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水温10~13℃,光照强度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的条件下,巨藻配子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2000勒、每日光照16小时和3000勒、每日光照8小时组。 2.巨藻幼体从低光强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的培养条件下,大幅度地调至光强2000勒、每日光照16小时和光强3000勒、每日光照8小时下,除了幼藻体长和早期附着器的生长速度减慢外,对幼藻叶片色泽、健康和早期附着器均无损伤。 3.在幼藻培养过程中,大幅度地调整光照强度时,必需给予培养光强下的最佳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2.
张婧  严兴洪  章守宇 《水产学报》2012,36(11):1706-1716
通过室内培养, 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 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 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 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 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个核, 受精后, 8个核迅速融合成1个大核, 开始细胞分裂。前二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横裂, 在萌发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很小的“假根原细胞”, 后者最终发育成假根, 萌发体的其它细胞发育成苗体。受精后约48 h, 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假根芽的幼孢子体, 开始脱落附着; 培养15 d, 发育成具有2个叶片、体长超过3 mm的幼孢子体。在幼苗的早期培育阶段, 较高的温度和长光照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增加, 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1~24 ℃, 光密度40 μmol photons/(m2?s), 光周期14 L∶10 D。  相似文献   

3.
1.15℃为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最佳生长温度,10~20℃为适宜生长温度。长时间把温度控制在23℃以上,对幼孢子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幼孢子体在26℃水温中8~10天后停止生长。 2.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假根在10~20℃水温中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以15℃组最佳。高温组(23、26℃组)假根生长发育不良,常呈球状,无明显分枝。 3.长柄羽叶藻可以在青岛海区度夏。  相似文献   

4.
谢恩义  贾柽  陈秀丽  杨彬 《水产学报》2011,35(7):1015-1022
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藻体的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与体长生长保持同步增长,最大生物量可达1 280 g/m2,最大单株藻体长1.73 m,最大单株质量可达250 g。  相似文献   

5.
鹿角菜是一种含胶量丰富的食用海藻,自古以来野生野长,尚未被人们养殖利用。2005年8月初开始对鹿角菜进行了采苗育苗的研究。自然界海藻的成熟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水温18.4℃以下,即10月上中旬~11月下旬,是鹿角菜采苗育苗的最适宜季节。培育幼孢子体适宜盐度为18,在此条件下各实验组幼孢子体生长良好,假根毛生长特别繁茂。在大面积育苗中,每厘米苗绳培育出多达60株的健康幼苗,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在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的生活史中,配子体阶段的时间很短,如条件适宜只在几周内度过,而孢子体阶段是巨藻生命中最长的阶段,可达4~8年。在育苗过程中(2~3个月),幼孢子体的培养,约占育苗期的3/4。要获得个体较大的优质幼苗,掌握巨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适宜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巨藻的经济价值较高,国外对巨藻的研究较早,但到60年代才陆续进行培养幼体的研究。1978年巨藻配子体自墨西哥引进我国后,短期内发育为孢子体。  相似文献   

7.
黄海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实验室条件下对2008年6月黄海中南部海域暴发的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样品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绿潮浒苔生活史不同世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熟藻体释放出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固着,随后发育形成新个体;刚释放出的孢子具有聚集生长的趋势,随后发育形成具有假根和叶状体分化的新个体;在生长衰败期,部分藻体体细胞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膨胀后发生分裂,发育形成新个体并能在死去的藻体上附着生长;培养的叶状体片段两端迅速愈合,并显示生长极性,两端分别形成叶状体和假根.后两种单性生殖方式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8.
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除用做工业原料、饲料外,可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因而引起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首先开展了巨藻人工养殖的研究,Neushul(1963)报道了人工育苗的研究,70年代初North报道过人工成批量培育巨藻幼孢子体,用于底播增殖。1978年我国自墨西哥引进了巨藻。在刘恬敬研究员和索如瑛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于1980年开始研究光对巨藻配子体生长发育和对幼孢子体生长的关系,以期为较大规模的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是根据光照强度对巨藻配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写成的。  相似文献   

