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叶片茸毛和色素腺数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观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茸毛数量和色素腺密度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抗棉盲蝽棉花品种选育和制定棉盲蝽防治技术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茸毛、色素腺点在不同生长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棉花叶面、叶背和叶片茸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现有的一些棉花品种是否抗斜纹夜蛾与棉大卷叶螟,以及哪些性状与抗性有关。在2007、2009、2010年斜纹夜蛾与棉大卷叶螟发生较重的年份,调查了田间自然虫源下各品种的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棉花的一些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斜纹夜蛾和棉大卷叶螟的抗性差异很大;斜纹夜蛾对转Bt基因棉花没有选择性,长势强、茎杆与叶片茸毛密的棉花斜纹夜蛾发生少,斜纹夜蛾喜食无腺体棉花;转Bt基因棉对棉大卷叶螟有较好的抗性,群体长势弱、茎杆细的棉花不抗棉大卷叶螟,鸡脚叶、亚红叶的棉花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好于其它类型的棉花。抗虫性与诸多性状有关,性状之间的互作也起较大作用,近等基因系是抗虫性研究的最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转基因棉花品种国抗22、中抗310及其常规非转基因亲本泗棉3号、苏棉12为材料,以野生寄主苘麻为对照,以生命表形式研究这5种寄主对棉大卷叶螟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棉花品种国抗22、中抗310叶片的棉大卷叶螟室内种群不能完成1个世代,在低龄幼虫时就全部死亡,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08和0.01,远远小于1;取食野生寄主苘麻的幼虫发育最快,5个虫龄的累计存活率达到52.8%,均高于2个常规棉花品种泗棉3号(48.2%)和苏棉12(37.3%),同时雌成虫寿命和产卵持续期长,雌性比率超过50%,显示出较大的生殖潜能;泗棉3号和苏棉12上棉大卷叶螟的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1.61和1.12,表明棉大卷叶螟种群在这2个品种棉田呈增长态势。研究表明,2个转基因棉花品种国抗22、中抗310的大面积推广不会加重棉大卷叶螟的危害,如果没有外来虫源的不断补充,转基因棉田的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将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棉花叶片中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花铃期叶片棉酚和单宁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棉酚、单宁含量越高,棉花对绿盲蝽的抵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Bt 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8.
张存信 《种子科技》2001,19(3):178-179
近年来 ,我国选育的一些外源抗性基因导入 Bt抗虫棉 (以下简称 Bt抗虫棉 )品种已开始推广应用。为此 ,分析总结其生育特点 ,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以充分发挥 Bt抗虫棉的作用 ,是十分必要的。1  Bt抗虫棉生长发育特点目前 ,育成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的 Bt抗虫棉品种(系 )间有相对的一致性 ,与常规棉品种相比 ,有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1.1 形态特征 :与常规棉相比 ,多数抗虫棉个体相对偏小 ,果枝上举 ,株形紧凑 ;茎秆细弱 ,果枝细小 ,结铃期果枝下垂 ;子叶与真叶叶色深 ,叶偏小 ,真叶缺刻较深 ,缺刻深处有明显皱褶 ,叶片薄 ,单叶…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主要害虫棉铃虫已经降为次要害虫,而以往的次要害虫棉盲蝽为害却逐年加重。据笔者今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蕾铃脱落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为害造成的。棉盲蝽常造成叶片破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