火”用文字记载下来.日本在1704年也记录了这一病害.现在,全世界水稻种核区几乎都有此病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以上.水稻生长期中叶片受害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萎缩,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抽穗期穗颈受害严重,则造成大量白穗或瘪粒.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发病症状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5)
正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刻颈瘟和黑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也是全世界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一般造成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根据害期和部位的不同,分为苗瘟、叶瘟、穗瘟、节瘟、谷粒瘟等类型,其中以叶瘟危害最大。水稻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均有稻瘟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相似文献   

13.
稻瘟俗称病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穗部,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青灰色霉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害的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病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而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则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土壤温度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14.
<正> 稻瘟病(Rice blast)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刻颈瘟等。本病广泛发生于南北各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病田块水稻成片枯死,甚至颗粒无收。 1 病害症状 水稻从发芽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都可受其病菌侵害。根据侵染水稻生育期和危害部位的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一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1.发病症状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1.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病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根据调查,一般发生较轻的田块减产8.5%~20.0%,发生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因此,稻瘟病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 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稻梨胞菌,属半知菌亚门.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分布区域广,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田间鉴别症状;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发生。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潮湿时,可长出青灰色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减产幅度一般为10%~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 1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由于侵染的时间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颈瘟和粒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