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春油菜生态区里春性和半冬性油菜光合性状的差异,本实验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分别测定了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绿叶面积、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性状。结果表明:半冬性油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春性油菜,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低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绿叶面积明显高于冬性油菜,而叶绿素浓度则低于半冬性油菜;半冬性油菜对光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优于春性油菜,在低光强和高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CO2的羧化效率高于半冬性油菜,而冬性油菜的在高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要明显高于春性油菜。本研究为春油菜区油菜种质资源扩充和高光效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张信扬(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植保站563500)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它的发生不但对油菜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还能传播病毒,致使油菜发生病毒病。油菜田间蚜虫发生数量的多少与油菜长势、生育期和温度等关系密切。为了掌握油菜蚜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菜型油菜以宽萼片为主,栽培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以中萼片为主;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抗寒性强于其他油菜,栽培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较栽培白菜型和野生芥菜型好;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种质资源的含油率大多超过40%,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含油率高于栽培油菜含油率;在山南和日喀则,无论是野生型油菜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型油菜种质资源,除极早熟外分布有不同熟期的油菜类型;千粒重大于5 g的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和栽培芥菜型油菜所占比重较大.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的千粒重以1~5 g的居多,而千粒重小于1 g的种质资源分布在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中;野生油菜的成熟期比栽培油菜要早20~40 d.  相似文献   

4.
油菜甘杂1号的选育及产量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耐冻性差,是油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遗传途径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既能解决甘蓝型油菜的抗冻性问题,又能取得较丰富的遗传资源材料。我所由80年代起开展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并选育出了优质耐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甘白油菜,...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需求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我国油菜主产区.该区油菜种植面积 600多万公顷,占全国油菜面积的 85%左右.目前,长江流域双低 (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 )油菜面积 400多万公顷,约占油菜总面积 70%.西北及东北春油菜区油菜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6.
分析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稳定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和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对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区域布局和优势差异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且油菜产量较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更快,油菜生产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油菜总产量有直接影响。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结合分析结果,四川省应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双低、高产、多抗、广适应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油菜在植物分类学中,主要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的若干种。这一点与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都来自同一个种有所不同,也就决定了油菜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956年全国油菜试验研究座谈会,根据我国油菜栽培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油菜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分类,将芸苔属油用植物中称为油菜的近似群体分为白菜型油菜、甘兰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三大类型。在各个类型之内又包括若干个种。根据油菜的繁殖方式,白菜型油菜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甘兰型和芥菜型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这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基本上  相似文献   

8.
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搞好油菜的栽培,对于最终的产量形成非常重要.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油菜育苗技术 油菜育苗移栽是油菜高产的重要栽培技术,也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一大特色,油菜育苗移栽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可适时早播,培育壮苗,这是油菜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油菜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机综合配套,充分发挥油菜新杂交种阳光85在北方春油菜区的增产潜力,本文总结出该品种在北方春油菜区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优质油菜种植结构,调动油农种植积极性,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保山市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3.33万hm2,主要以种植冬油菜为主,冬油菜占全年种植面积的95%以上。2010年以来,冬季油菜生产受冬、春干旱影响较重。为促进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在油菜栽培上集成了玉米套种油菜、烤烟套种油菜、稻田油菜免耕栽培等技术的推广,为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玉米套种油菜栽培该技术突出"早和套",在玉米收获前15~20d,  相似文献   

11.
李云 《种子》1991,(3):45-46
芥菜型油菜,是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它起源于亚洲,其多样性中心在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它起源于我国西部,已有6800年以上的历史。我省农民习惯称芥菜型品种为“苦油菜”、“黄油菜、“马尾油菜”、“竹桠油菜”、“高油菜”等。据《黔西县志》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信阳直播油菜的最佳播期,根据当地油菜生产特点和直播油菜高产栽培规律,开展了关于直播油菜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为甘蓝型油菜品种信油杂2906,设置5个不同的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信阳地区油菜播种最佳时期为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正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根据浙江省当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油菜长势和未来气候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油菜霜霉病、蚜虫为中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我国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获得重大突破,该所培育的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在江西吉安、湖南衡阳等表现出良好的极早熟和高产优势,解决了我国三熟制油菜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据介绍,双季稻区是我国油菜面积潜力资源最大的区域,双季稻冬闲田油菜面积潜力达4600万亩,占我国油菜面积总潜力近80%。由于缺乏配套的高产早熟油菜新品种,三熟制油菜亩产  相似文献   

15.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油菜生产不断向轻简化栽培方向发展,直播栽培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面积不断增加,直播集约化、机械化将成为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1直播油菜特点1.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不易倒伏。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相比,其根颈粗度、根系数目和根系总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回归的高寒地区油菜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预测高寒地区油菜产量提供方法支持。笔者利用1991—2015年青海省贵南县气象局观测的油菜产量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春油菜生长期6月、7月降水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春油菜产量预测模型。用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历年油菜产量进行回测,回代效果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油菜新品种邡油 777 为材料,采用谷林套播油菜播量试验、稀植油菜移栽期打顶试验、直播油菜播期试验及油菜移栽与直播示范,探索油菜品种邡油 777 的适宜种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收获前 2~3d 采用谷林套播油菜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直播油菜以 9 月 28 日至 10 月 8 日为适宜播种期,每 667m2 播量 300g ;稀植移栽油菜结合打顶技术能够抑制油菜主枝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发,增加单株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除此之外能够降低油菜株高,使其适宜机械收获,还能获得较高产量,可以在生产上应用;油菜移栽与直播示范结果表明,邡油 777 无论直播还是移栽,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叶面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浓度叶面肥在杂交油菜信油2709上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苗期、蕾薹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均可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增强油菜的抗逆性.喷施3%浓度叶面肥对增加油菜产量及提高抗逆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优质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必然的趋势。本试验根据优质油菜机械化发展趋势,通过氮肥运筹对直播优质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氮肥运筹方式以满足油菜机械化收割的要求,适应优质油菜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