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成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氟虫腈(锐劲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剑 《新农药》2005,(5):34-35
一,氟虫腈简介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毗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3.
氟啶虫胺腈对麦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河南许昌、山东汶上、江苏邗江3地两种麦蚜对吡虫啉、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并在3地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种群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状态(抗性倍数0.30~7.00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敏感状态;麦长管蚜种群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都处于敏感状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河南许昌、山东汶上、江苏邗江3地试验田50%氟啶虫胺腈WG对麦蚜田间防治效果药后3d为81.6%~88.0%,药后7d为79.2%~89.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5%啶虫脒WP的防治效果。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氟啶虫胺腈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作为轮换或替代药剂用于麦蚜的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4.
5.
棉盲蝽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盲蝽混合种群的防治技术进行筛选:在苗期主要采取远离早春寄主,清除苗床四周杂草,制钵播种时使用呋喃丹,齐苗后喷施久效磷等综合措施;大田期采用药肥混合理施的方法。对防治盲蝽等主要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埋施对棉花生育无不良影响,且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红木(Bixa orcllanal可能是防治茶树和其它作物棉刺盲蝽(Hclopeltisschoutedeni Reul)的一种合适的诱虫作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来虫情测报灯下棉盲蝽的种类、数量和消长规律,并提出了其诱虫规律在测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田间笼罩药效试验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对东亚飞蝗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d,已将试验所用东亚飞蝗全部杀死,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在防治东亚飞蝗方面具有较好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Bt棉田中绿盲蝽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转Bt棉综防田(种植诱集作物和适当使用农药控制害虫)、对照田(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和化防田(使用农药控制害虫)3种处理,研究了冀南棉区绿盲蝽与捕食性天敌种群关系及绿盲蝽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t棉田,绿盲蝽分别于6月29日、8月14日和9月4日出现了3个发生高峰。其中6月29日综防田、对照田和化防田百株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05);8月14日,对照田的百株虫量显著多于化防田和综防田。差异极显著(p<0.01);9月4日,对照田的虫量达到60头/100株,且不同类型田差异显著(p<0.05)。Bt棉生长前期和中后期,捕食性天敌在综防田的百株天敌量明显高于化防田和对照田,其中6月29日、8月29日和9月9日综防田的天敌量达65、70、75头/100株。分析3种不同类型田绿盲蝽对棉花叶危害株率、落蕾率、落铃率和成铃量影响顺序均为对照田>化防田>综防田,除化防田与综防田的落铃率无显著差异,其余均表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棉盲蝽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地以中黑盲蝽和绿盲蝽为主。进入9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地为其创造了丰富的寄主或食料来源;防治棉铃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使棉田天敌大量死亡;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棉盲蝽的越冬死亡率大大降低,致使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我地棉田90年代仅次于棉铃虫的第二大害虫。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且持效期短,各代发生盛期需多次施药,才能控制棉盲蝽为害。为了探索既对天敌安全,又能长期有效地控制棉盲蝽的为害,且成本较低的防治棉盲…  相似文献   

11.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病原真菌突破虫霉Entomophthora erupta在中国广东省首次被发现,该菌可引起稻田中的黑肩绿盲蝽种群流行病,侵染率为33.1%,主要侵染黑肩绿盲蝽的成虫或3~5龄若虫,对3~5龄若虫和成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6.7%、8.3%和14%;被侵染盲蝽成虫性比为1∶1。本文还描述了黑肩绿盲蝽感染突破虫霉的症状及该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杂食性盲蝽的饲养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不同种类杂食性盲蝽的人工饲养技术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采用点滴法测定毒死蜱、氟虫腈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6︰1和24︰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83-1.80和191.03-189.30。田间试验表明,毒死蜱与氟虫腈以16︰1和24︰1的混剂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了20%吡虫啉可溶液剂(SL)和30%噻虫嗪悬浮剂(SC)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施药1、2、3次后(间隔7 d),药剂在苜蓿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吡虫啉和噻虫嗪在施药剂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时,药后3~7 d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01%~82.01%和77.54%~83.29%。吡虫啉和噻虫嗪连续施药3次后,在苜蓿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90 mg/kg和0.08 mg/kg,吡虫啉已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规定的果蔬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因此建议每茬苜蓿生长期,可选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苜蓿盲蝽,吡虫啉和噻虫嗪喷施次数分别不宜超过2次和3次。  相似文献   

16.
微刺盲蝽属(Campylomma)昆虫既可取食植物如棉花,苹果,梨,芒果和茄子等,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又可捕食多种害虫并成功地应用于生物防治。在害虫与益虫之间难以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介绍了该属昆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该属昆虫作为害虫和天敌昆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丁酸己酯为芯材,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交配干扰剂丁酸己酯微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乳化剂700#、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及控释剂正十二烷4个因素对丁酸己酯微囊形成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生物显微镜对微囊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丁酸己酯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速率等指标,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乙基纤维素3.0 g、丁酸己酯3.0 g、乳化剂700#1.5 g、聚乙烯醇2.0 g、乙酸乙酯30 m L和正十二烷2.0 g,以及滴加速率为5 m L/min、转速为1 000 r/min条件下制备的丁酸己酯微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5%和91.9%,外观较完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1.85μm,缓释效果较好(能持续释放35 d以上)。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悬挂丁酸己酯微囊的样区诱捕到绿盲蝽224头,与对照区相比少442头,表明丁酸己酯微囊对绿盲蝽交配具有干扰作用,可明显减少绿盲蝽繁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氟虫腈在模拟稻田生态系中降解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氟虫腈(fip ronil) 在稻田生态系中的降解与代谢途径, 结果表明: 在稻田水体中氟虫腈主要通过光解和水解作用降解为MB46513 和RPA 200766; 在土壤中以氧化和水解产物MB46136 和MB45950 为主; 在水稻植株中转化为氧化产物MB46136 和还原产物MB45950。  相似文献   

20.
氟虫腈对水稻害虫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氟虫腈(商品名为锐劲特Regent)对三化暝的内吸杀虫活性、杀卵活性、持效期和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以及对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氟虫腈由水稻根和茎叶内吸传导对三化暝的杀虫活性高,根和茎叶的内吸对初孵蚁暝的LC50值分别为29.12和13.07mg/L;(2)持效期长,50mg/L氟虫腈药后10d和15d对接三化暝初孵蚁暝的防效仍达92.1%和87.2%,而甲胺磷1000mg/L药后3d的防效即降为0;(3)对三化暝的杀卵效果较差,100mg/L的杀卵效果仅为30.3%,极显著低于500mg/L三唑磷的杀卵效果(95.26%);(4)对褐飞虱的综合活性高,对3龄若虫的LC50值为10.52mg/L;(5)在江苏高淳、丹阳等地的田间试验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0.3、0.45、0.75L/hm^2可分别有效控制白背飞虱、三化暝枯心、稻纵卷叶暝、三化暝白穗和褐飞虱;(6)氟虫腈对以狼蛛为代表的稻田蜘蛛杀伤力大,但对暝卵内赤眼蜂幼期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