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拟南芥生物钟双突变体lhycca1营养生长时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钰  王苓  龙鸿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6):1089-1094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2个阶段,其中营养生长阶段中只有通过营养生长时相转变方可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时相转变(vegetative phase change,VPC)是植物从幼龄期(juvenile stage)到成熟期(adult phase)的转变,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相关基因LHY和CCA1单独作用延迟VPC的发生,这2个基因的共同作用下VPC是否受到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和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解剖结构观察及调控因子miR156和靶基因SPL3的表达变化,分析LHY和CCA12个基因在VPC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双突变体lhycca1生长周期为15d,莲座叶第5片时(第10天)出现远轴面表皮毛,此时叶基角和叶长宽比增大且茎尖分生组织凸起明显,miR156和SPL3的表达水平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呈负相关变化。而野生型生长周期为20 d,莲座叶第6片(第15天)时才出现远轴面表皮毛、叶长宽、叶基角、SAM、miR156和SPL3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在LHY和CCA1的共同作用下,VPC提前发生,LHY和CCA1 2个基因参与VPC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蔓生倒伏性是利用野生、半野生资源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试验以二个G. max×G. soja组合和一个G. max×G. gracilis组合的F_1代为待改良群体,分别与不同结荚习性的三个G. max品种回交,对9个回交一代(BF_1)的株高、茎粗和蔓生倒伏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BF_1代株高分离下限受回交亲本(栽培大豆)的结荚习性的影响明显,分离上限受待改良群体(F_1杂种)的影响大。用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对降低后代株高效果较用无限性品种明显得多。 2.茎粗受双亲影响。F_2代半野生组合的茎粗较大。以栽培大豆,特别是有限性,亚有限性品种作回交亲本,增加茎粗明显,尤其表现在茎下部的茎粗上。 3.种间杂种用栽培大豆回交后,缠绕蔓生性减弱,以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 直立性获得明显改进,半野生组合再用有限性、亚有限品种回交,BF_1代可出现接近直立类型单株。 4.直立性表现受株高、茎粗的综合影响。从种间杂交后代的直立性考虑,杂交和回交时,以有限和亚有限、粗杆类型或早熟类型作亲本或回交亲本,后代直立性较好。这种直立性的改进有利于种间杂种利用,但如何与高蛋白和丰产性结合,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 ,亚麻 (numusitatissimum L)枞形期能耐短期 - 1 0℃的低温 ,在南方冬季种植可安全越冬 ;亚麻南移冬种全生育期长达 1 5 0天以上 ,较东北地区延长约 70天 ,亚麻茎高、茎粗、茎重和花果重增长的高峰期集中于开花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相似文献   

5.
香草兰根(茎)腐病是香草兰上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报道。本研究从海南省万宁市的兴隆、长丰和南林等地的病样中分离获得了9个菌株,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病原菌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表明海南省万宁市地区的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然后,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9个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被聚类为遗传距离明显的2个分枝,而且分枝Ⅱ的致病性要高于分枝Ⅰ。本研究为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物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对香草兰根(茎)腐病防治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1.油菜主茎按其着生叶形,由下而上依次分为缩茎(长柄叶)、伸长茎(短柄叶)、苔茎(无柄叶)三段。三茎段形成于冬前主序分化之前,迅速生长则于次年返青之后。茎段生长经历由缓慢到快速以至停止的过程。“74-1”伸长茎快速生长期出现于主序初花期,“陕油110”在初花前4—8天;苔茎快速生长期两品种均在伸长茎快速生 长期后的4天左右;主花序又在苔茎快速生长期后的10天前后。油菜株高生长速度曲线出现三次高峰,恰与伸长茎、苔茎、主序的快速生长期相吻合。 2.茎段由若干节组成,不同茎段节间生长各异:伸长茎节间是按由下而上成对平行生长,茎段上部节间大于下部节间,苔茎段以第1和居中节间伸长较快,节间长度呈明显的一长一短交替排列。 3.将茎段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茎粗与茎段、茎段之间以及茎段与株高之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气温高低与茎段生长速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4.主茎上部位茎段的经济性状优于中、下部,这与上部位器官发育早、营养输导中的顶端优势,以及光合效率高等因素有关。为了发挥主茎上部茎段的产量优势,栽培中要注意适当控制个体,而使群体得以充分发展,以利用主序和苔茎段的增产潜力。甘蓝型油菜伸长茎分枝有较大的潜力,应争取提高其成枝率。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核心的三熟模式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的产量,研究了小麦(A1)、豌豆(A2)、蚕豆(A3)及马铃薯(A4)4种前作处理和施氮0(B1),30(B2)和60(B3)kg·hm-23种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豌豆和蚕豆处理与前作小麦相比,提高了大豆茎粗、分枝数和R2、R8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株高,其中,前作为蚕豆处理的大豆茎粗、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前作为小麦处理的高3.5%、5.9%和5.7%,产量也较小麦前作平均高197.94 kg·hm-2;不同前作下各施氮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前作蚕豆、豌豆处理,大豆株高和分枝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茎粗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前作小麦和马铃薯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产量则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所有处理中以A3B2处理组合大豆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即前作蚕豆和施氮30 kg·hm-2时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栽培因素对杂交油菜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组成部分角果数的影响,1996 年,以油研7 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 个因素对群体中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变化很小。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4.32% ,63.58% ,22.10% ,85.68% ,77.90% ,且都与群体角果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群体角果数的增加是群体中各组成部分角果数共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佛罗兰娜花生的生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每一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模式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对作物能够达到遗传产量潜力的程度将产生重大影响。 营养生长 佛罗兰娜品种是一种匍匐生长的蔓生型花生。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要包括主茎和两个侧枝及其以后长出的一些分枝、茎和叶。在播后的头40天内,茎的伸长和叶片的发育较缓慢(见图), 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营养生长在播后40-110天之间迅速增加,此期出现叶面积增长4至5倍的情况并非鲜见。大部分荚果也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正如后  相似文献   

