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以新鲜芦苇秸秆为发酵原料,分别对其进行打碎和切碎预处理,在恒温30℃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批量式沼气发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预处理方法的发酵时间均为62 d,芦苇秸秆打碎处理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467 mL·g^-1和570 mL·g^-1,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560 mL·g^-1和685 mL·g^-1,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产气潜力明显大于芦苇秸秆打碎处理,且芦苇秸秆切碎处理的甲烷含量也较前者高。说明将进行芦苇秸秆切碎处理有利于它发酵产沼气,发酵产出的沼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根据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我们研究了麦秸在35℃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反应规律。将测定的甲烷产率与底物浓度的相关结果,根据米氏方程V=Vmax·[S]/(Km+[S]),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求出了麦秸沼气发酵的Km=66.67(克/升)和Vmax=1.74(升甲烷/升·天),利用这两个数据可以计算出利用麦秸进行沼气发酵时任意浓度的甲烷产率,为研究沼气发酵规律提出科学数据。在研究中同时发现,当底物浓度大于7%,则会因酸化和甲烷化速度的不平衡而使发酵液的pH降至5.5左右,使产甲烷菌的活动受到抑制。另外还观察到在总挥发酸浓度变化于6000—1000ppm之间,或当乙酸浓度变化于3000-500ppm之间时,沼气发酵出现并维持产气高峰。 相似文献
9.
10.
11.
由农业部成都沼科所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以鸡粪为原料的沼气供气站全套装置的研究和设计(中试)课题”,在实验室实验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选定四川新都县第二原种场鸡场为试验点,设计建造了7m~3全套中试工程,采用过滤器加改型污泥床的二串级联发酵工艺,中温发酵。1987年9月正式投料后,经一年多试验运行,效果很好:罐容产气率为3.57m~3/m~3·天,沼气平均甲烷含量为67%,COD去除率达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了用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作发酵原料,总固体(TS)含量在20%以上,呈固体状态的沼气发酵三年的试验研究结果。在平均气温为25~27℃时,发酵100~120天,平均池容产气率达0.3—0.37M~3/M~3发酵容积·天,原料利用率为250升沼气/kg·TS左右,气体中的甲烷含量在56—67%之间。产气量比相同容积的水压式沼气池提高1.33—2.02倍。此外,作者对沼气干发酵前后原料成分的转化和碳素平衡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提出了本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发酵参数。并对工艺过程中的pH控制和挥发酸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农村能源科研项目“海藻类沼气发酵工艺研究”已完成课题任务,通过了由农业部能环局主持的技术鉴定。该研究用福建平谭岛海面盛产的铜藻,鼠尾藻为原料,用新鲜海藻和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沼气》2019,(3)
为解决蜀葵废弃物浪费及污染环境问题,以蜀葵叶子、蜀葵秸秆、蜀葵花籽为原料,分别进行中温(35℃±1℃)条件批量式沼气发酵实验;发酵料液的TS浓度均为6%,沼气发酵实验的运行时间为22 d。实验结果表明:蜀葵叶子、蜀葵秸秆、蜀葵花籽发酵产沼气的潜力分别为397 mL·g~(-1)TS,481 mL·g~(-1)VS; 264 mL·g~(-1)TS,280 mL·g~(-1)VS; 290 mL·g~(-1)TS,314 mL·g~(-1)VS;池容产气率分别为0.39 mL·mL~(-1)d~(-1),0.26 mL·mL~(-1)d~(-1),0.28 mL·mL~(-1)d~(-1),蜀葵叶子的产气潜力明显大于蜀葵花籽和蜀葵秸秆的产气潜力,且蜀葵叶子的甲烷含量也较后两者高,说明蜀葵叶子产出的沼气品位较后两者好。与其他原料相比表明:蜀葵适合用作发酵产沼气的原料,且蜀葵叶子发酵产出的沼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沼气发酵灭活肠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和现扬研究,证明沼气发酵对灭活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有一定效果。在实验室25℃、30℃、35℃下,分别发酵培育到第9、15、17天,投入的病毒就可全部灭活,而在营养对照液中三种温度下,直到第24天毒性仍不能测出终点;在现场沼气池发酵实验中,投入病毒发酵到第3天和第1天失活率就分别达94.75%和94.11%,在露天粪缸中到第9天,病毒失活率才达96%,而在营养对照液中,到第24天仅有66.88%失活。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沼气》2016,(6)
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在局部地区产生了大量猪粪,干式沼气发酵作为一种处理猪粪的技术手段,具备不需要稀释、沼液量少、容易等优势。笔者在已有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猪粪连续干发酵中试。每日产气量,每月沼气成分、进出料的TS,VS,pH值,氨氮等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该中试能正常产气,基本能顺利进出料,大多数月份甲烷含量稳定在53%以上,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162 m~3·m~(-3)d~(-1),平均原料产气率为0.112m~3·kg~(-1)TS,pH值稳定在7.8~8.5之间,游离氨浓度在400 mg·L~(-1)以下基本不存在氨抑制问题,具备工程上推广应用的潜力。但是,由于没有升温保温,该中试的产气效率低,且产气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蚕沙沼气发酵的基质浓度、原料配比、pH值、接种物种类等主要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及C/N为25/1条件下,原料配比和适当的pH值是确保蚕沙沼气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从中优化出蚕沙沼气发酵的基本条件为:蚕沙与猪粪比为1:1,pH值在中性或微酸性范围(6.5),用沼池底部污泥作接种物(接种量10%),基质浓度为6%-10%范围。在上述条件下,蚕沙与猪粪混合进行沼气发酵启动1d后开始进入正常状态,120d的日均产气量比纯蚕沙增加126%,沼气中的CH4含量达71.2%,比对照提高40.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