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1,SJ系猪氟烷基因的检测及不同基因型产肉性能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瘦肉猪新品系D1和SJ系301头仔猪进行氟烷测验,阳性率为1.33%。随机抽取氟烷阴性猪头进行基因型检测,有6头为杂合子,由此推知NN、Nn和nn的频率分别为81.26%、17.41%和1.33%,N和n的频率分别为89.97%和10.03%。  相似文献   

2.
对147头猪进行了氟烷测验,测得氟烷阳性猪3头,阳性率为2.04%,运用PCR-RFLP分析法对氟烷阳性猪及其同胞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4头被测猪中有2头为隐性纯合子,2头为杂合子。结合氟烷测验结果,2头隐性纯合子表现为氟烷阳性,符合一般规律,而2头杂合子中发现1头为氟烷阳性,此前尚未见报道,这一结果又一次证明了氟烷表现与基因型并非完全对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PWSD在国内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生情况。作者在4个集约化猪场中,采用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对640窝28~35日龄断奶的仔猪6394头,从断奶之日开始至60日龄结束,进行了PWSD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患病和病死猪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作出诊断。结果表明:(1)在4个养猪场的早期断奶仔猪群中,均有PWSD患猪发生,猪群发病率为100%;群体发病率分别为79.50%,73.17%,76.60%和54.25%;群体死亡率分别为15.07%,13.32%,12.61%和10.60%。(2)共调查早期断奶仔猪6394头,PWSD患猪4251头,平均发病率为66.48%,死亡786头,平均死亡率为12.30%,存活5608头,平均存活率为87.70%。(3)主要PWSD有NID,WDS,ODS,WSS,WPS和TB-ECS等6种。在调查的6394头仔猪中,NID和WDS发生2924头(占45.73%),死亡473头(占7.39%);ODS和WSS发生359头(占5.61%),死亡277头(占4.33%),WPS发生289头(占4.52%),死亡25头(占0.39%);TB-ECS发生679头(占10.62%).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猪的氟烷基因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33头猪(14头基因型已知,19头未知)提取血液DNA,进行聚合酸链反应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659bp的CRC基因特异片段,经过HhaI酶切和电泳检测,可以鉴别氟烷基因型。14头猪通过氟烷测验与氟烷测交鉴别的基因型与PCR-酶切鉴别氟烷基因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主要外来猪种氟烷基因分布频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江西省三个主要外来猪种杜洛鸹97头、长白102头、大约克140头共339头种猪的氟烷基因型。结果表明:在所有三个品种中均没有检测到隐性纯合子nn;显性纯合子NN和杂和子Nn在上述三个品种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88%,97.06%,91.43%,4.12%,2.94%,8.57%;等位基因n的基因频率在上述三个品种分别为2.06%,1.47  相似文献   

6.
氟烷阴性母猪的测交及其后代经济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头SJ系氟烷阴性母猪用阳性公猪(nn)进行测交,对产出的20窝计208头后代仔猪进行氟烷测验,共检出4窝中的21头为氟烷阳性猪,4窝的阳性率分别为5/10,5/11,5/11和6/12证明4头母猪为杂合子,对这4头母猪的43头阳,阴性后代进行有性能和胴体,肉质性状的测定。结果显示阳性猪的膘厚和大理石纹评分低于阴性猪,日增重,饲料报酬,胴体长,肉色评分以及pH值显著低于阴性猪(P〈0.01或0.  相似文献   

7.
利用亲本的HM单倍型和子代的M单倍型对5窝34头仔猪的氟粒位蹼基因型进行预测,结果有29头仔猪的氟烷位点基因型可预测,比例为85.29%,用氟烷测验验证表明预测准确率为88%。对13窝95仔猪的氟烷位点表型进行预测,可预测比例为94.74%,预测准确率为93.75%。结果表明用亲本的HM单倍型和子代的M单倍型可以有效地在早期对氟烷位点进行基因型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40头猪的试验材料研究了血浆中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乳酸脱氢酶和氟烷基因型及PSE肉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氟烷阳性HAL^nn基因型猪血浆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极显著地高于氟烷阳性HAL^NN基因型猪(P<0.05),而且血浆丙酮酸激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对数值与肌肉品质指标pH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血浆丙酮酸激酶活性值及对数值也与其他肉质指标如系水力和光反射值存在较高相关(P<  相似文献   