9.
巨藻潜绳悬养法,简单易行,即把幼藻或幼苗附于塑料绠绳上,两端固定于海底,使绠绳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根据藻体的生长情况和透明度的变化情况,调节培养水层;既有利于藻体生长,又能防止海胆掠食。用这种方法已在南隍城岛水域建造了7,000余平方米的藻林。藻林里栖息着成群的鱼类,潜水员在藻林中随时可目击3~5尾至10多尾。藻林形成后,藻林海底的海胆、鲍鱼和海参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0、17和10倍。可见,养殖巨藻的同时进行多品种增、养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幼孢子体为材料,研究了Cu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对微量Cu2+都是敏感的。对于早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5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2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基本停止生长。对于后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10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1μg/L浓度的Cu2+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增长缓慢或基本停止生长。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假根由于结构和功能特性,对Cu2+的敏感程度不大,Cu2+处理初期依然表现出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影响刺参幼参成活和生长的几个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慧玲 《水产学报》1988,12(3):259-265
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稚参到幼参阶段极易受外界综合因子影响,成活率很低。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四种因子对此阶段死亡率进行试验。从方差和直观分析看到稚参的附着密度和饵料品种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水温和换水方式。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2为最佳,0.5头/cm^2次之;饵料以鼠尾藻磨碎液为最佳,其次是鼠尾藻液和叉鞭金藻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   

12.
巨藻 Macrocystis pyrifera 配子体实验是在光强3,000勒下进行,以每日光照时间分为4、8、10、14、18和24小时等6组,孢子体实验以光照强度分为500、2,000、3,000勒3组。水温均为10~12℃。所得结果: 1.在光强3,000勒下,光照时间对巨藻胚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形成的影响不大,每日光照8~14小时是雌配子体生长的适宜光照时间,雄配子体为8~24小时。每日光照8~14小时是巨藻配子体发育的适宜光照时间,每日光照10小时为最佳光照。雄配子体发育的适宜光时为每日光照8~24小时。2.巨藻幼孢子体所需要的光照时间,随光强的减弱而相应地延长。幼孢子体生长在3,000勒下,以每口光照8~12小时为宜,10小时为最适光照。在2,000勒下,每日光照略短于16小时为宜。500勒下,以光照20小时为最适光照。过短的光照限制了幼体的生长,光照过长引起严重白化死亡。3.首次发现巨藻幼孢子体在光强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下,其长宽生长速度大大超过生长在光强3,000勒,每日光照10小时的藻体。据此认为,对巨藻幼孢子体培养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选用低光强长光照为宜,以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最好。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假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幼孢子体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对假根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在为期56d的培养期内,蓝光始终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平均叶片大小为9530±125μm长/1350±49μm宽,是对照白光组的4倍之多(2200±56μm长/356±20μm宽);而红光下,藻体生长极为缓慢,叶片大小仅为580±63μm长/135±11μm宽。但是三光质下,藻体假根生长差异较小;假根长/叶片长为红光下最大,蓝光下最小,三光质下该比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于海带的主要捕光色素之一岩藻黄素的吸收峰位于蓝光区,因此加大环境中蓝光的辐射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际光合效率,加快藻体的生长;而假根部由于结构和功能特性,光合能力有所退化,对光质差异不敏感,因而在三光质下的生长相似。  相似文献   

14.
鼠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金华  张全胜  许博 《水产科学》2007,26(11):589-592
野外跟踪观测烟台芦洋湾地区鼠尾藻的成熟繁殖状况,采集临近成熟的鼠尾藻至实验室培养,跟踪观测其卵子的排放、卵子和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鼠尾藻繁殖期集中在6—8月,鼠尾藻的卵子发育属8核1卵型,卵子受精后约20 h开始脱离生殖托,受精卵先连续进行2次的横分裂,而后再由一端的1个细胞发育成假根,另外2个发育成体细胞。幼孢子体在约2 mm时开始形成分枝突起。  相似文献   

