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09,(9):12-12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毒株引起,并引发猪瘟、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喘气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疲病原发或继发感染的综合性疾病,很多发病及死亡的猪只是因猪瘟的感染或一些细菌疾病的继发感染造成。如果把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看作是猪高热病的祸首,那么猪瘟就是罪魁,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就是帮凶.其它病原的原发或继发感染就扮演了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1)
正生猪"高热病"又称生猪高热综合症,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圆环病毒,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以稽留热型、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母猪流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为特征的疾病,多发于炎热的夏季,该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6年6月以来,如东县生猪  相似文献   

3.
<正>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该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发,多与猪瘟、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病原异常复杂。该病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出促、全身发红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9)
目的为了解四川某猪场猪瘟、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及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猪场不同类型和生长阶段猪群血清进行猪瘟、猪蓝耳和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猪瘟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0.21%,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41%,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2.52%;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22.38%。  相似文献   

5.
韩有元 《畜禽业》2008,(5):39-39
<正>养猪户普遍感受到,近年来的猪越来越难养,猪群的健康状态下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PCV2)2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群的影响最为明显。1当前我国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1.1病原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1.1.1病毒的多重感染:包括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夏秋的"无名高热病综合征"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率降低、母猪繁殖率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阳性率80%以上),同时猪瘟、猪支原体肺炎、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7.
殷振清 《畜禽业》2008,(5):38-39
<正>2007年夏天,我市暴发了生猪高热病,生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近年来罕见。猪高热病其实不是一种病,它是多种病原的混合交叉感染,是综合征。根据省专家诊断,此病可能是猪瘟、蓝耳、附红细胞体,伪狂犬、弓形体病等病的多重感染。根据我镇发病生猪的症状来看,主要是猪持续高热,体温达41 ̄42℃,个别病例达43℃,用抗菌素治疗,体温有时下降,但极易反复,基本无效。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  相似文献   

8.
梁皓仪 《畜禽业》2008,(1):24-27
<正>冬春季节高热病防控不可忽视2006年夏秋之季,高热病在南方各省暴发,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养殖者认为疫情在冬季会自然消退,而在2006年冬季,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2007年春节前后疫情蔓延到我国东北的辽宁等省,与此同时,南方各省疫情也一直没有停止。如在2007年春节期间,湖南郴州、怀化地区大批猪场特别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猪场暴发高热病,损失十分惨重。截止2007年10月份,全国26个省市先后发生高热病疫情。由于蓝耳病与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致使发病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病毒型的流行病在冬春季更容易发生。根据疫情流行热点,专家认为忽视其冬季防控是造成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08,(1):24-24
2006年夏秋之季,高热病在南方各省暴发,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养殖者认为疫情在冬季会自然消退,而在2006年冬季,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2007年春节前后疫情蔓延到我国东北的辽宁等省,与此同时,南方各省疫情也一直没有停止。如在2007年春节期间,湖南郴州、怀化地区大批猪场特别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猪场暴发高热病,损失十分惨重。截止2007年10月份,全国26个省市先后发生高热病疫情.由于蓝耳病与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致使发病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病毒型的流行病在冬春季更容易发生。根据疫情流行热点.专家认为忽视其冬季防控是造成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邢清华 《畜禽业》2011,(3):19-20
<正>猪高热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通过对我国猪高热病发生的历史回顾,探索发病原因,提出猪瘟、蓝耳病控制的核心是免疫,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在高热病控制中不可忽视,而高热病防制的根本策略是加强猪场管理与执行。这些重要的防控原则,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9,(12):21-23
为了掌握重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猪戊肝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情况,应用ELISA监测方法对2018年重庆部分地区17个猪场62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调查。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检测情况结果显示,17个被调查的猪场中,阳性猪场有5个,猪场阳性率为0.29%,共检测了620血清样品,其中阳性血清数为72,样品阳性率为11.61%;猪戊肝病毒感染检测情况结果显示,17个被调查的猪场中,阳性猪场有3个,猪场阳性率为0.18%,共检测了620血清样品,其中阳性血清数为15,样品阳性率为2.42%。不同地区猪伪狂犬野毒、猪戊肝感染情况不同。提示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存在,该病的控制和净化还需持续;同时还应加强猪戊肝病毒相关信息的研究以及流行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3,(7):2-3
<正>近期南方地区气候高温高湿,易导致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加之猪采食量受高温影响,明显下降,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较差,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进而引发猪"高热病"。"高热病"的病原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8)
高热病即高热综合征,主要是蓝耳病与猪瘟或圆环病毒病或附红细胞体病或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一种或几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文章主要介绍实践中的中西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09,(7):69-69
高热痛中最主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猪瘟和伪狂犬病,支原体感染使病症加重,蓝耳病和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能引起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发生高热病的中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在加强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免疫的同时,生产中应该主要以控制气喘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继发感染的细菌病为主。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0,(5):9-9
1高热病 目前所指的高热病是2006年以来全国范围较大规模发生的以高热、混感为特征的流行病,高发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铲其显著特征是: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病普遍呈隐形感染为前提,以强应激为诱因,以前期猪价偏低,猪群营养和管理水平较差为先决条件发生的猪群流行病。2008年猪价好,营养和管理水平提高时未发生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9)
为了解和弄清目前免疫状态下上海规模猪场仔猪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蓝耳病、圆环病毒等5种主要疫病母源抗体消长动态,于2014年2—6月开展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临界值出现于74日龄,口蹄疫为53日龄,猪瘟为32日龄,蓝耳病为46日龄,猪2型圆环病毒病为32日龄。从而为评估和优化仔猪免疫程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及特点6月中旬以来,台州各地相继出现生猪高热病,散养农户出现生猪高热病颇多,据调查死亡率20%左右。此病是多病源性疾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病理变化无明显特症,诊断更加困难,疗效不高;免疫力下降,继发其他疾病。2主要症状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症状,体温升高到40~42℃较突出,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次数增加,耳廓及腹下皮肤发生蓝紫色片状瘀血等,初产母猪在怀孕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在病理组织中分离到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猪圆环病毒、葡萄球菌、猪链球菌等4种病原。3主要剖检变化肺肿胀、出血,病变部位变硬;淋巴结广…  相似文献   

18.
林兆京 《畜禽业》2008,(9):46-49
就主要发生在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的高热综合征的病名与内涵进行说明。详细叙述了引起猪高热综合征的诱因,气候与环境、管理与营养、防疫与消毒等应激因素。证明了猪高热综合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弓形体等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诱发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链球菌2型、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副猪嗜血杆菌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肺炎支原体等。阐明了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主的混合感染、以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以附红体为主的混合感染、以附红体和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和以附红体、猪瘟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主的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的特点以及先入为主,误诊错判等诊断误区,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美琴 《畜禽业》2007,(6):33-34
<正>1影响猪免疫力的因素1.1饲养管理不当构成猪呼吸系统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副嗜血杆菌、胸膜脑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性波氏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几乎广泛存在于各规模化猪场,成了各猪场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无名高热病综合征",是一种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的疾病,该病的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等。对猪高热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