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安徽省宁国市土壤和农产品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夏飞强  张祥  杨艳  陈平峰  刘彬 《土壤》2021,53(3):585-593
以安徽省宁国市全域表层土壤和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6 278件土壤样品和216件农作物样品,研究了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硒含量特征和农产品硒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宁国市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645 mg/kg,富硒土壤样点数和面积占比分别为57.45%、70.30%。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统发育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成土母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园地和林地土壤比水田、旱地土壤更易富集硒元素;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p H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效硒含量平均值为0.023 mg/kg,水稻、山核桃、茶叶中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65、0.022、0.074 mg/kg,水稻、山核桃富硒率高达24.04%和54.88%,富硒山核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庆龙凤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硒元素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大庆龙凤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对硒的含量、形态与分布的影响,对大庆龙凤湿地保护区4个样区20个样点4个不同层次土样中硒的含量、形态、分布以及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庆龙凤湿地土壤全硒含量为121~150μg/kg,由于硒淋溶流失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全硒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效硒总量为22~28μg/kg,包括水溶态硒、交换态硒与富啡酸态硒三种形态。影响土壤硒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黏粒含量及pH值,其中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与硒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与硒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相似文献   

4.
姜冰  王松涛  孙增兵  张海瑞  刘阳 《土壤》2022,54(4):841-846
碳酸盐岩在山东省青州市西南部大面积发育,是土壤母质的重要物源,以该地区土壤作为中心环节,分析了岩石、大气、土壤中的硒及土壤性质,研究了土壤硒的来源、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全硒含量均值为0.28 mg/kg,以足硒土壤为主,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值为15.03μg/kg,有效度均值为5.70%,有效硒含量与全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岩石硒含量均值为0.035 5 mg/kg,与对应的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硒、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硒含量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大气降尘的硒含量均值为1.77mg/kg,年沉降通量为0.28mg/m2,表层土壤硒的年增量为0.000 9 mg/kg,年增长速率为0.33%。鲁中碳酸盐岩区土壤硒含量水平主要受控于母岩,同时大气降尘对土壤硒也有所贡献,土壤理化性质对硒及其有效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南宁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2 767个表层土壤(0~20 cm)和711个母质样(150~200 cm)。用AFS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样品全硒含量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9~1.34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57 mg kg-1。土壤类型中,新积土全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89 mg kg-1;紫色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为0.37 mg kg-1。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二叠系碳酸盐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为0.79 mg kg-1;以下白垩系紫红色碎屑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低,平均为0.39 mg kg-1。影响南宁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及铁和铝的含量对土壤全硒含量的富集与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正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为研究方正县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哈尔滨市所属方正县境内采集127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正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30~0.496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228 mg kg-1略低于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边缘及缺乏水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泥炭土硒含量相对较高(0.267 mg kg-1)而沼泽土硒含量相对较低(0.153 mg kg-1)。不同成土母质中,以坡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0.276 mg kg-1)而以冲洪积物为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低(0.207 mg kg-1)。在土地利用方面,稻田土壤全硒含量略高于旱地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SOC)与土壤粒径分布(PSD)是影响研究区表土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mg·kg-1之间,平均为0.50mg·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mg·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mg·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揭西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揭西县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332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86个深层土壤样品( 150 cm)。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揭西县土壤中全硒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16~1.61 mg/kg,平均值为0.53 mg/kg,总体上以富硒土壤为主,不存在硒不足和硒过剩土壤。不同成土母质中,凝灰岩、花岗岩和页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未利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高,其次是农用耕地,建设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低。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铁铝氧化物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铁铝含量、海拔以及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农田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晓珂  李宗仁  王金贵 《土壤》2018,50(4):755-761
植物中硒被认为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而且大多数植物是从土壤中吸收硒。因此,不同地区土壤硒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食物中的硒含量。本研究以青海省平安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土壤全硒含量和形态及价态的测定,对平安地区农田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安地区土壤全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089~0.782 mg/kg,平均值为0.418 mg/kg,其中58%的土壤属于富硒土壤范畴。研究区域耕种淡栗钙土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74 mg/kg;而灌淤黄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293 mg/kg。成土母质中,古近–新近系西宁群红色泥岩中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82 mg/kg。平安地区富硒土壤中硒的富集主要来源于古近–新近系西宁群红色泥岩风化。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均以六价硒为主要赋存价态。