10.
亚麻抗倒伏性状分析及培土对亚麻抗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抗倒伏机理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表明:(1)采用倒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亚麻抗倒伏能力,用倒伏程度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亚麻倒伏的实际情况。(2)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与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角度、单茎鲜重、冠层鲜重、冠层附着水量、倒伏指数、单株分茎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等性状呈负相关。与茎粗、茎秆抗折力、茎秆干重等性状呈正相关。(3)与倒伏程度关系最密切的几个性状中,茎秆抗折力对倒伏程度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茎粗和单茎鲜重。(4)快速生长期至现蕾期培土,可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使倒伏程度降低9.12%,比不培土的单株平均产量高16.21%,粒重增加2.68%,果粒数增加9.24%,单位面积产量高14.67%,而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经济系数、株高、纤维的工艺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变化,培土措施对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效果较好,而对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铃薯》2013,(3):148-152
选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原种1代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茎粗和分枝数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茎粗和增加分枝数,进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氮磷钾配比对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大;每667 m2施氮(N)14.4 kg、施磷(P2O5)9.6 kg、施钾(K2O)17.6 kg,可以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分别取来自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的两个一倍体品系和两个双单倍体品系的茎段和叶片,用两步法进行组织培养来加倍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在以MS+2.25mg/1 BAP+5mg/1 NAA 为第一步的培养基上,从一倍体和双单倍体的茎段和叶片中获得了许多再生植株,其中约60%的加倍成植株(2n=2x=24或2n=4x=48),此结果表明此法是把单单倍体(以下简称一倍体)和双单倍体转化为纯合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处理花生种子对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效唑(Paclobifrazol)是一种强有力的植物生长延缓剂(代号PP_(333)),目前已被应用于培育水稻壮秧和小麦、花生的抗倒栽培。本文报道用不同浓度PP_(333)拌种,对花生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为PP_(333)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花生品种为海花1号,用0(清水)、50、100PPm的PP_(333)拌种,用量以浸湿种子为度,闷种一小时后晾干播于大田,播种日期为1991年5月6日,播后10天出苗,达20天苗龄时,取带根植株进行株高、分枝数、胚轴长度、节间长度及下列生理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冬播亚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苗期耐低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亚麻(numusitatissimumL)枞形期能耐短期-10℃的低温,在南方冬季种植可安全越冬;亚麻南移冬种全生育期长达150天以上,较东北地区延长约70天,亚麻茎高、茎粗、茎重和花果重增长的高峰期集中于开花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棉花因栽培、品种、气候等多种原因 ,枯、黄萎病及早衰大发生 ,造成棉花减产 ,本研究会两年来运用自制“窝肥”在棉田施用 ,大大控制住了棉花病害 ,起到了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窝肥”制作方法简单 ,费用低廉 ,每公顷用麦麸 1 5 0 kg,加入微生物速腐剂 (一袋可发酵 5 0 kg麦麸 )拌匀 ,每 1 0 kg麦麸兑水 1 0 kg左右拌匀 ,不干不湿堆起来 ,用布或麻包盖严 (不能用塑料布 )发酵1 0~ 1 2天 ,上下都长出大量白色菌丝 ,再摊开降温2~ 3天即制成了“窝肥”(发酵时不要被雨淋 )。在棉花移栽或直播时 ,用手抓“窝肥”每公顷 1 5 0 kg,在旱…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裸大麦突变体重要种质Ynbs株系的分枝穗特性及其遗传基础,在花后7d,调查了Ynbs-1突变体及其重组自交系(正常六棱穗)等材料的正、反杂交F1植株的穗分枝特性,分析了F2及其F3群体中正常穗与分枝穗植株的分离状况,检测了穗分枝基因连锁SSR标记和小穗轴短毛标记状况。结果表明,Ynbs-1的分枝穗长度、分枝穗数和分枝穗轴节数平均值分别为1.48±0.09cm、23.56±1.52个和1.32±0.63个,均极显著高于RIL。Ynbs-1与RIL-1正、反杂交F1及Ynbs-1(母本)与BDM-8的杂交F1植株均无分枝。Ynbs-1(母本)与RIL-1和BMD-8的杂交F2群体的分枝穗与正常穗植株的个体数之比均符合1∶3,纯合分枝穗、杂合正常穗和纯合正常穗的个体数之比均符合1∶2∶1。Ynbs-1的穗分枝基因与3个SSR标记(HVM40-190bp、Bmag0023-110bp、Bmag0508A-170bp)和小穗轴短毛基因均不连锁。Ynbs-1株系的分枝较多,其穗分枝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与穗分枝突变体Prbs、F151和Foma的均不等位。  相似文献   

