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省滨海县三中北巷水产养殖场近年来利用稻田生态养龟,达到既能降低稻田病虫危害,又能节约龟饲料,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一种动植物互相利用的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稻田生态养龟既能降低稻田病虫害,又能节约龟饲料,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1) 田间配套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不易遭受洪涝、旱季可供水的地块,土质以壤土,粘土不易漏水为宜。在稻田 4周用厚实塑料膜围成 50~ 80cm(厘米 )高的防逃墙。有条件的可用砖石或石棉瓦筑矮墙。田间开几条水沟,深度 20~ 30cm(厘米 ),宽 40~ 50cm(厘米 )即可,沟面积占田面积的 20%左右,供龟栖息。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拦住。靠田间建 1个长 5m(米 )、宽 1m(米 )的产卵台,可用土堆成,田边做成 45度斜坡,台中间放上沙土,以利雌龟产卵。  相似文献   

3.
稻田生态养龟既能降低稻田病虫害,又能节约龟饲料,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1)田间配套 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不易遭受洪涝、旱季可供水的地块,土质以壤土,粘土不易漏水为宜。在稻田 4周用厚实塑料膜围成 50~ 80cm(厘米 )高的防逃墙。有条件的可用砖石或石棉瓦筑矮墙。田间开几条水沟,深度 20~ 30cm(厘米 ),宽 40~ 50cm(厘米 )即可,沟面积占田面积的 20%左右,供龟栖息。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拦住。靠田间建 1个长 5m(米 )、宽 1m(米 )的产卵台,可用土堆成,田边做成 45度斜坡,台中间放上沙土,以利雌龟产卵。  …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水面和生物资源,在不改变稻田结构的情况下把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方式,但稻田养鱼比起不养鱼的稻田要多消耗一定的水量。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稻田养鱼这种能获得较大综合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在我省农村得到很大发展,据1986年统计,我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27.2万亩。养鱼稻田比起不养鱼稻田究竟要多消耗多少水量,摸清这个数据对水利部门管好水和用好水,充分发挥灌溉水最大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所于1986~1987年在黄岩金清气象哨开展了稻田养鱼需水量试验。  相似文献   

5.
稻田灌溉回归水的利用和水质研究日本在三角洲河网地区,用抽水机抽水,通过管道系统将灌溉水输送到稻田,稻田的排水又回到河网,形成一个循环水系统。重新利用回归水对节约灌溉水资源有明显作用。但是必须保持回归水有良好的水质。因为经过多次循环以后水质会变差,在稻...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只有8%左右的县市有人养龟,而一些珍稀龟种如鳄龟、火焰龟、眼斑水龟、鹰嘴龟、金钱龟等只有少数几家拥有,今后几a内仍面临扩群繁殖的任务,不可能出售商品龟。行家认为,要普及人工养龟需6a以上时间,珍稀龟种所需时间更长。龟类营养价值很高,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所以龟价一路上扬;草龟苗1997年11元/只,1998年23元/只;成龟1997年160元/kg,目前,360元/kg,今后若干a内,龟类尤其是珍稀龟类仍是紧俏水产品之一。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引进,将会获得可观的效益。养龟前景可观@蒋张林…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达到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日本鹿儿岛市桂川町的有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稻田梯级生态排水技术对减少稻田排水氮、磷流失的效果,探讨适合的稻田拦截区改造比例,采用测桶试验开展不同面积拦截区稻田排水氮、磷拦截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小块稻田作为拦截区对大块稻田排水氮、磷进行拦截具有可行性,拦截区面积达到大田面积1/10时,可以拦截排水中的总氮44.7%,总磷50.4%。综合考虑拦截区对氮、磷的拦截效果和水稻减产的影响,建议拦截区面积取大田面积的1/10。  相似文献   

9.
种养复合--有机生态型稻鸭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在日本的稻作界,一种全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和迅速推广,这就是稻鸭共作技术。所谓“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并具有浓香可口、独特的野鲜风味。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生态型有机大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稻田杂草群落分析中杂草盖度指标采集困难的问题,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稻田杂草盖度测算的方法。利用超绿特征值和最大类间差法获取田间绿色植被二值图像,通过多次腐蚀并清除较小区域的操作将杂草与栽培作物分离,再通过盖度计算公式求出杂草盖度。对样方图像进行盖度测量实验发现,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的杂草盖度与方格法计算的结果平均偏差仅为0.512%。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复杂环境稻田杂草群落分析中杂草盖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稻鸭共作的概述。“稻鸭共作”是指水稻移栽活棵后将雏鸭(役鸭)放人稻田,一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习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二是利用雏鸭不间断的活动、耘耙,产生浑水刺激水稻生长;三是鸭子排泄的粪便作为肥料,供水稻生长利用。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全生育期内少脱水、少施或不追施化学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白天、夜晚,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中,稻鸭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复合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鸭子除草、治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乌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具有两亿年的历史。据业内人士预测,由于龟类资源日趋枯竭,继甲鱼热、驼鸟热之后,龟类养殖正悄然兴起,金钱龟、金头龟、七彩龟、鹰嘴龟、鳄龟等,是目前的热门品种。 龟的营养价值很高,除以食植物为主的山龟外,均超过甲鱼。龟肉味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高级营养滋补品,又是理想  相似文献   