平安地区富硒土壤中硒含量适宜,供硒潜力较大,且该地区受外界环境污染较少,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了西藏拉萨至曲水拉萨河沿岸农用地土壤中硒锗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发现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农田土壤缺硒(0.16 mg/kg),而大部分农田土壤富锗(≥1.3 mg/kg);土壤全硒、有效硒含量与pH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全锗、有效锗含量均与pH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均与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整体土壤富锗情况较好,具有富锗土壤开发潜力,可以考虑富锗农牧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了伊犁州土壤中硒资源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伊犁州6个县158个农田土壤样品的全硒含量,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伊犁州土壤硒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州6个县土壤中全硒含量范围为0.14~2.75 mg·kg-1,几何均值为0.33 mg·kg-1,其中昭苏县土壤全硒含量均值最高,巩留县最低。所检测的土壤样品中有2.38%属于少硒土壤,78.57%属于足硒土壤(0.175~0.45 mg·kg-1),19.05%属于高硒土壤(0.45~3.00 mg·kg-1)。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与全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 H值与硒含量成显著负相关(P0.01)。伊犁州土壤中硒的含量水平偏高,可以优先考虑富硒农业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伍健莹  付伟  蔡倩  赵芹  玉永珊  邵亚  罗鹏  覃建勋 《土壤》2021,53(6):1309-1317
选择广西北海涠洲岛作为研究区,网格化采集涠洲岛表层土壤样品106件、成土母岩16件,对亚热带环境下火山岩海岛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涠洲岛表层土壤中全硒自然变化范围为0.005~0.567 mg/kg,平均为0.287 mg/kg,足硒和富硒土壤占全岛总面积的70.87%。涠洲岛表层土壤中硒赋存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渣态(78.06%)>有机结合态(10.58%)>酸溶态(7.76%)>可交换态(2.86%)>水溶态(0.74%)。不同成土母岩的全硒含量有显著差异,全硒含量最高的是火山碎屑岩,其次是玄武岩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成土母岩与其相应土壤中全硒含量变化具有很好的套合性,全硒含量由火山碎屑岩、玄武岩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发育的土壤中依次递减。火山岩风化土壤中硒元素的富集主要归因于对火山岩高背景硒含量的继承,同时硒元素在表生演化过程中容易被火山岩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和有机质(OM)吸附。这种由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富硒土壤对海岛土地资源农业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空间格局及与环境因子的空间相关性,为区域耕地土壤施肥管控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湖北省枣阳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5种土壤养分指标,并收集整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值、高程(DEM)、地表起伏度、坡度、植被覆盖度指数(NDVI)、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方式10种环境影响因子,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和信息熵原理,分析每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每种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枣阳市土壤缓效钾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全域含量水平较高;其他4种养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信息熵结果表明,5种土壤养分含量空间格局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气候因子相关性均较强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地形因子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pH值与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相关性较强。[结论] 枣阳市土壤养分格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强,但相关性指数K值都较低,说明受到人为施肥与农作物消耗以及灌溉排水导致的土壤水化学反应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岚皋县岩石、土壤和农产品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岚皋县岩石、土壤和农产品硒的分布规律.[方法]采集岚皋县岩石、土壤和农产品样本,测定样本中总硒含量.[结果]岚皋县岩石硒含量范围0.006~43.38 mg kg-1,均值4.15 mg kg-1,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岩石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层;土壤硒含...  相似文献   

15.
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为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硒 (Se) 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 (Se ≥ 0.4 mg/kg) 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 (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 (0.29~2.07 mg/kg) 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 Se0.98 > Se0.58 >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 (7.25~289 μg/kg) > 芥菜 (1.22~14.9 μg/kg) > 菠菜 (0.73~6.30 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 > 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 (≥ 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平原一直被认为是严重缺硒或缺硒地方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地质大调查以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高精度土壤硒的富集、分布研究,对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点的表层(0~20 cm)、每16 km21个点的深层(150~180 cm)土壤数据对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平原表层土壤以足硒为主,足硒面积达51.54%,硒潜在不足面积占25.05%,Se反应不足面积仅为22.63%,富硒土壤面积不足1%;深层土壤则以缺硒为主,硒反应不足面积占80.68%。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仅在西部盐碱化、沙化区及东部土壤发育程度低的基岩区为基本自然状态―弱富集特征,土壤硒继承成土母岩程度较弱,而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土壤类型、质地等理化性质对硒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后期人类活动也是影响硒富集的主要因素,但表生富集作用、人类活动影响不足以使表层土壤达到富硒程度。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含量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巧玲  苏建平  阚建鸾  周志宏 《土壤》2019,51(2):263-268
为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本文应用GPS定位技术采集了江苏省如皋市290个代表性土样,并对土样中钙、镁、硫、硅4种中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和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4 570、403、26和144 mg/kg。如皋市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但在各土系土壤间分布不均。有效硫和有效硅同时存在缺乏和过高现象。整体来看,有近1%的土壤缺硅,约14%的土壤缺硫。土壤交换性镁和有效硅的含量为中等变异,交换性钙和有效硫的含量属于高度变异。相关分析显示,4种中量元素有效性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如皋市土壤中量元素有效性不仅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同时受土壤理化性状以及肥料施用的重要影响。今后中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9.
贵州遵义地区硒在耕地土壤及农作物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系统采集大量样品的契机,开展硒(Se)在耕地土壤及农作物有用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研究。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遵义地区表层土壤绝大部分处于足Se和富Se水平,仅有极少部分属缺Se和高Se土壤;单就Se元素而言,整体属优质土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Se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显著相关,受成土母岩岩性控制明显,土壤pH值 < 8.5时相关不明显,在 > 8.5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Se含量由地表往下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受各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控制所致。农作物植株中Se含量主要因其器官部位及其生育阶段而不同。玉米、茶叶中的Se含量可能会受根系土Se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