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白丝占是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隐性基因xa5兼抗稻瘟病的品种白香占作父本,与广东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番丰丝苗作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兼抗稻瘟病,晚造全生育期、产量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耐寒性中。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适合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雷州半岛及广西沿海水稻白叶枯病Ⅴ型菌发病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成太辉 《中国种业》2017,(12):63-64
白丝占是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隐性基因xa5兼抗稻瘟病的品种白香占做父本,与我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番丰丝苗做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兼抗稻瘟病,晚造全生育期、产量与区试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适合我省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雷州半岛沿海水稻白叶枯病Ⅴ型菌发病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客乡一号是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院以黄莉占为母本、Q优6号F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常规稻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作晚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12d,比对照深优9708长4~5d,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4.
特优质水稻新品种三澳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澳占是佛山市农科所选育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色绿,叶姿中等,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弱,后期熟色中,米质达到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9。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连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粳6号原名“H01023”,2004年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109以F1作为父本杂交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905。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作中粳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4,(1):51-52
<正>水稻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1品种名称:株两优35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株1S×中早35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7d。株高89.0cm,穗长18.5cm,有效穗数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1g。抗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生产试验,平  相似文献   

7.
抗白叶枯病晚粳品种宁67和甬粳44肖浩永陈效治陈国徐松乔林鹿年(浙江省宁波市农科所,浙江鄞县315101)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台风和暴雨较多,常造成晚稻白叶枯病泛滥,稻作损失惨重,急需选育抗白叶枯病的品种以取代秀水11。我们经过多年努力,育成对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8.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虹  孟德龙 《种业导刊》2010,(12):27-27
连粳7号(原名“连05-45”)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作中粳稻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淮稻1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7-2009年,在淮安及周边地区多点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经过县、市逐级推荐,省集中评审,被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为2010-2011年水稻主推品种之一。2010年淮安市推广应用26.2万亩。  相似文献   

10.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735kg/hm^2,较对照九优138增产1.2%,2年增产不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55kg/hm^2,较对照增产11.1%。2006年示范种植,大田表现为抗逆性强,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发生轻。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609)。  相似文献   

11.
山栏陆1号系利用海南山栏稻地方品种,通过轮回选择育种和系谱法育成的感光型陆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性强,株型紧凑;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产量为5 017.5kg/hm^2,比山栏稻地方品种增产128.2%,适宜在海南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粤油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该品种丰产性好,分蘖力和抗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09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进入复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1024。2012年参加广东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2012年早季参加海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早季进行海南省区试复试。该品种适合广东粤北以外早、晚稻,粤北单季稻,以及海南省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两优688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SE21S"与"南恢688"杂交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该品种分蘖能力强,耐肥抗倒性好,产量结构协调。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适宜于中等以上肥力条件的田块种植。2010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0)。种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国外优质旱稻资源中发现的1株低结实率变异株为亲本,选育出优质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琼香-1S综合农艺性状好,米质优、配合力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5.
盐稻3号(原名89-32)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3021×665杂交育成的中籼稻新品种。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经过几年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强;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米质较  相似文献   

16.
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特优55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制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耐肥抗倒、适应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6年4月通过...  相似文献   

17.
巴禾丝苗是利用粤禾丝苗与巴太香占杂交后,运用改良组群筛选法选育的感温型优质抗病常规籼稻新品种,202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10045)。该品种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主要杂交稻亲本和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谱,有助于抗病品种的直接利用和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基因工程培育抗病品种.本研究利用10个来源于菲律宾的白叶枯菌株对我国目前大面积栽培的16个杂交稻骨干亲本品种、4个明确携有抗白叶枯病基凶的材料和高感白叶枯病材料IR24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6个杂交稻亲本中对10个菌株全感的品种有7个,抗1个菌株的品种有6个,抗2个菌株的品种2个和抗3个菌株的品种1个.所有16个杂交稻亲本都不能达到蜀恢52721(Xa21)、明恢6323(Xa23)、IRBB3(Xa3)的抗病水平,说明它们不携有这3个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从抗病的广谱性与强度评价,4个抗病基因的抗病效果强弱依次为Xa23、Xa21、Xa3、Xa4;10个白叶枯菌株的致病力强弱顺序为:P6>P7>P2>P8>P3>P1>P10>P4>P5>P9;筛选出适合抗性基因Xa3、Xa4的鉴别菌株P1,Xa21、Xa23的鉴别菌株P6.  相似文献   

19.
Ⅱ优 559系我所用Ⅱ 3 2A与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2 0 0 1年底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 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93 2 1 .0kg 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9% ,居第三位。Ⅱ优 559有效穗数 2 2 5万 hm2 ,每穗总粒 1 90粒 ,结实率 85%以上 ,千粒重 2 7g。Ⅱ优 559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抗纹枯病。糙米率 81 .2 % ,精米率 74.7% ,整精米率 66.5% ,粒长 6.1mm ,长 宽 2 .5,垩白率76% ,透明度 2级 ,碱消值 4.8级 ,胶稠度66mm ,直链淀粉含量 2 3 .7% ,蛋白质含量9…  相似文献   

20.
抗赤霉病新品种宁麦资11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2018年12月1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80002)。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赤霉病(严重度1.05-1.26)。经2019年-2021年生产示范推广,综合表现抗病性强,分蘖性好,高产稳产,抗倒性好,适合江苏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