13.
果园养龟     
果园养龟是动植物生态空间充分利用 ,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好途径 ,它具有节约人工养龟的成本 ,有效降低林果虫害 ,提高土地利用率 ,便于综合管理等优点。据实践表明 ,养得好时 ,每 6 6 7m2果园可产龟 10 0~ 2 5 0kg ,果品产量提高 5 %~ 10 % ,且质量也有所提高。果园养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修建饲养设施1 建防逃墙 在果园四周建筑矮墙 ,墙基深入地下 2 0cm ,可防龟打地洞逃逸。矮墙高出地面6 0cm ,墙角砌成圆形 ,防止龟爬墙外逃。2 建保护房 在园中间或四周适合处 ,按养龟量之多少建造几处小房舍 ,当果园喷施农药时 ,可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用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N_2O产生及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田间试验及微电极技术,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N_2O浓度剖面分布对生物炭施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后大部分时段,各处理稻田土壤N_2O浓度自表层至下层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在施肥后初期或后期会有所不同。蘖肥施用后中量生物炭施用(20 t/hm~2)减少了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剖面N_2O浓度,穗肥施用后则相反。高量生物炭施用(40 t/hm~2)增加了施肥后部分时段土壤剖面N_2O浓度。淹水灌溉稻田土壤不同深度N_2O浓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灌溉稻田土壤。控制灌溉稻田N_2O排放增加主要与节水灌溉的无水层管理促进了土壤中产生的N_2O排放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更加全面评价节水灌溉稻田的环境效应,实现稻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水氮动态变化,为南方稻作区节水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测的田间灌排水量及氮素变化数据,采用Morris方法检测DRAINMOD模型水氮运移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并利用DRAINMOD模型对传统灌排模式和控制灌排模式下稻田水氮动态进行模拟.[结果]20~40 cm 土层侧向饱和导水率对稻田...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省弋阳县钟灵秀丽的龟峰脚下,坐落着一个2600多平方米的大型温室龟基地。赏龟、品龟、玩龟,杨桥镇下茅棚村农民费成益的“乌龟王国”成了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胜地。  相似文献   

17.
陈善伦  庄剑 《中国沼气》1993,11(2):46-46
我县1985年在孝德乡桂兰村四组用沼液、沼渣稻田养鱼,进行种、养结合试验,收到明显效果,与同等条件一般饲养相比,每亩产鱼量增产18%,水稻增产3%,节约碳氨25公斤,价值25元。随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县稻田养鱼11333公顷,其中沼肥稻田养鱼2760公顷,占稻田养鱼24.35%。全县有2.73万户利用此项技术,1992年多收鲜鱼9.3万公斤,增产水稻593.7吨,节约化肥1035吨,折合人民币共98.89  相似文献   

18.
水和肥是影响作物产量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为揭示稻田水肥利用规律,以达到稻田节水、省肥、高产、减排的目标,该文以湖北省漳河团林实验站稻田水肥耦合灌溉与控制排水试验观测数据为基础,联合运用作物生长模型ORYZA 2000和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 6.0,模拟分析不同降水、节灌、施肥、控排条件下的水稻产量与稻田排水量响应关系,得出了稻田水肥调控的临界条件,即采用稻田间歇灌溉方式,灌水定额30 mm,施氮量170 kg/hm2左右,控制排水水位20 cm时,节水12.5%~18.87%、省肥35.1%、增产11%、减排19.9%。本研究对加强农田水肥科学管理,提高水氮生产效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稻田淹水到排水干田的过程中,稻田的土壤水分由饱和态转为非饱和态,这一过程中稻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变化以及水量各平衡要素的转化对稻田水分管理以及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探寻稻田不同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下的差异性,基于重庆丘陵区紫色土常规轮作水稻土壤水分的连续监测数据,利用HYDRUS-1D模型对稻田淹水、排水落干和收获后3个不同干湿阶段(阶段Ⅰ,Ⅱ,Ⅲ)的土壤水力参数和土壤含水量开展验证模拟分析.研究表明:(1) 根据R2与RMSE的误差分析结果,HYDRUS可以实现对不同阶段稻田土壤水分变化的有效模拟.(2) 根据土壤水量平衡分析,阶段Ⅰ的稻田土壤水分以水分补充的形式为主;阶段Ⅱ和Ⅲ的土壤水分以水分损失为主,底层渗漏量分别占总水分损失量的52%和95%.(3)根据HYDRUS的模拟结果,降雨直接影响土壤上下边界流的变化;阶段Ⅱ的实际作物蒸腾量和实际地表蒸发量低于阶段Ⅰ的,阶段Ⅲ稻田土壤的地表实际蒸发量与日照时数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0.
莫武波 《中国沼气》1989,7(1):33-33
为了探讨沼渣、沼水的综合利用价值,我们从1985年开始,把沼气发酵残留物用于稻田养鱼,进行了种、养相结合的试验。实践证明,利用沼气发酵残渣和沼液进行稻田养鱼,效益显著。试验用三亩稻田养成鱼,共投放鲢鱼2850尾,鳊鱼300尾,鲤鱼300尾,湘鲫220尾,草鱼650尾,年底产鲜鱼307.05公斤,亩产100.25公斤,单产稻谷475公斤,获得了鱼、粮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