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水作与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作水稻和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水作稻田当季用水总量是旱作稻田的 3 5~ 3 7倍 ,旱作稻田灌溉水生产效率是水作稻田的 1 0 6~ 1 6 4倍 ,田间总水分利用效率也达到水作的 3倍左右。尽管地表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 ,但因水分胁迫使旱作水稻生育期较水作延长 4~ 1 0d ;旱作中的覆膜处理保墒增温效果最好 ,灌水量最低 ,其耕层土壤温度比其他旱作处理平均高 1℃ ,生育期延长时间最短。水作、覆膜、盖草和裸露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 95 74、 85 1 8、 84 81和 7833kg·hm-2 。覆膜处理虽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略高于盖草处理 ,但差异不显著 ,且覆膜处理存在成本高 ,污染土壤等缺陷。因此盖草不失为一项较好的替代水稻覆膜旱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磷素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水作与旱作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的磷素有效性。结果表明:施磷使用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水稻吸磷量明显提高,水作水稻比旱作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磷更多;施磷后水作和旱作土壤各组分磷都有所增加,其中以树脂-P、NaHCO3-P和NaOH-P较为突出。在水作条件下,从分蘖到成熟期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与树脂-P、NaHCO3-P、细胞-P、NaOH-P和减少量很好的相关性;而在旱作条件下,水稻吸磷的增加量仅与树脂-P、NaHCO3-P、细胞-P、NaOH-P、超声波-P对水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
4.
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水稻增施磷肥对提高株高、分蘖数、根系体积以及增加各生育期茎叶、根系干重的初始效应大于水作水稻;水作水稻最大产量735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04kg/hm2;旱作水稻最大产量657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58kg/hm2,旱作水稻增施更多的磷肥应作为生产上的关键措施之一;施入土壤的磷肥主要转化为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组分,水作和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的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耗竭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说明这3个磷组分是水作和旱作水稻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5.
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作及覆膜旱作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覆膜旱作与传统水作条件下,与普通尿素PU100%(N180kg·hm-2)处理相比,施用等氮量硫磺加树脂双包膜尿素SPCU 100%产量分别为7781和7775kg·hm-2,显著提高5.7%和9.7%;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7.2%和35.5%,显著提高110.3%和78.4%;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性提高.(2)与传统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条件下,除PU 100%处理外,其他各对应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7.
8.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稻始穗期喷施几种抗旱性物质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aCl2、S-磺基水杨酸、FeCl2和EDTA能提高旱作水稻后期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延缓旱作水稻早衰;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及灌浆速度,增加旱作水稻的产量,其中以CaCl2增产最显著,较对照增产14.42%。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料可提高稻谷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稻米镉含量,降低率为2.9%~21.5%,提高稻草镉含量,提高率为26.8%~99.1%。以750倍稀释液喷施增产幅度最大,达43.1%,基施(0.16 m L·kg~(-1))配合喷施(750倍稀释液)处理稻米降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合理施肥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湖南省醴陵市的健康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红黄泥为供试土壤,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17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合理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提高生物产量,偏施或不施肥则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降低生物产量;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都主要集中在生育中期,水稻生育后期有体内氮素、磷素、钾素的淋失现象;高产土壤条件下,不合理施肥对第一季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但对第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磷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磷肥和锌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籼型杂交稻广两优35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磷和锌水平交互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各生育期水稻的生物量、成熟期产量及构成因素及各部位磷、锌、氮和钾的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阐述了水稻磷锌互作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磷与锌配施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以及养分的吸收分配具有协同效应或是拮抗效应,不同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磷锌互作效应。在中磷(80 kg/hm~2)、低磷(4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对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在高磷(12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反而降低水稻生物量。磷锌配施下,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磷锌配施不仅提高了植株中磷和锌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磷和锌向生长中心分配,同时还提高了氮和钾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氮向生长中心分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水稻单片段代换系聚合而成的品系,是分子设计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通过评价其优劣,为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25个聚合系为材料,在2013年早、晚两季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测验它们与华粳籼74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并探讨所考察性状的表型和相关的遗传基础.【结果和结论】5个聚合系P05、P08、P14、P15和P21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华粳籼74,适于早、晚季种植;另2个高产聚合系P07和P12则仅适于晚季种植.所有考察性状的遗传率变动在0.885 9~0.993 7之间,其中,普通遗传率为0.554 7~0.968 8,互作遗传率为0.024 9~0.331 2.着粒密度降低产量,贡献率为15.5%;而千粒质量增加产量,贡献率达36.6%.试验结果为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和育种上的间接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粳型水稻品种武凉4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栽插模式下群体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蜂巢式栽插是最理想的栽插模式,它能彻底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性,使个体充分发挥自由生长优势,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势旺,分蘖力增强,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增加,比单行条栽增产效果明显,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