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早晚稻生长气象条件及品种搭配.[方法]利用长沙市1909 ~2011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地区早稻播种至晚稻齐穗生育期天数和积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早稻播种移栽、晚稻抽穗开花农业气象指标,初步分析了双季稻早、晚品种的搭配方案.[结果]长沙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 80%保证率为3月3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终日80%保证率为9月10日左右,10 ~22℃持续天数80%保证率为170~179 d,10 ~22 ℃积温80%保证率为4 101 ~4 200℃·d.该地区以早稻中熟+晚稻中熟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为最优方案,早稻早熟+晚稻迟熟为次优方案.[结论]该研究为长沙地区早晚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两季机械栽插高产必须合理搭配品种,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做到上季为下季,季季为全年夺高产,选用的配套技术必须:①保证早稻秧苗嫩绿健壮不拔节,适期收割不杀青。②保证晚稻适龄移栽和安全齐穗。1.科学搭配品种早稻选择常规早熟、中熟品种(如中嘉早17号、湘早籼45号等)和早熟、中熟杂交品种(如株两优819、株两优02等)。晚稻宜搭配早熟、中熟品种,或选择中迟熟的杂交品种(如株两优819、陆两优996和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8年4月21日~10月20日≥10℃积温资料,对河北省棉花熟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结果表明:中熟区向北大幅度扩展,中早熟区北移而面积缩小,早熟区向北扩展。通过河北省由南向北三个地区种植不同熟性品种试验发现,在覆膜条件下,同属中熟棉区的冀南应试种中晚熟品种,而冀中应种植中熟品种,作为早熟区的冀东应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5.
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单5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200℃,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山西省春播生育期为121 d,比对照并单16早3 d左右,适宜在山西省特早熟Ⅱ区(活动积温介于2 350~2 400℃的五寨县及周边地域)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床育秧原为北方寒地一季稻区抗低温育秧技术,引入南方双季稻区用于早稻育秧后,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面,我们于1993年对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二季晚稻旱床育秧选用中熟、大穗型杂交稻组合,7月28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可获得节约专用秧田和增产的良好效果,产量可超过7500kg/ha。播量与移栽期的产量关系,以移栽期的作用效果>播量。早、中、迟三类不同熟期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总积温依次为2731.6~2707.2、2890.3~2947.1、3032.5~3140.9℃,早栽早熟系数分别为0.29、0.43、0.86。  相似文献   

8.
爱耶比欣是早熟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生长势强,分枝中等。全生育期90d,果实发育期28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66%左右,边糖10%,果中等大,抗病,品质优,耐湿性好,耐贮运,是理想的早熟西瓜品种,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适宜≥10℃活动积温2800℃以上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湖南常德桃源县栽培的高产、优质和高抗的早稻品种,本研究于2023年开展了中组143等10个早稻新品种的田间展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田间表现及经济性状表现,常规水稻品种中组53、中组143产量较高,田间表现优于其他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锦两优128、钰两优113田间表现优于其他杂交水稻品种,且全生育期较短,适宜双季稻种植模式中的早晚稻品种搭配。综上,中组53、中组143、锦两优128和钰两优113等品种适宜在该地区引进,作为早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气象站1910~201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为材料,统计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及稳定通过20/22℃的终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0/22℃的持续天数和活动积温,并计算了双季稻不同熟性搭配的生育期天数以及所需10~20/22℃的活动积温,以期确定适宜长沙地区的双季稻品种熟性搭配。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3月26日,稳定通过20和22℃的终日分别为9月16~20日和9月10日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0℃和10~22℃的持续天数分别为180~189 d和170~179 d,积温分别为4 300~4 400和4 100~4 200℃;双季稻品种搭配以早中熟配晚中熟组合最优,早稻早熟配晚迟熟组合为次优;水稻种植面积为200~266.7 hm2,拥有6~7台拖拉机或插秧机、4~5台收割机、1~2台烘干机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其最适水稻种植面积为180 hm2左右,其余稻田适宜安排一季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早、中、晚稻41个品种,于早、中、晚季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光长(11.5~24.0小时,分为13级)共14级光长处理下,观察了各类型品种出穗临界日长的情况表明;品种出穗临界日长,早稻和中稻品种在24:00(时:分,以下同)光照连续处理下,可正常出穗,不受光照长短影响,属中间性类型。晚稻早熟和中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大多数是在13:10~14:10之间,属短日性类型。极少数品种在24:00可出穗,它们的出穗日数反比之在14:30下的出穗日数少,具有两面性的光周期性的反应。晚稻迟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为12:50~13:10,属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长反应曲线,早稻和中稻是直线型,晚稻早熟品种是“S”字型,晚稻中熟和迟熟品种是“V”字型。品种感光性早稻、中稻最弱;晚稻早熟品种强、中熟品种较强、迟熟品种最强。品种的感温性是早稻弱的多,中的少;中稻是弱或中;晚稻在自然和短日下的感温性强至最强。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是早稻中,中稻长,晚稻最短。早稻和中稻对日长适应范围广,异地引种易成功。晚稻对日长适应范围狭,引种选择要严格,  相似文献   

12.
