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公牛腐蹄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是种公牛最主要的运动器官,种公牛患蹄病显著地影响其生产性能,即使再好的种公牛,如果发生蹄病,其冷冻精液的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将无法正常采精。这不仅严重影响种公牛的使用年限,为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限制某些优秀个体性能的发挥。通常发生蹄病有三种:腐蹄病、蹄底磨损和趾间皮炎。前两种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腐蹄病发病率最高,占蹄病50%~60%。近几年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比较实用的腐蹄病的防治措施,可以基本杜绝因腐蹄病淘汰种公牛所造成的损失。1病因腐蹄病,使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发生急性和亚急性炎…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病是奶牛的常见病,对牛的利用有很大影响,而在蹄病中腐蹄病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调查,在山东省规模在100头以上的奶牛场,腐蹄病的发病率在25%左右,农户奶牛蹄病的发病率近40%,而腐蹄病牛占蹄病牛的比例高达45%。牛蹄病的发生对奶牛饲养场、户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奶牛专业户陈某自1989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9例,治愈8例,治愈率88.9%.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深层组织腐败化脓、发出恶臭气味为特征的局部坏死性炎症。在规模养牛场和散养户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腐蹄病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可导致淘汰,是阻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养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导致淘汰。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异物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指(趾)间蜂窝织炎俗称腐蹄病,是奶牛蹄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炎症。腐蹄病主要由指(趾)间皮肤上的创伤引起,是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节的一种蜂窝织炎。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严重跛行、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体况下降和产奶量下降为主。腐蹄病呈世界性分布,常散发,但在规模化牛场可能呈地方流行性,其发病率与气候、季节、饲养密度和牛棚模式等有关。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占蹄病的15%。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据报道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为 20%。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热潮湿雨季比天旱季节发病率高。莱阳市郊区奶牛专业户陈某自 1986年起饲养荷斯坦奶牛,至 1998年共发生腐蹄病 15例,治愈 13例,治愈率为 86. 7%。现介绍如下: 1症状   病牛站立时患蹄不敢着地,或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蹄患蹄、患肢向前伸出;跛行,有痛感;检查患蹄时,蹄底角质部完整,看不见病变;叩击或按压时可出现疼痛;当…  相似文献   

10.
腐蹄病是牛的常发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为高。其特征是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高热、潮湿雨季比干燥、高温季节发病率高。近年来,格尔木市因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偏多,牧区大部分草场地下水位上升严重,同时由于当地土壤本身含盐量较高,加之牧草以硬质芦苇草为主,导致引进的牲畜腐蹄病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奶牛腐蹄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腐蹄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节,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因此,加强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主要介绍黑龙江省某澳牛农场成年奶牛腐蹄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可为保障奶牛肢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腐蹄病就是动物的蹄或者蹄趾间出现腐烂现象,是一种传染病,属于动物蹄部感染,它的主要特点是蹄间或者趾间皮肤发生肿胀和炎症。现在的养殖业逐渐趋向集约化发展,使得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加大养殖业损失。笔者根据之前遇到的相关案例来分析羊腐蹄病,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而引起奶牛跛行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约为8%~20%,严重的养殖场可达30%~5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会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15.
奶牛的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节,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碎石块、异物茬尖等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6.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奶牛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有些养殖场发病率高这40%,它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包括腐蹄病、蹄变形、蹄叶是、蹄皮炎、指(趾)间赘生、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南新海乳业奶牛场奶牛腐蹄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求在海南地处热带区域这个特殊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引发奶牛腐蹄病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寻求适合本地区奶牛蹄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为热带地区奶牛饲养管理及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调查表明,海南新海乳业奶牛场奶牛蹄病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且与年龄相关。由该病导致淘汰的牛,占淘汰牛的比例为27%。蹄病类型较多,其中蹄底溃疡引发化脓感染的发病率高达23%。  相似文献   

19.
蹄裂病也称之为腐蹄病,是偶蹄兽趾间皮肤坏死的化脓坏死性炎症,3-6月龄猪亦多发,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匣缩小、蹄壁角质层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4%~5%,轻则影响猪只活动,重则淘汰。  相似文献   

20.
21例奶牛腐蹄病的诊治龚太祺南平市奶牛良种繁殖场奶牛腐蹄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现将我场21例奶牛腐蹄病的发生与防治总结报告如下:1.发生与症状:1.1发生:18例是由于运动场泞泥,牛舍潮湿,奶牛蹄部尤其是后肢蹄部长期浸泡在粪尿中与水泥牛床粗糙面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