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士荣 《现代农业》2007,(12):126-127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可以改善辽宁省以燃煤为主的电力结构,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研究成果,解决制约风力发电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带动辽宁省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张继义  王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22-3623,3681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提出的能源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了甘肃省1995~2009年化石燃料消费的CO2排放量。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甘肃省化石燃料消费的CO2排放量呈增加趋势,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由1995年的11.01 t/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3.42 t/万元。甘肃省化石燃料消费增长迅速,但化石燃料消费结构变化不大。未来甘肃省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要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尤其加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过去几年,欧盟要求限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使可再生能源处于欧洲最成功的市场发展的高峰期。虽然大部分的木材行业疲于应付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木材能源行业每年都创下新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技网讯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显示,面对全球变暖,植物比从前认为的更"淡定",它们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呼吸作用,以适应温度上升。所有的植物在呼吸时都会呼出二氧化碳,而这种呼吸作用对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有重大影响,植物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是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二氧化碳量的六倍。并且,气候模型预测显示,高气温会促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加,导致碳排放量急剧上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拓展研究了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GDP、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显著,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关系,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每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减少0. 041 t,全要素生产率每提高一个单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 79 t。基于经济平衡增长思想,研究了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碳排放结构系数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增长的条件是人均产出增长率小于等于效率和结构增速之和,计算出了"十三五"期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的允许变化区间为[-0. 94%,3. 9%]。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省城市62个酸雨固定采样点数据为基础,分析辽宁省2006~2013年酸雨污染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为辽宁省酸雨污染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辽宁省酸雨污染经历了减轻到稳定发展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中西部条带和东南部条带2条酸雨带,其中东南部条带的丹东、大连以及中西部条带的葫芦岛市酸雨污染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煤炭发电站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种植藻类来捕捉二氧化碳的发电站,这些藻类随后还可以转化为可再生的柴油和航空燃料.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贝丝沃特发电站计划将其排放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注入育有藻类的密封水箱中.水箱里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藻类收获后经过处理将成为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植物叶面颗粒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后花园,为城市发展提供显著的生态效益。以国内外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相关的研究文献为依据,综合分析了城市化程度、植被覆盖程度、植物种类、气候因素、城市热量来源等因子对城市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和PAHs含量的影响,全面解析了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和PAHs的主要来源如化石燃料、煤炭及生物质燃烧、工业排放以及道路降尘等,总体剖析了其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并对叶面颗粒物重金属和PAHs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城市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修复各机械设备的燃料品种、基本燃料消耗量,肥料种类、肥料施用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相应的排放因子等参数,采用IPCC法(一种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分别估算了油锯伐木、油锯造材、汽车运材、机械整地、汽车运苗、汽车运肥、洒水车运水和复合肥等各排放源的碳排放量,然后相加得出碳排放总量。再由碳排放总量除以修复面积,得出单位面积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修复项目CO2排放总量为182 315.1 t,单位面积CO2排放量为2.2 t/hm2。研究成果有助于森林经营活动的碳汇计量与监测,以及省级乃至国家级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通过研究,建议各地在退化林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方式开展修复。在辅以补植等人工措施时,还要采取科学设计栽植密度、选择更为节水的灌溉方式等措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制造汽车轮胎的化石资源材料(石油的衍生制品)和非化石资源材料通常分别占56%和44%。响应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全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个生长季(2003 -2004年)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湿地的生长季均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是,CO2和CH4、CO2和N2O、CH4和N2O排放通量之间均为正相关,但显著性水平视不同湿地类型以及不同年份而异.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湿地类型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迸一步证明了植物在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48-8751
根据2004~2010年全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对东中西不同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受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第一产业影响相对于东、西部地区较大,西部地区受第三产业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测法对重庆市CO_2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和排放源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将STIRPAT拓展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化石能源消耗的CO_2排放峰值的测算.结果表明:(1)伴随着重庆市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庆市CO_2排放量急剧增加,重庆的经济发展还是粗放型增长;(2)历史渊源(重工业基地)和国家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发展)决定了重庆市的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3)大量的煤炭消费是CO_2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高达82.33%;(4)按照当前发展趋势,重庆市的CO_2排放峰值将在2025-2045年期间出现;(5)产业转型和碳排放强度对峰值的出现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中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对碳排放强度的控制,会推动峰值提前到来.反之,则会导致重庆市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后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寒地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_2排放规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土壤CO_2与耕层土壤温度的关系,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寒地黑土区春玉米生长季土壤CO_2排放及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CO_2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及秋季CO_2排放通量小、土壤温度低,而CO_2排放峰值及土壤温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在6月末达到最高值,而排放峰值出现在7月末至8月初;秸秆还田的排放通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对二者进行指数方程拟合,发现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要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在5~25cm耕层范围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加,且10、15、20、25cm四个层次的相关性显著高于5cm土层,表明10~25cm土层的土壤温度变化能够更好地表述黑土农田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为认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提供理论参考.基于1996~2008年的案板数据,从人均排放量、万元产值碳排放两个指标,对其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依此计算出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碳排...  相似文献   

16.
西安黄土塬区土壤碳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观测方法,研究了西安黄土塬区土壤碳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释放量白昼低于夜间。温度是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CO2释放量对土质变化敏感:土质疏松,释放量大;致密的土壤,释放量小。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理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黄壤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大于石灰土的,而石灰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和总累积排放量大于黄壤的;绿肥处理提高了全球增温潜势(GWP),黄壤和石灰土均以黑麦草处理的GWP最高,其次为油菜绿肥的,表明非豆科绿肥对土壤GWP的贡献大于豆科绿肥的;土壤类型、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均对CO2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为土壤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CH4排放通量仅受土壤类型影响。可见,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种植绿肥还土能增加CO2排放,对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问卷调查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针对二氧化硫对南京市电力行业进行活动水平调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南京市2014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7 735.20t,该结果与2014年环境统计资料结果较吻合,证明该清单编制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信性。根据本研究所建立的二氧化硫排放清单,从改变能源结构、优化发电设备、优化脱硫设备、加强煤炭脱硫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二氧化硫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英国PP-system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北疆典型绿洲农田作物棉花、小麦与玉米生态系统的土壤CO2释放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棉花生态系统的土壤CO2排放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午前大于午后,且小麦与玉米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呈平缓曲线,棉花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曲线变化较为剧烈;从土壤CO2排放总量来看,夏季日棉花生态系统的土壤排放总量最大,为30.98g CO2/(m2.d),其次为小麦和玉米生态系统,分别为8.04g CO2/(m2.d)和23.92g CO2/(m2.d);土壤CO2排放与气温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9 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确定排放通量的最佳测定时间,以期为黑土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土区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式法研究了小麦3个关键生育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CO2和N2O排放的日变化动态,揭示不同测定时段黑土区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差异。[结果]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日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CO2 206~552 mg/(m2.h)和N2O 51~295μg/(m2.h)。在不同生育期CO2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峰谷出现在凌晨3:00;N2O排放通量在抽穗期白天较小,而夜间排放量大。如果不考虑小麦生育期对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测定CO2排放代表性时间段在6:00~8:00或16:00~21:00;测定N2O时间段在8:00~10:00或16:00~21:00;若同时测定CO2和N2O排放通量,最佳测定时间在16:00~18:00。若在通常的观测时间9:00~12:00进行观测,CO2和N2O的较正系数分别为0.81和0.90。[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黑土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