<正>一、西瓜成熟鉴别方法(一)以标志识别果实发育至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一般中早熟品种从开花至成熟需700℃的积温(积温:即某时期内每天平均温度之和),中熟品种需800~900℃的积温,晚熟品种需要1 000℃以上的积温。因此,雌花开花授粉后至成熟,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其所需天数基本固定。一般早熟品种需28~30d,中熟品种需31~35d,晚熟品种需36d以上。所以在生产中可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适宜光温条件的地区种植 玉米属喜温短日照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10℃是玉米生物学上的起点温度,10℃以上的积温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温度。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要求的积温是:早熟品种1800~22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以上。冬种甜玉米是处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季节生产方式,苗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九单318是以自选系A15为母本,以自选系06t1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1天,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600℃左右,属中熟品种。种植密度5.5万~6.5万株/hm2,产量稳定,且耐密植,抗倒伏、丝黑穗病、茎腐病、大斑病。适宜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籽粒成熟度与吐丝至成熟阶段热量条件显著相关,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灌浆阶段温度的关系,可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3种熟期类型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实施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熟期类型品种相比,中早熟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G_(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W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_(mean))最大,极早熟品种次之,中晚熟品种最小;灌浆活跃期(P)和有效灌浆时间(t3)随品种熟期延长而增加,增加部分主要在灌浆缓增期。活跃灌浆期、有效灌浆期与快增期≥10℃有效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与渐增期≥10℃有效积温、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10℃有效积温和渐增期日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在热量资源有限的生态区,中晚熟品种进入灌浆缓增期后日平均气温较低,不利于籽粒灌浆,导致中晚熟品种粒重低于中早熟和极早熟品种;因此,在热量资源有限生态区,一味地延长熟期并不利于粒重增加,中早熟品种具有明显的灌浆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赤豆三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豆三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公交9210-11为母本,以赤豆一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2011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豆2011003号)。该品种属中熟品种,2008-2010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多抗,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汪志辉  马君  吉莉  刘斌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6):870-874,898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庆市北碚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根据北碚地区一年三熟之主要农作物小麦(春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水稻(中熟早稻、迟熟早稻、迟熟晚稻、一季中稻)、油菜所需热量和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所需积温;根据北碚地区近30年各地年平均温度和年积温资料,结合各区域地形、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利用统计归类分析方法,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分别为:第1类耕作区年积温≥6 530℃,第2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6 350℃,第3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5 990℃积温,第4类耕作区年积温≤5 990℃;将北碚地区划分为浅丘平坝温热区、高丘温热区、单斜低山与岩溶槽谷温和区、低山岭脊温凉区4类农业气候区.[结论]利用4类农业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和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可为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品种等提供指导,同时对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早熟高产春玉米新品种绥玉12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8年以自交系绥系604为母本,以偏硬粒自交系绥系7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200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应区生育日数112d,需≥10℃积温2140℃,与克单8号同熟期。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粮食产品商品品质好、耐旱性、抗病抗逆性及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19.
“双超”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搭配方式是双季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该项研究共设置了杂交早稻+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晚稻等4个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较其他品种搭配方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平稳的叶面积动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搭配方式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抛秧和手栽2种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的不同熟期杂交晚稻全生育期的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营养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株高、穗长、千粒重、穗颖花数早熟组合显著低于迟熟组合,但实际产量抛秧的早熟品种极显著高于手插的迟熟品种。说明晚稻利用早熟组合采用抛秧栽培技术,只要抛足434孔塑盘秧825~900盘/hm22粒谷苗,完全可以达到晚稻中迟熟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