17.
Bhat.  PK 《大豆科学》1992,11(2):178-180
本文以10个有限型和10个无限型(或亚有限型)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参照Fehr和Caviness(1977)的方法,记载了印度Pantnegar地区大豆的各个生育阶段。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间,从一个生长阶段到另一个生长阶段的间隔天数在V_5前是3.5天,在V_5后是3.0天。不同生长习性的大豆之间没有差别。开花后,有限型品种只继续生长1~2节,有的甚至停止生长;而无限型品种则继续性伸长数节。有限型品种的R_1和R_2同时出现,无限型品种的这两个阶段之间则有足够的间隔时期。总的讲,有限型品种的开花和成熟都比无限型品种早。  相似文献   

18.
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测定油菜不同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群体光合面积的变化以及交替、结角层中角果的空间分布等,研究了油菜高产群体的质量指标.其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初花之前形成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而终花期和成熟期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呈直线关系.说明越到后期形成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越密切.(2)油菜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和角果皮面积指数(PAI)与最终籽粒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其最适范围为4~4.5.(3)油菜群体总茎枝数及各次茎枝的配比与群体质量密切相关,高产群体适宜的总茎枝数为2.7~3×106/hm2,其中主茎9.75~11.25×104/hm2、一次分枝1.2~1.35×106/hm2、二次分枝1.35~1.5×106/hm2.(4)油菜各枝序的生产力与其在结角层中的位置有关,高效分枝的结角起点应在主序之上,结角终点则不低于主序10~15cm.  相似文献   

19.
密度和施肥量对不同分枝类型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验设计,以东81735(寡分枝)、东03-2176(中等分枝)和东0331(多分枝)3个品种(系)为主区,4个种植密度(10、15、20和24万株.hm-2)为裂区,4种施肥量(300、500、700和900 kg.hm-2)为再裂区,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不同分枝类型大豆品种(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肥密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最大值出现在盛荚期。3个品种的LAI峰值都出现在密度24万株.hm-2和施肥量900kg.hm-2的组合中。中等分枝品种东03-2176在密度为20~30万株.hm-2,施肥量为700~900 kg.hm-2时获得较高产量;多分枝品种在密度为20万株.hm-2,施肥量为900 kg.hm-2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得出了"云麻1号"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逐渐减小,而分枝高度、小麻率逐渐增加;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产量降低.小区产量试验表明,"云麻1号"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密度以46.95万株/hm2为宜,干茎杆产量可达15708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