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倒刺鲃仔鱼饥饿耐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饥饿状态下真鲷仔鱼早期阶段的高温,低盐耐力和浮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真鲷初孵仔鱼的高温和低盐耐力分别为30℃和3.8‰,随饥饿程度加剧,耐力逐渐下降至27℃和6.5‰,投饵仔鱼随着发育推进,耐高温能力增强,耐低盐耐力出现波动。(2)真鲷早期仔鱼的低盐耐力和浮力变化与仔鱼体内水分含量有关。(3)开口后3日龄和PNR是真鲷仔鱼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其对高温和低盐耐力很低。  相似文献   

4.
(1)真鲷初孵仔鱼的高温和低盐耐力分别为30℃和3.8‰,随饥饿程度加剧,耐力逐渐下降至27℃和6.5‰,投饵仔鱼随着发育推进,耐高温能力增强,耐低盐耐力出现波动。(2)真鲷早期仔鱼的低盐耐力和浮力变化与仔鱼体内水分含量有关。(3)开口后3日龄和PNR是真鲷仔鱼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其对高温和低盐耐力很低。  相似文献   

5.
海洋饥饿仔鱼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围绕着鱼类早期死亡而展开的经济鱼类补充量变动的研究,一直是本世纪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领域和渔业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殷名称1996]。海区自然条件(主要是饵料条件)造成仔鱼饥饿,导致仔鱼营养状况恶化,进而影响仔鱼的存活。造成仔鱼死亡的研究是鱼类补充量变动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海区浮游生物拖网采集到的仔鱼,其中包含有相当程度由于饥饿造成的营养状况低下,而最终有可能死亡的仔鱼数目,而通过计数全部采集到的卵和仔鱼数目来推算鱼类补充量的传统方法,必然存在着明显的误差,这对于我国野生鱼类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鱼类早期死亡而展开的经济鱼类补充量变动的研究,一直是本世纪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领域和渔业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殷名称1996]。海区自然条件(主要是饵料条件)造成仔鱼饥饿,导致仔鱼营养状况恶化,进而影响仔鱼的存活。造成仔鱼死亡的研究是鱼类补充量变动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海区浮游生物拖网采集到的仔鱼,其中包含有相当程度由于饥饿造成的营养状况低下,而最终有可能死亡的仔鱼数目,而通过计数全部采集到的卵和仔鱼数目来推算鱼类补充量的传统方法,必然存在着明显的误差,这对于我国野生鱼类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9(P0.01)。  相似文献   

8.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持续2 d,完全饥饿状态下,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5日龄达到最高摄食强度.9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PNR有效积温为202.5 d.℃.饥饿仔鱼在PNR前2 d时其累计死亡率超过50%,抵达PNR后1 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投喂组仔鱼生长指标呈不等速增长,实验结束时(11d)进入稚鱼期,饥饿仔鱼形态发育停滞,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孔雀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孔雀鱼亲鱼所产仔鱼,在(25±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并确定仔鱼不可逆点(PNR)。试验结果表明:孔雀鱼仔鱼在产出后2~3日龄开始摄食外界食物,6日龄以后仔鱼卵黄囊基本消失。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9日龄,最高摄食率达95%,13日龄以后初次摄食率急剧下降。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时,仔鱼进入不可逆点,其出现在仔鱼孵化后的12~13日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初次摄食期和不可逆点(PNR),为提高人工繁育黄鳝苗成活率和饵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刚出膜黄鳝仔鱼分别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于5日龄(出膜后第6 d)开始向外界摄食,8日龄卵黄囊吸收殆尽,5~8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9日龄摄食率达到峰值(96%),16日龄进入饥饿期;在饥饿状态下,8日龄仔鱼体长达最大值(3.20±0.0760 cm),此后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仔鱼体重于7日龄达最大值(0.0205±0.0533 g),此后不断下降;饥饿仔鱼的肥满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进入不可逆期后体色逐渐发黑,身体呈非正常扭曲,摄食能力极大降低,外界干扰时出现颤抖、打转现象直至死亡。【结论】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8日龄,16日龄抵达不可逆点。  相似文献   

11.
鳜鱼喜欢栖息在水底的石头缝间、洞穴内,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鳜鱼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五种捕捞鳜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硫磷铁法测定了不同性别的26尾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13尾雌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754.7mg/100mL,13尾雄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988.2mg/100mL。t检验表明,雄性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雌性鳜鱼。  相似文献   

13.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鳜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鄱阳湖鳜鱼(翘嘴鳜)的生长、食性、性腺发育及形态特征。鄱阳湖鳜鱼的年龄组成以第二、三年为主,占85%。雌性鳜鱼的生长速度在各龄中均比雄性的要快。鳜鱼体长与体重呈曲线回归,关系式为W=0.02252L3.0924。鳜鱼在鄱阳湖无明显停食期,属终年摄食鱼类,食物主要为鲤、鲫、虾等。食物鱼长度平均为6.6cm,最大不超过12cm。性腺发育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雌性鱼成熟系数周年变化在0.79%~10.07%,雄性在0.24%~3.83%,两者均在4、5月达到最大,以后减小。成熟年龄雌鱼为2冬龄,雄鱼为2夏龄。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大于翘嘴鳜及以翘嘴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前者直径为(1.86±0.07)mm,后者为(1.08±0.06)mm。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种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以母本为基准,即以翘嘴鳜为母本的杂交种胚胎发育时序与翘嘴鳜的相同,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则与斑鳜相同。在水温28.0~30.0℃下,以翘嘴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34 h,而在26.5~30.0℃下,以斑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91 h。以斑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比较大,全长为(4.60±0.07)mm,以翘嘴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全长为(4.00±0.05)mm。  相似文献   

16.
鳜鱼鱼苗斜管虫病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鳜鱼鱼苗阶段危害严重的斜管虫病的病症、诊断和相异于传统的防治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F3,F4和F5子3代,通过与对照组生长性能对比评估翘嘴鳜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选育组F3、F4和F5代的体重、体长、全长和体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51%、17.34%和20.79%。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选育组3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8.17%、16.37%和14.86%,体长变异系数分别为11.29%、9.47%和8.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3、F4和F5代的代均选育效应分别为3.8%、4.5%和4.2%,翘嘴鳜的选育效果明显,F3、F4和F5代的生长性能均有了显著性提高,个体的生长速度更加趋于一致。同时,F5代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继续对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8.
鳜鱼血清总脂含量与性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香草醛法测定了30尾不同性别鳜鱼血清总脂含量,结果表明,17尾雄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728.2mg·100mL-1,13尾雌性鳜鱼平均总脂含量为1 047.6mg·100mL-1;t=2.805 4>t0.01(28)=2.763 3,表明雌性鳜鱼血清总脂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鳜鱼.  相似文献   

19.
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的血细胞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利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Quanta SC)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翘嘴鳜和翘嘴红鲌的血细胞DNA含量分别为鸡血细胞的0.69倍和0.87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1.74 pg/2C和2.18 pg/2C。  相似文献   

20.
鳜塘水体理化因子昼夜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鳜塘水体部分理化因子昼夜检测及藻类的观察 ,分析了塘水重要理化因子昼夜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鳜塘溶氧、pH值昼夜升降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总铵、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昼夜变化因塘而异。鳜塘生态因子的统计分析还显示 ,磷酸盐磷与异氧细菌数 (r2 8=0 30 )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与溶氧 (r2 8=0 2 4 ) ;亚硝酸盐氮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 (r2 8=- 0 35) ;总铵与多数因子呈负相关 ,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