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定行定株定时观察记载的方法,对抗虫棉R93-4和R93-3的抗虫性、抗病性、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抗虫棉上2,3,4代棉铃虫幼虫平均分别比对照少13,36和46头,百株^-1;顶尖被害率比对照低10%;霜前棉产量比对照高233.2kg.hm^-1;但对枯、黄萎病生及纤维品质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棉田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发生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辅助试验,组建了棉田亚洲玉米螟的二,三代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棉田亚洲玉米螟二代存活率仅为0.5%-3.5%,三代存活率仅1.0%左右。从种群存活曲线分析得出,影响种群增长的关键虫期为卵至1,2龄幼虫期;风雨导致初孵幼虫死亡及天敌寄生,是制约亚洲玉米螟种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4.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6.
美国稻种在贵州中部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首次引进的100份美国稻种在贵阳种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生育期150~170d,占总数为74%;有效穗11~20穗/株,共57份;穗粒数大部分为101~200粒,300粒以上有3份,千粒重在21~30g共有82份,30g以上有8份,发现持异种质资源:RA73(与sd-1基因以及新矮源广丛,小粒Tetep不等位)Mg91B,L202B,M201B(野败保持源);DelmontRicol(  相似文献   

7.
在153份抗源材料中筛选出免疫材料C39、15th12、唐麦4号、廓83-012等83份,占54.2%;筛选出高抗材料M8116、88-71-3、衡8116、R80149-0-7-5、冀8114选等25份,占16.3%;筛选出中抗材料M8007、中4、濮农3665、8003-14、B150-151等45份,占29.4%。这些抗性材料,一旦利用将会对我省的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数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平均株高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9.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0.
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0%卫福胶悬剂混配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麦蚜虫及散黑穗病,以卫福+大扶农防治地下害虫最佳,防效达88.3%-92.12%;以卫福+高巧和卫福+吡虫防治麦蚜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4.2%-100%和75.6%-98.7%;卫福单剂拌种(种子量的0.2%-0.3%)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达96.8%-100%,与高巧混配后可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棉株的PCR分析结果,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Zh1109(  相似文献   

12.
1991,1992两年对现保存的甜菜品种资源在丛根病重病田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19份品种资源材料和33份自育品系均不抗病,其苗期叶丛发病严重度和收获时根部发病严重度均达2.0级左右,与感病的对照品种工农二号相当;6份国外引进抗丛根病发交种均为高抗性,与对照相比,块根产量增产113.3%-207.2%,含糖率增加1.3-3.1个糖度,糖产量增加176.3%-275.7%。  相似文献   

13.
在武昌南湖及河南内黄两地选用42%杀铃磷乳油1000-2000倍液防治棉铃虫和棉蚜药后第4天对棉铃虫的防效为84.7%-94.3%,保蕾铃效果为75.3%89.2%;在药后第7天对棉蚜的防效为92.3%-100%。  相似文献   

14.
科威418是作者通过特殊工艺研制而成的牛羊高蛋白复合添加剂,其中含有尿素、营养保护剂、酶及多种微量元素等。体外试验表明,以豆饼、尿素及科威418作为氮素饲料时,培养3h的培养液中NH_3N浓度依次为14.5,28.7及22.3mg·(100mL) ̄(-1)(P<0.01);培养12h的NH_3N浓度依次为7.3,11.4及13.3mg·(100mL) ̄(-1)(P<0.05);真蛋白氮浓度依次为38.6,29.8及35.4mg·(100mL) ̄(-1)(P<0.05);基质风干物消化率依次为54.97%,61.44%及64.91%(P<0.01)。  相似文献   

15.
转化CMV—cp基因番茄对CMV病毒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期人工接种,对转化CMV-cp基因的番茄品种8805R1-R4代进行接种CMV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对抑制CMV病毒症状的表现及延迟其发展均起到一定作用。8805R3代对CMV的抗性明显高于R1代,R4代抗性已基本稳定。当高浓度的CMV病毒侵染R4代植株时,也会出现100%的发病率,但它们的新生枝叶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利用半叶法测定8805R4(cp+)及  相似文献   

16.
在甘白种间杂种后代中再次发现一株复果变异株,其最明显特征是部分花朵着生2-3个雌蕊、10-16枚雄蕊。经过多代鉴定选育证明,复果特性能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迄今育成了90-12等甘蓝型和白菜型复果品系6个,复果株率90%-100%,复果指数40.8%-64.2%,与普通单角油菜比较,单株角果数增加40%以上,复果籽粒数增加1倍以上。复果性状这一优异资源的再次发现和稳定遗传,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17.
生物测定根虫瘟霉对桃蚜的毒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孢子浴”方法用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菌株ARSEF239对1-2龄的桃蚜(Myzus persicae)进行了生物测定(20℃,100%RH,L:D为12:12),包括6个测量(1.5-176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试虫93-198头。实验观察期为7d,第3日至第5日为死亡高峰,最终累计死亡率6.49%-95.10%,因剂量而异。  相似文献   

18.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 Oryza sative)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 个品种间 S T L R 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 S T L R 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 Azorhizobium caulinodians) O R S 571所诱导的多系1 号、福田糯和 O S4 3 个品种 S T L R 形成率较高(70% ~100% ),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62.9~70.7 nm ol·株- 1·d- 1).电镜观察表明, S T L R 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 S T L R 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转CMV-CP基因的番茄植株对CMV侵染表现显著的抗性,温室中接种的植株无症率为R1代94%,R2代95.1%,R3代95.4%,R4代95%;大田中自然发病的植株无症率为:R2代65.6%,R76.9%。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讨论了不同接虫期和接虫量下,水稻潜根线虫侵染后,寄主水稻在3个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乳熟期)细胞膜丙二醛含量和外渗电导率的变化。病株丙二醛含量在3个生育期依次高出健株19.6%、9.1%和6.7%;分蘖期病株外渗电导率平均高出健株19.3%。同时,这两项指标在水稻3个生育期中的测定值受接虫期、接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