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可是,一些拖拉机驾驶员却置法律、社会公德和受害人的安危不顾,肇事后逃逸。分析其心理及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拖拉机肇事后司机逃逸的法律后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拖拉机驾驶员抱着侥幸的心理,在拖拉机发生事故后,不仅不立即停车,...  相似文献   

3.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驾车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法律责任。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逃逸案一旦被侦破,肇事逃逸者将承担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一些驾驶员由于害怕受罚,加上法制观念淡薄,于是便步入了一系列误区. 1.肇事逃逸.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夜晚或车少人稀的路段.当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驾驶员往往利用夜色作掩护,或自认为无人发现,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5.
日前,作者采访了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王某,他向我们讲述了发生交通事故及逃逸日子的狼狈和困惑,经整理后写成此文,以告诫驾驶员朋友引以为戒,切勿重蹈覆辙。请看王某的自述吧———自发生交通事故那天起,我吃不香,睡不甜,合上眼就会出现被我开车撞死的那个人的形象,一听见家门口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然而,有些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却置法律于不顾,“三十六计走为上”而驾车逃逸,企图一逃了之。1999年3月27日,罗某驾车由安徽省宣城返回黄山市屯溪,28日凌晨途经黄山市歙县鸿门里路段时,在与前方来车交会时,与同方向骑自行车的胡某相撞发生事故,罗某见四周无人,就与同车人将被撞人胡某抬至路肩(后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将自行车移到路边,然后驾车逃逸,消失在黑夜之中。歙县警方接到事故报案后,经过调查取…  相似文献   

7.
一、逃逸现象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运输机械和各类机动车辆成倍增加。交通事故特别是交通肇事后逃逸现象迅速增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1998年3月25日,陕西省南郑县全价饲料厂驾驶员姚清开车送货返回,遇见本厂职工杜洪忠...  相似文献   

8.
郇庆新 《湖南农机》2007,(10):23-23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有些当事人因惊惶失措、匆匆逃逸或撤离现场,致使伤者因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如何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减少死亡和经济损失,驾驶员和群众不妨学点保护现场和现场救护知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有些机手在机车发生事故后,却抱着侥幸的心理,不但不停车,反而驾车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殊不知,逃逸机手面对的是更为严厉的法律惩罚。(1)逃逸机手要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从拖拉机事故处理实践看,肇事机手如不逃逸,根据“因果归责”原则,可能不负或者负部分事肇事故责任,但是逃逸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的规定,拖拉机手在发生事故后…  相似文献   

10.
1 行车中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千万不要慌张,必须立即停车,服从交通警察或农机监理人员的指挥,若现场没有车管人员,驾驶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急救伤员移动时,必须设标志),并及时报告当地交警大队或农机监理站,听候处理。发生事故后若畏罪潜逃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会适得其反,受到从严处理。……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责任. 1刑事上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有的是驾驶员法纪观念淡漠,疏忽大意,违章操作;还有的是道路情况差,车辆机械出故障。值得人们注意的是驾车人的驾车陋习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自然环境及其他多种因素,常常会给汽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的行驶带来一些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若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和惨痛的交通事故。本文对车辆行驶途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的处理作一简单介绍。 1.行车中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千万不要慌张,必须立即停车,服从交通警察或农机监理人员的指挥。若现场没有车管人员,驾驶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急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有的是驾驶员法纪观念淡漠,疏忽大意,违章操作;还有的足道路情况差,车辆机械出故障.值得人们注意的是驾车人的驾车陋习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吴磊 《中国农机化》2013,34(1):193-19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随之出现的疲劳驾驶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可以对驾驶员进行非接触面部图像分析,从中提取有效地信息特征,以判断驾驶员处于何种疲劳状态,进而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些汽车驾驶员在交通肇事后,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少法津知识和必要的交通法规方面的知识。导致车辆事故处理困难,常常陷入了不能自拨的误区。(1)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驾驶员逃逸现场,据调查资料表明,持这种心态的驾驶员大多是夜晚成人烟稀少的地段肇事后逃逸现场。肇事驾驶员往往企图利用夜幕的遮掩或没人察觉的情况,逃逸因肇事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某汽车总公司驾驶员李某驾车行至一偏僻地段,将1位骑自行车的女青年撞倒在地,李某驾车逃离现场。当地交警立即时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经过明察暗访,才查出并证明李某是肇事驾驶…  相似文献   

17.
一些车辆驾驶员在交通肇事后,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少法律知识和必要的交通法规方面的知识。导致车辆事故处理困难,常常陷入不能自拔的误区。 误区之一: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驾驶员逃逸现象。据调查资料表明,持这种心愿态的驾驶员大多是在夜晚或人烟稀少的地段肇事后逃逸现场。肇事驾驶员往往企图利用夜幕的遮掩或没人察觉的情况,逃避因肇事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误区之二:交通肇事后,肇事驾驶员伪造、破坏现场。这种现象大多是肇事驾驶员在“三怕”心态下所为的。即怕承担法律责任,怕承担赔偿责任,怕遭到受害人家属亲友以及附近不…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交通事故怎样保护现场?《广西农业机械化》编辑部:我是一名拖拉机驾驶员,出车在外经常遇见一些机手出了交通事故后,不知如何保护事故现场,我对这个问题也还认识不清。对此,特来信询问,望得到满意答复。(张其恒)张其恒同志: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数量迅猛增加,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得交通安全问题也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能够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机动车辆所处的环境往往是复杂的,驾驶员必须能够迅速地从变化的环境中获取信息,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借助于智能交通系统,降低或排除车辆跟驰而引起的交通事故。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利用车辆跟驰进行模拟研究,设计汽车防撞系统,可有效防止撞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拖拉机在道路行驶途中,由于自然环境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遇到一些不利安全行车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交通事故。1.行车中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必须立即停车,服从交通警察或农机监理员的指挥。若现场没有车管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