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从村民自治权制衡环节入手,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将村权三分。设立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的“三会”村务治理机构,分别行使村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构建村级权力运行新机制。“村权三分、三会自治”村治模式,为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村民自治权力关系时,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村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阐释:集合意义上的村民作为宪政体制与村民自治制度设计下的当然权力主体,因自身的知识水平、民主意识、信息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将乡村自治的权力委托给村民委员会行使。集合意义上的村民是委托人,组织形态上的村民委员会是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形同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村民委员会受托对村庄的公共事务进行决策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村民自治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对权力运作的监督与制约上,而村务公开正是对权力运作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但村务公开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村务公开重形式而轻实效  相似文献   

4.
正村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监会),是村级民主监督机构,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属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性组织,依法独立行使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权,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建立村监会,积极搭建起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三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村民自治权力结构是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村监会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既要监督村"两委",又要配合村"两委"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70-16372
介绍了"三会村治"的运作模式,包括"三会"组成人员、"三会"职能构成、"三会"制约与协调的关系。通过梳理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及相关的《宪法》及《村委会组织法》法律条文,考量了"三会村治"的法律正当性。并在制度设计的细节方面,对"三会村治"新模式进行了完善:严格任职条件,确保"三会"组成人员的素质要求;规范选举程序,保障"三会"组成人员的公平当选;完善罢免程序,强化"三会"组成人员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6.
袁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62-17363
文章以L村和X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村委会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为例,指出在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确立方式上存在着行政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冲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即在立法方面明确村民自治的内函与地位,行政部门应充分为村民自治创造空间,尝试无候选人选举等。  相似文献   

7.
“村权三分、三会自治”村治新模式的本质是民主自治,核心是权力制衡,特点是程序规范,即通过完善民主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严密工作流程,强化监督保障,搭建“民主受保障”、“权力受制衡”村治新平台,逐步形成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8.
监督的缺位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四大核心内容中,民主监督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民主监督却往往成了最为薄弱、最难发挥效用的环节。村官因其权力失去监督而腐  相似文献   

9.
监督的缺位 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四大核心内容中,民主监督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民主监督却往往成了最为薄弱、最难发挥效用的环节。村官因其权力失去监督而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章程是村民关于村域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的契约,是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的直接依据。村民自治章程是一种准法规范,具有规范自治主体行为、约束国家行政权力、弥补国家法律不足的法治功用。村民自治章程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创设了农村基层民主新的运作规则和程序;提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当代美丽乡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村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关系、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等各种关系 ,才能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完善村级财务代管和财务公开制度1.1加强认识。也就是能正确的理解村民自治和村帐乡管和民主理财的关系,保证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财产处置权和使用权不改变。乡管应该以遵守村民自治为前提,应该在合适的履职范围内进行核算、监督、建议和审查。减少  相似文献   

13.
邓群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927-6930
河北省民政厅视察员的视察报告表明,抗战前10年河北省乡村中村民会议、村公所、村监察委员会、村息讼会等乡村自治组织的设置已相当普遍,但其实际运作情形与国家规制相差甚远。根深蒂固的乡村传统是制约其实际运作的主要因素。河北省乡村自治组织运作过程中所蕴含的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对于当今村民自治的推行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广泛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基础上,为巩固、保护农民的自主权而在农村逐步推行的自我管理制度.但是,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由于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能力与民主的自我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农村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问题严重.村民自治组织条理不清,村委会权力来源本末倒置,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乏力等是村民自治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这就要求我国增加或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制定《村民自治法》取代目前的《村委会组织法》;确定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完善村民权力监督制度;实行"议行分立",并解决"两委"矛盾;建立村民自治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的实施,使村庄公共权力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转换,改变了原有自上而下、高度一元化的村治结构,中国乡村治理进入了权威性自治向代表性自治转型的变革时期[1]。而随着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的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和农业税的取消,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施则动摇了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根据村民自治制度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诚信计生的"三把锁"机制改进了"村支两委"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促进了村庄自治创新:一是理顺了上下关系,强化了上级监督的力度;二是权利相互制衡,推动横向监督,缓和了"村支两委"之间的矛盾;三是形成了真正的制度规制,促进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是从事后监督向前推进为过程监督。"三把锁"机制不仅使"村支两委"的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而且增加干群信任度,促进计生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三把锁"体制运行中群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完善"三把锁"体制运行机制,改进村庄自治,应采取提高村民的理解度和参与度、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设计违规干部的惩罚机制、扩大"三把锁"体制运行范围等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管理主要是指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监控下进行的管理。目前,农村基层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与弊端,比如,村党组织经常“越俎代庖”,主导村级管理,致使村委会没有真正的实权。“两委”关系异常紧张,除此以外还有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以及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等等,这些都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贯彻落实.这也是进行新农村建设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推进,村级政治结构发生嬗变,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权力博弈也随之而来,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村支书的决策和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了村主任的挑战,二者的合法性权力来源不同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按民主原则对其进行制度安排,整合村级党政关系,提高村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意识,进而培育出现代民主理念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唐斌  黄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71-11472,11493
对粤东地区A村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的具体落实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A村存在着自治措施流于形式、村民自治热情不高、自治过程行政化色彩浓厚等特点,并认为处理好政府与村民的互动、解决"乡政村治"以及农村维权问题是进一步发展村民自治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邓书群 《现代农业》2010,(5):110-111
农村集体村财务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干群关系,农村稳定,经济发展。村财务管理工作,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现在的村民自治,一路走来,村级的自主管理权不断加强,而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从直接参与,转为业务指导和审计监督。其最高管理权由原来的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