15.
紫菜养殖中,在幼苗期、育苗期以及养成期中,把附着有紫菜的网帘等附着器放在pH为1.0-4.0(用无机酸调节pH值)的处理液中浸泡5—60分钟,再放回海水中继续养殖,就能起到防治杂藻和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鼠尾藻的有性繁殖过程和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重点研究了鼠尾藻的有性繁殖特性和规律,系统观察了鼠尾藻的成熟季节,雌、雄生殖托的成熟、排卵、排精、受精卵的细胞分裂、假根的形成、幼孢子体的构建和生长特征。并在实验室进行采苗和苗种培育试验,获得理想结果,该培育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利用鼠尾藻(Sargassun thumbergii)、菱形藻(Nitzschia)、石莼(Ulue pertusa)和绢丝藻(Callithamnion corymbos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白光、蓝光、红光照射,1%硝酸铵、1%柠檬酸、3%硫酸铵处理不同时间,淡水浸泡不同时间3种杂藻清除方法,系统研究光质、药物和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及杂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对生长速率(RGR)、表观光合速率(Pn)及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耗氧速率(R)的比(Pn/R),鼠尾藻幼孢子体在蓝光下均明显大于在白光和红光下,而菱形藻则在红光下较大,且鼠尾藻幼孢子体与菱形藻在蓝光下的Pn比明显大于其在白光和红光下的Pn比。结果显示,鼠尾藻幼孢子体若与菱形藻进行竞争,在蓝光下相对于在白光和红光下更有优势。硝酸铵、硫酸铵、柠檬酸药物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伤害具有不可逆性;对鼠尾藻嫩芽的伤害较小,且可恢复正常;对石莼的清除效果不明显,对绢丝藻有伤害。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有伤害,对鼠尾藻嫩芽伤害较小,对石莼影响不大,对绢丝藻有伤害。研究表明,在鼠尾藻幼苗早期培育过程中,可增大蓝光的照射或减少红光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且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在鼠尾藻早期幼苗的杂藻清除中,应避免使用1%硝酸铵、1%柠檬酸和3%硫酸铵处理,会对鼠尾藻幼孢子体产生伤害;鼠尾藻育苗早期不宜使用淡水浸泡除去杂藻,鼠尾藻嫩芽每次淡水浸泡30 min,可清除杂藻,且对藻体无伤害。  相似文献   

18.
莫氏马尾藻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科学》2012,31(10):616-619
观察了莫氏马尾藻在成熟季节雌、雄生殖托的繁殖特点、受精卵的形成、假根的发育、幼孢子体生长特征,并研究了不同附着基对采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的繁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其卵子发育属八核一卵型,假根是由基部一个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瓷砖附苗的密度超过40株/cm2,在培育15d后,幼孢子体长度约1~2mm。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培养条件,设置了光照度、温度、盐度3个影响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及氮磷营养盐水平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25℃时幼孢子体比生长速率(sGR)获得最大值,为10.78%,随着温度的降低sGR逐渐降低;盐度对幼孢子体的SGR影响显著(P〈0.05),盐度30时幼孢子体生长较快,盐度降低SGR也降低;光照度2000~8000lx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不显著,SOR极差接近误差水平。氮磷营养盐水平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较大,实验用自然海水中氮素基本可以满足幼孢子体的需求,而磷元素相对缺乏。氮素加富条件下,氮磷比大于15:1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适宜的氮磷比为10:1~2:1。结果表明,温度25℃、盐度30、光照度20001x是鼠尾藻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条件。培养液氮素含量保持在0.45~1mg/L,磷含量保持在0.3mg/L左右有利于幼孢子体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20.
2000~2001年,我们在城阳区红岛镇2 000亩浅海滩涂进行了条斑紫菜立体生态养殖,获得了总产值1440万元,总利润740万元,亩利润3 700元的好成绩。1 生物学特征 条斑紫菜的生活史为2个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组成,即人们叫做“紫菜”的叶状体阶段和生长在贝壳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 条斑紫菜的叶状体为藻膜状,大体上可分为叶片、基部、固着器3部分,以其基部细胞向下延伸的假根丝固着在生长基质上,体形叶片状、卵形或长卵形,体高一般为 12~30 cm,藻体厚 35~50 μm。 丝状体是由叶状体产生的果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