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作与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作水稻和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水作稻田当季用水总量是旱作稻田的 3 5~ 3 7倍 ,旱作稻田灌溉水生产效率是水作稻田的 1 0 6~ 1 6 4倍 ,田间总水分利用效率也达到水作的 3倍左右。尽管地表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 ,但因水分胁迫使旱作水稻生育期较水作延长 4~ 1 0d ;旱作中的覆膜处理保墒增温效果最好 ,灌水量最低 ,其耕层土壤温度比其他旱作处理平均高 1℃ ,生育期延长时间最短。水作、覆膜、盖草和裸露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 95 74、 85 1 8、 84 81和 7833kg·hm-2 。覆膜处理虽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略高于盖草处理 ,但差异不显著 ,且覆膜处理存在成本高 ,污染土壤等缺陷。因此盖草不失为一项较好的替代水稻覆膜旱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
3.
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水稻增施磷肥对提高株高、分蘖数、根系体积以及增加各生育期茎叶、根系干重的初始效应大于水作水稻;水作水稻最大产量735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04kg/hm2;旱作水稻最大产量657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58kg/hm2,旱作水稻增施更多的磷肥应作为生产上的关键措施之一;施入土壤的磷肥主要转化为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组分,水作和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的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耗竭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说明这3个磷组分是水作和旱作水稻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4.
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作及覆膜旱作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覆膜旱作与传统水作条件下,与普通尿素PU100%(N180kg·hm-2)处理相比,施用等氮量硫磺加树脂双包膜尿素SPCU 100%产量分别为7781和7775kg·hm-2,显著提高5.7%和9.7%;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7.2%和35.5%,显著提高110.3%和78.4%;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性提高.(2)与传统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条件下,除PU 100%处理外,其他各对应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探明旱作对水稻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产量与氮磷营养的关系,通过温室微区试验研究了传统水作(CT)、覆膜旱作(FM)和裸地旱作(LD)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累积、氮磷收获指数、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生长,降低了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千粒重受旱作影响较小;FM处理的稻谷产量比CT处理下降6.47%,但未达显著差异,另外,氮、磷累积量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然而LD处理产量的下降幅度则达14.9%,且氮磷累积量均明显下降;与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相比,水稻氮磷收获指数对旱作敏感程度更高,FM和LD处理均显著低于CT处理,其中,LD处理下降程度更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素营养的相关性要高于与磷素营养的相关性。总之,FM处理能有效降低旱作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调控好氮、磷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利于旱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稻始穗期喷施几种抗旱性物质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aCl2、S-磺基水杨酸、FeCl2和EDTA能提高旱作水稻后期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延缓旱作水稻早衰;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及灌浆速度,增加旱作水稻的产量,其中以CaCl2增产最显著,较对照增产14.4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