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顾光银 《广西蚕业》2007,44(A02):15-16
家蚕蝇蛆病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后的幼虫(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不仅会损失大量优质原料茧,而且还会减少蚕农经济收入。据调查,蝇蛆病危害严重时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  相似文献   

4.
田小忠  顾光银 《四川蚕业》2006,34(2):35-35,46
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  相似文献   

5.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相似文献   

6.
<正>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造成的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近几年来,我场对家蚕蝇蛆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采取药物防治和辅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家蚕真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当蚕儿被寄生死亡后,尸体常出现僵硬不腐烂症状,因此又称僵病.由于发病较急,症状常常不明显,难以判断,但传染能力极强,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生产实践,将该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目前许多蚕区真菌病的防治已不再是蚕病防治的重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危害又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宜兴、溧阳等蚕区进行了调查,每年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造成的损失达5%-10%,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源乡是修水县蚕桑重点乡镇,蚕桑是水源乡的支柱产业,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水源乡家蚕真菌病危害非常严重,极大地挫伤了蚕农养蚕积极性,对此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分析了水源乡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虞信乐 《蚕桑通报》1989,20(2):23-25
盐官蚕种场自1962年办场,至今已27年,在27年中有9年发生微粒子病,其中1973年和1986年最为严重,累计损失(估产)净种35000余盒,有病的年份不但种场亏损,经济效益差,也影响了农村蚕桑生产。近二年由于思想重视,综合治理,连续二年镜检无病,1988年虽春期遇到高温,秋期受7号台风影响,但经济效益仍创历史最高水平,蚕种单产达到最好年份,例如杭7杭8平均克蚁单产达到20.06盒,菁松皓月平均单产达到19.91盒。  相似文献   

11.
<正>家蚕蝇蛆病是由于家蚕寄生蝇幼虫在蚕体内寄生导致的一种病害。夏秋季为害较重,一般在大蚕期发生,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病蚕皮肤上出现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黑病斑,病斑周围有油迹状轮廓,病斑所在环节常发生肿胀扭曲。撕开病斑处皮肤,可见淡黄色蛆虫。有早熟现象的蚕体节带有黑色病斑,在5龄初期寄生的多在是上蔟前脱出,在5龄中后期寄生者仍能上蔟、营茧,在茧内脱出者,则形成蛆孔茧。2013年,我县秋蚕期大面积发生家蚕蝇蛆病,  相似文献   

12.
化水蛹,又称为黄死蛹或化骨龙,是家蚕后期死蛹的一种,该病在蚕种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每年每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高温造(3~5造)发生较多,给蚕种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现在根据我们的一些试验调查和生产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85年中秋期以来,我市部分蚕区发现一种尾部发黑溃烂,蚕体显著落小的病死蚕,群众称之为黑尾巴蚕。该病在大小蚕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小蚕共育期发病较多,危害较大。1985年中秋期,王鲍乡10个共育室582张蚕种普遍发生黑尾病,发病率达25%,平均张产茧仅19.5公斤。1986年春蚕和1990年一秋期,该病在我市许多乡镇均有发生,造成了一定损失。经过几年的调查、试验和研究,现已基本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东  沈中元 《中国蚕业》2010,31(1):101-102
1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病毒病,是由于家蚕感染了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引起的。该病原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bombxy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virus,简称家蚕NPV)。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专门寄生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是囊膜包被的双链环状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基因组大小介于80~180kb之间。  相似文献   

17.
据资料介绍,能引起微粒子病寄生的野外昆种多达百种,大多数蛾类、蝶类、螟类、野蚕等对微粒子原虫都有较强的交叉感染作用。由于四川省多属山区、丘陵地形,柏树、樟树是主要的经济林木之一,栽植面积广泛,开花性的经济作物也不少。一旦大面积发生虫害,防治工作很难进行。根据昆虫流行病学的一般规律,当昆虫种群增大时,微粒子虫的自然感染率也会迅速增加,对家蚕极具危害性。加之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野外昆虫越冬成活率增强,一旦当年发生虫害,来年虫害更为严重,往往持续危害多年,造成种场多年连续烧种。因此,了解野外昆虫习性…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娣 《江苏蚕业》2005,27(3):30-31
<正>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期长,危害性重等特点。近年来,该病一直是困扰广大蚕农,让大家感到棘手头痛的难题,在本地区,轻微发生的损失达5%,严重户损失多达20-50%,是影响蚕茧高质稳产的主要原因,并对茧丝绸产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4,41(4):44-45
家蚕被僵菌侵染发病死亡,因病尸僵硬,故称僵病或硬化病,僵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近年来,僵病逐年抬头,损失日益严重,对广大蚕农的经济收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射阳县晚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农药中毒,蚕茧严重欠收,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如何避免蚕期农药中毒,做好中毒后的挽救工作,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