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邵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92-11294,11297
通过阐述国内学者关于能人经济研究情况发现,能人经济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模式。探讨了农村智力回流理论,指出农村智力回流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对农村经济能人供给具有直接和乘数效应。剖析了河南省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农村经济能人智力回流供给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省之间的转移为主,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加快,回流现象将变为常态;在农村智力回流开始呈现并呈现逐渐流行的情况下,河南省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存在足够的潜在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智力回流加快了农村区域要素的聚集,要素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农民工智力回流加速要素聚集,使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增加,分工合作行为演化加快,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合作,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智力回流对欠发达的农村来说,触发了其经济发展。但也须认识到,其组织化程度还很低,能力相对单薄,创业资金不足。因此,建议政府积极引导,组织和扶持回乡农民创业协会,加强提升管理、交际、学习、市场谈判等能力的培训,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让回乡农民工智力有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查,认为目前影响福建省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1)生产条件;(2)生产管理;(3)医疗卫生教育化;(4)生态环境,提出了”十五“期间提高福建省农民生活质量的对策;(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发展农村科学、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3)加强农村精神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化生活;(4)改善农民膳食结构,提高农民健康水平;(5)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6)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4.
在剖析福建省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福建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1)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设施,务实农村老年教育的基础;(2)挖掘资源,扩大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面;(3)筹措办学资金,壮大农村老年教育的办学实力;(4)建设师资队伍,提高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5)优化农村老年教育内容,增强农村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承担着培养新型农民和提高转移人口素质的双重任务。但福建省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教育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分析提出(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职业技能培训;(3)以灵活实用的短期培训为主,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形式;(4)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5)分类指导,稳步增加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等若干建议,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充分释放劳动力回流的人才红利是实现农村家庭收入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回流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比例为21.7%,相比于无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收入增加0.362万元,农村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0.09个单位。可见,劳动力回流能够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劳动力回流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层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来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回流更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同时这种缓解作用在中低收入、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村家庭中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鼓励人才回流政策宣传和资金支持力度,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培训,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导致农村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研究农村人口空心化,以期为抑制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实施针对性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福建省55个县(含县级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10和2020年3个年份,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GWR模型对福建省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建省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农村人口空心化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农村人口空心化热点区逐渐向西部山区聚集,而冷点区逐渐向西北、东部区域分散。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居民点面积和平均坡度加剧了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而人均GDP对农村人口空心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匮乏、转移渠道单一、兼业性强、出现智力回流的现状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市场引导,更需要财政支出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农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等的支持,以实现一种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对福建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即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权责不对称和市场化水平低以及地区差异大,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供给主体体系、供给空间顺序和筹资渠道以及决策机制等方面提出创新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方式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福建省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民主与法制意识;(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因谋取眼前利益而参选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保障村委会选举有法可依;(4)加大对选举的监督力度,使选举更加透明化;(5)实行公开演讲制度,避免村民投票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之举。然而目前在乡村人才使用过程中,存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的困境。科技特派员作为一支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能够提升乡村人才的反哺导向力、激发乡村人才的本土培育力、增强乡村人才平台的服务力以及提升乡村人才环境的吸引力。针对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可以从优化选聘机制、改进育人机制、健全服务机制、强化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关键。近几年,各地都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聊城市也多措并举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思想观念滞后、政策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欠缺等诸多因素仍制约着乡村人才队伍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对人才的需求却在急速增加。必须在完善政策供给和人才服务体制的前提下,广开人才来源渠道,通过对乡村内外不同类型人才精准施策,多渠道吸引人才;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的社会环境,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通过提升待遇、完善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激励、评价和成长机制等举措,让乡村成为汇才、育才、留才的沃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选取南昌市"农村-郊区-城市"3块人工湿地松林典型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年均值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全P、pH值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有机C、全N呈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生态界面年均值都表现为放线菌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微生物总数为城市〉郊区〉农村,细菌与真菌数量为城市〉郊区〉农村,放线菌数量为郊区〉城市〉农村;生态界面、季节与微生物放线菌和真菌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在不同生态界面土壤中细菌具有显著作用,但季节对细菌无显著影响;生态界面和季节对放线菌、真菌具有极明显的交互作用(P〈0.001),而对细菌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生态界面与放线菌、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但季节与微生物无显著相关。总体看来,城市化进程既引起了森林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又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山区部分市(县)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山区闽台农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与加快闽台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强化实验区组织建设的管理;(2)提高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功能;(3)实现金融政策服务的突破创新;(4)完善台湾地区农民创业园区建设;(5)加强完善对台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