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同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哪t)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受THR的16例32髋DDH患者(Grower分型属Ⅰ型10例20髋、Ⅱ型5例10髋、Ⅲ型1例2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Harris评分(45.0±7.3)分。手术人路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构性植骨后臼杯置于真臼水平。结果手术时间4.0~4.5h,术中输血800~1200mL,随访6-72(40.0±2.3)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4±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随访期内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成人DDH患者双侧同时行THR术虽然难度大,技术要求也高,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经济有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双峰驼髋关节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双峰驼髋关节形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资料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充实养驼学基础理论,并进一步丰富动物学内容,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结合活体标本X射线透向光学报摄影术,对12个内蒙古阿拉善双峰驼的髋关节进行了详尽解剖和观察,并与马、牛、羊、猪、犬及人的对等器官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屈曲强直矫正、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屈曲强直、平均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价分别为(20.95±0.21)分、(52.20±1.20)°、(7.58±1.25)°、(52.01±3.20)分,经5年随访,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屈曲强直、平均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价分别为(80.12±3.02)分、(7.02±0.12)°、(185.20±2.02)°、(89.25±4.02)分,手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假体脱位、下沉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给予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差、生活工作行动困难等情况,且经临床观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999年4月-2006年12月本院40例老年糖尿病因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在监测和控制血糖,注重感染的预防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2例术后出现伤口红肿,1例伤口裂开,但细菌培养未见异常,经换药处理8d后基本愈合,无伤口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无死亡及低血糖病例发生;无因护理不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后加强观察及护理,及早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的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5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做好术前护理指导,观察与预防术后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保持正确的体位。结果:5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症状1例,经加强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屈曲强直髋关节畸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精心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增强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农民致富之友》2007,(9):39-39
蹲也许是一种不雅观的姿势,但专家认为,现代人在摒弃蹲的同时,也摒弃了健康。医学研究发现,婴儿多爬能促进背部脊神经的发育,而现在的婴儿却直接从躺或坐开始走或跑。蹲的姿势与胎儿在子宫里的姿势是非常相像的,这是人类寻求舒适和庇护的本能姿势。可惜的是,虽然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漂亮舒适的席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采用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髋关节活动情况。结果经过6~24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1年拍术侧髋关节X线片发现假体周围骨质丢失较多,给予对症处理及用药6个月,未发现骨质丢失加重现象。未见结核复发,无髋关节翻修病例,患者预后基本满意。Harris评分平均88分。结论通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和全面的术前评估,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是一种较安全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术后按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疗效评定指标。结果:33例中2例死亡,其余31例经l~3a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9%,无一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本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床位费、治疗费、检验费、药费及总的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总的住院费用为(12356.5±1253.2)元,明显少于对照组总的(15486.6±1841.7)元(P<0.01),其中实验组的床位费、治疗费及检验费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而手术费及药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行临床护理路径能降低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情况。方法:对33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及放射学检查,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其临床结果与同期置换的578例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感染率和松动率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感染率6.1%,松动率3.0%;非糖尿病组感染率2.3%,松动率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相近。结论: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疾病,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4周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 vs 40.0%,3.3% vs 36.7%,10.0% vs 33.3%,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4.865,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32例全髋置换术中采用一种无需定位器械的髋帽安装方法,并随访5月~6年,除1例髋帽发生松动外,余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强调正确掌握股骨颈截骨,保证假体仿生安装,才可使人工髋关节既能发挥最佳生物力学效果,又能减少术后的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健康教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c=6.073,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比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3)d,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3±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感染发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05—2011-05月4年中开展的6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包括全髋和半髋,1人多关节不做统计),其中23例(均为单关节)发生术后感染,对病例感染情况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分析对比.结果手术局部操作情况与术后感染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手术局部操作情况的因素不可忽视.严格术前患者体质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量的变化及术式对其的影响。方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6例老年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混合型全髋置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观察术后12、24、48h及拔管时的引流量,以及不同术式对引流量的影响。结果术后12h引流量占总量的53.7%,24h后引流量呈减少趋势,生物固定型全髋置换术12 h引流量达(346±41)mL,高于其它术式(P<0.01),48h时的累积引流量与各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术后12h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引流的高峰期,应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术式可能是影响引流量大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15例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SuperPath组,选择15例同期行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常规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 SuperPath组的切口长度较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的置换时间、置换后影像学评价及髋臼角测量、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后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响假体位置及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合健康教育小册子的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在围术期对照组以口头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患者或其家属发放全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小册子,并讲解其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健康教育评价、护士服务态度评价、护士沟通能力、术后健康教育、术后配合及进程评价、康复知识评价、护士工作总体评价方面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健康教育小册子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知识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消肿止痛方外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中的活血通络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消肿止痛方外敷治疗。根据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分析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主证:皮肤瘀斑、皮肤发红、肿胀;次证:局部红疹、局部发热)积分,并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评估肿胀程度与疼痛评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的皮肤瘀斑、皮肤发红、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4.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消肿止痛方治疗的血液流变学、肿胀程度、疼痛评分改善更显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针对93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并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9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 a,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