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1997年10月~1999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岁;属单个椎间盘摘除18例,2个椎间盘摘除7例,25例均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2 护理要点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加上手术部位的特殊,害怕手术会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型颈椎病椎体融合效果.方法:对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脊髓损伤共21个椎间隙,行颈前路减压、应用Vigor颈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结果:15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2月内融合椎体无畸形,融合器无移动.结论:Vigor颈椎融合器可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cage融合内固定治双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双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8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采用传统钛板传统钛板cage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病变椎间隙高度和吞咽困难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6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术后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双、多节段颈椎病不但拥有传统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状况好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简称零切迹)与钛板系统(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3-C7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接受零切迹治疗的患者10例,钛板系统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VAS及NDI评分变化及吞咽困难发生率、病椎融合率、沉降比例,颈椎Cobb角术后改变及邻椎异位骨化情况。结果零切迹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升高,VAS及NDI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零切迹组术后无吞咽困难发生,钛板组有4例(30.77%)(P0.05)。末次随访中2组病椎融合率及沉降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零切迹组颈椎Cobb角明显改善(P0.05),且邻椎异位骨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零切迹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效果与钛板系统相似,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曲度改善明显、吞咽困难及邻椎异位骨化发生率低等优势,可考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医院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并进行随访,术中采用"Z"微型钢板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比较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牢靠,未见再关门现象。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53例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达良好愈合。结论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56例患者,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49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5%。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椎骨融合率第1年为90%,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多因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男性较多。我科2006年06月至2007年06月共收治颈椎病患者8例均行颈椎前路减压肽网植骨内固定术。肽网植骨的优点在于能够灵活适应椎体切除后所需的植骨长度,减少供骨区的并发症,比髂骨或腓骨植骨的强度更好,且肽网提高了整个植骨体的抗扭转性。肽网植骨比大块植骨可获得更多的松质骨与周边骨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植骨融合。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受累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征像.本文回顾性分析165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中应用。方法对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GSS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并随访。结果随访10~38个月,18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达90.0%;13例Ⅰ度滑脱基本复位,7例Ⅰ度滑脱4例基本复位,复位率达85.0%。结论后路减压并采用GSS内固定、Vigor spacer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失败原因.方法:分析33例手术失败的病例资料,包括内固定方式、植骨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结果:不适当的内固定及植骨导致手术失败;术后康复训练过早导致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或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农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颈椎并颈髓损伤日益增多。颈髓损伤具有高危性,如无及时有效治疗,致残、致死率高。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手术方法多。但手术如何更直接、更彻底地切除硬脊膜前方的致压物,如何建立损伤椎体节段的稳定性,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仍是探讨的焦点。我们采用急诊颈椎前路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大块植骨融合加CSLP内固定术治疗各类颈椎颈髓损伤共28例,除2例出院后死亡,余26例经3~12月随访。我们认为:本术式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稳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能及早终止脊髓损伤病理进程,脊髓功能恢复明显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TLIF手术治疗,术中先行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椎弓根钉撑开间隙,切除患侧上下关节突和椎板,由健康组织进入复发椎间盘间隙,经椎间孔显露切除椎间盘组织并处理椎间隙,行软植骨后,45°植入PEEK材料融合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2min,术中平均出血236.5mL。术后1例脑脊液漏,经俯卧位2d后愈合,无神经系统损伤、无大出血休克、无感染等并发症。全组病例JOA评分优良率为81.3%,术后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26例)应用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则采取前路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而Cobb角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平均VAS疼痛评分是(3.10±0.79)分,低于对照组的(5.57±1.19)分(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损伤,26例经8~2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5%,术后8个月22例植骨已融合,融便率为84.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自制复位装置与传统后路置钉短节段固定对胸腰椎骨折伤椎中央高度恢复效果.方法 38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n=23)或自制复位装置(n=15)后路经伤椎置钉及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中央高度压缩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38例患者平均随访13.0个月.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功能恢复情况、伤椎Cobb角进行仔细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椎骨折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并获得9~12个月的随访脊柱结核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提高以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脊往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角度12°。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椎结是安全有效,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节段、前方脓肿范围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