9.
戊聚糖酶处理混合糠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戊聚糖酶制剂处理混合糠15kg,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酶处理效果,并用2头回直肠吻合术生长猪和8只56日龄长沙黄肉仔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糠经酶制剂处理后,戊聚糖降解率平均达50%左右,且NDF下降了1.19%,ADF和ADL分别提高了2.77%和0.60%。生长猪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混合糠后,其DMD、NDFD、ADFD分别提高了4.36%、2.14%、13.33%(P<0.01)和6.09%(P<0.05)。肉鸡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混合糠后,其DMD、NDFD、ADFD和ADLD分别提高了1.16%、3.17%、21.14%(P<0.01)和7.29%(P<0.05);但可消化能(猪)和表现代谢能(鸡)却分别下降了0.42MJ/kg和0.84MJ/k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美洲株和上海分离株SH1建立了IF,IPMA和Dot-ELISA三种抗体检测方法,对120份随机抽样猪血清检测表明,美洲株原组IFA的阳性率为30.8%,IPMA的阳性率为30%,Dot-ELISA的阳性率为32.5%,SH1分离株抗原组IFA的阳性率为37.5%,IPM阳性率为37.5%,Dot-ELISA的阳性率为40%,进口ELISA试剂盒的检测阳性率为26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美洲株和上海分离株 S H1 建立了 I F、 I P M A 和 Dot - E L I S A三种抗体检测方法, 对120 份随机抽样猪血清检测表明, 美洲株抗原组 I F A 的阳性率为30 .8 % 、 I P M A 的阳性率为30 % 、 Dot - E L I S A 的阳性率为32 .5 % , S H1 分离株抗原组 I F A 的阳性率为37 .5 % 、 I P M A 阳性率为37 .5 % 、 Dot - E L I S A 的阳性率为40 % 。进口 E L I S A 试剂盒的检测阳性率为26 .7 %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PWSD在国内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生情况。作在4个集约化猪场中,采用兽医临床常规方法,对640窝28 ̄35日龄断奶的仔猪6394头,从断奶之日开始至60日龄结束,进行了PWSD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患病和病死猪只,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作出诊断。结果表明:(1)在4个养猪场的早期断奶仔猪群中,均有PWSD患猪发生,猪群发病率为100%;群体发病率分别为79.50%,73.17%,76.60%  相似文献   

13.
猪LPL基因多态性及其部分DNA片段的测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蛋白脂肪酶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本利用PCR-SSCP法,对猪的LP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发现其5端区域存在DNA多态性。脂肪型猪种梅山猪和通城猪表现出3种等位基因型(AA、AB、BB),其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76、0.24和0.77、0.23;而瘦肉型猪种长白猪和大白猪表现出另外不同的3种等侠基因型(CC、CD、DD),其等位基因C和D的频率分别为0.76、0.24和7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 VP2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从传染性囊病病毒CJ801的第14代囊毒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断,长度为1500bp,并对该片断进行了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J801与IBDV标准Ⅰ型毒株52/70、STC和Cul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4%、976%和969%,与变异株A、E、GLS的同源性稍低,分别为965%、963%和967%。而与Ⅱ型毒株的同源性只有81%左右。从遗传进化树上看,CJ801处于标准Ⅰ型毒株和变异株之间。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蛋白质序列,比较蛋白质序列发现,CJ801与Ⅰ型IBDV毒株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其中与52/70的同源性最高,为982%。CJ801VP2高可变区的七肽区(S-W-S-A-S-G-S)未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说明CJ801为IBDVⅠ型强毒株。另外,CJ801和所有IBDV强毒株在VP2的253、279和284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Q、D和A;而CJ801的细胞适应株CJ801BKF和所有弱毒株一样,其相应位置的氨基酸分别为H、N和T。这3个氨基酸可能和IBDV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抗应激杜洛克专门化新品系猪的氟烷基因检测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PCR -RFLP技术 ,对本单位杜洛克猪选育基础群的氟烷基因型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在杜洛克猪选育基础群中NN、Nn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91 3 0 %、8 70 % ,N、n基因频率分别为 95 65 %、4 3 5 %。检测结果为组群和选育成功抗应激杜洛克专门化新品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氟烷(halothane,HAL)基因n是猪产生猪应激综合症(PSS)的主效基因,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对淮南猪瘦肉型品系共155头的HAL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新品系HAL基因HhaI酶切的优势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NN,频率为0.9739。淮南猪新品系HAL基因HhaI酶切没有产生隐性纯合子基因型nn,新品系猪杂合子基因型Nn和显性纯合子NN不产生应激综合症(PSS)。新品系保持了淮南猪无应激敏感这一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8.
猪消化代谢试验对糙米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猪消化代谢试验法,以健康的湖北白猪Ⅳ系3头,体重45kg左右,去势后做三期试验:Ⅰ期为基础日粮试验,Ⅱ期为基础日粮+糙米试验,Ⅲ期为基础日粮+玉米试验,研究糙米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糙米和玉米的总能分别为16760.60、16747.62kJ·kg~(-1),消化能、代谢能分别为14594.77±76.20,13563.98±164.12J·kg~(-1)和14205.39±240.32,13272.99±276.33kJ·kg~(-1);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72.22%和70.11%,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6.73±2.27%和87.26±1.5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80%和8.60%,其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为73.71±3.17%、65.03±3.16%和69.17±1.00%、59.89±1.59%;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是8.57%、8.56%,其平均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分别是74.43%、70.97%和59.79%、56.44%。试验结果表明:糙米和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当,糙米各营养成分的表现消化率或表观代谢率均高于玉米,因此,用糙米作能量饲料来代替玉米喂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RFLPs法检测申农Ⅰ号猪氟烷基因,结果表明:45头申农Ⅰ号猪中具NN氟烷基因型的猪为25头,具Nn基因型的猪为20头,未出现nn基因型。试验结果提示,引入中国地方猪血统能极大地降低加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从而改善其肉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 -RFLPs法检测申农Ⅰ号猪氟烷基因 ,结果表明 :45头申农Ⅰ号猪中具NN氟烷基因型的猪为 2 5头 ,具Nn基因型的猪为 2 0头 ,未出现nn基因型。试验结果提示 ,引入中国地方猪血统能极大地降低nn基因型出现的频率 ,从而改善其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