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不同茎瘤芥品种瘤茎的风脱水速度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茎瘤芥品种的瘤茎的脱水速度、脱水时间有明显区别,还受当时气候条件的影响,也受瘤茎自身不同性状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大面积推广种植茎瘤芥(榨菜)杂交新品种涪杂7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2009年和2010年重庆市茎瘤芥(榨菜)新品种区试资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均值—变异系数法"和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涪杂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涪杂7号属丰产、稳产型茎瘤芥(榨菜)杂交种,适宜于重庆市海拔600~800m作早熟鲜食栽培和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笋子芥和茎瘤芥的营养价值,以笋子芥和茎瘤芥为研究对象,对茎肉、茎皮和叶柄等食用部位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食用部位间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叶柄茎皮茎肉的趋势,维生素C与之相反;茎瘤芥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笋子芥,而笋子芥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茎瘤芥。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来自于食用部位因素,其次是类型因素。遗传方差比率分析表明,叶绿素、维生素C、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异受食用部位的影响大于类型的影响,而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则相反,此外,叶绿素和维生素C受类型×食用部位互作因素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对抗氧化能力可能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为人们日常膳食及其营养搭配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涪陵区研究了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1)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控害程度因沟的深浅组配及开挖宽度的不同有显著差异;(2)不同的挖沟设计间的减产植株率及绝收植株率差异明显。由此提出病区最佳排水沟开挖设计为3.0m×1.5m×3.0m(深—浅—深)。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遮光率遮阳网、覆盖时期和遮光时间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先期抽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率100%遮阳网具有显著抑制先期抽苔和增加产量的作用;覆盖时期以2叶期开始覆盖为宜,遮光时间每天3~4h.  相似文献   

6.
董泽军 《南方农业》2008,2(3):25-26
棒菜又名笋子芥,在江西、湖北等省也称芥菜头、青菜,是我国三大茎用芥菜(茎瘤芥、抱子芥和笋子芥)之一,其特点是茎部膨大呈肥胖的棒状肉质.在我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栽培较为普遍,但以四川盆地的肉质茎膨大最为充分,也是主要的食用器官;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为茎叶兼用.肉质茎皮较厚,含水量特高,质地柔嫩,主作鲜食,不宜加工,是冬末春初重要的蔬菜之一.不过由于棒菜这一作物有其特殊性,许多地方引种栽培时,常出现先期抽薹、产量低等问题,所以本文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生鲜茎瘤芥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对生鲜茎瘤芥物流保鲜过程中呼吸强度、蒸腾失水、软烂、VC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壳聚糖结合1-MCP(1-甲基环丙烯)用于生鲜茎瘤芥保鲜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壳聚糖结合1-MCP对茎瘤芥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能有效地抑制采后茎瘤芥贮藏呼吸强度的上升,降低腐烂率,并且还可以保持较高的VC含量。其中,最佳处理浓度为:2μL·L-11-MCP+0.8%壳聚糖,最佳处理时间为9~10 d。  相似文献   

8.
曹景勤  姚惠琴  陈碧云 《土壤》1991,23(6):314-315,325
具喙田菁茎瘤菌在甘油、酵母膏培养基上,培养2~3天,菌落可达2毫米左右,菌落呈乳白色突起,生长茂盛,大小整齐,在斜面上培养48小时后,菌苔丰富;液体培养24小时,菌液明显变浊。经测定,代时为114分钟。  相似文献   

9.
肖波  徐茜  李保证 《南方农业》2022,(7):112-114,118
为解决茎瘤芥(榨菜)合理施氮肥的问题,探究施氮量对榨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涪杂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0、150、300、450、600、750、900 kg·hm-2共7个施氮水平来测定榨菜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显示:除株幅以外,施氮量对株高、菜形指数、茎叶比、皮筋率、空心率和净菜率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瘤状茎膨大的分子机制,以榨菜不同发育时期的瘤状茎为材料,分离到一个c DNA-AFLP差异片段,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包含有该差异片段的基因的c DNA全长(命名为orf451,Gen Bank登录号:KM213220),并对其序列及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rf451的c DNA全长1 512 bp,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356 bp,与编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糖苷水解酶的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90%),其编码的蛋白具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解酶)和糖苷水解酶的功能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orf451的时空表达进行分析,发现在榨菜瘤状茎形成初期orf451在表皮和外皮层表达量最高,推测orf451参与了榨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表皮与外皮层多聚糖的水解。本研究为阐明瘤状茎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2.5mg/kg的绿黄隆+1mg/kg的奈乙酸复合处理2-3叶期小麦极,即能诱导小麦结瘤,且植株生长正常,明显优于用1mg/kg2.4-D处理的小麦,同时接种田菁茎瘤菌后电镜超薄切片看到形成含菌细胞,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这些瘤状物能显示一定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年(2015年、2016年)三环境(垫江、江津、九龙坡)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方法,对四个茎瘤芥(榨菜)新品系的产量数据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QFZ007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较强,产量稳定性较高,与对照品种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可以作为一个具有较好前景的新品系进行生产推广;QFZ116可以作为一个值得以后重点关注的好品系;QFZ062在栽培上没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按照茎瘤芥类蔬菜的正常播种时间、生长季节和施肥方法,利用钼肥对硝酸盐还原降解作用,连续4年对榨菜种植进行了硝酸盐蓄积规律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钼肥的拮抗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茎瘤芥中硝酸盐的蓄积量。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小于临界浓度(0.15~0.2 mg/kg)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移栽苗、返青苗、茎膨大初期、膨大期、成熟期、"雨水"节后)硝酸盐浓度明显增高(比富钼土壤高出近28.5%);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2倍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硝酸盐浓度以1%~22%不等浓度递减,尤其在低浓度区,硝酸盐含量以7%~22%大幅度下降;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高于临界浓度2倍时,各分段生长时期硝酸盐浓度降低值极小甚至没有变化。当土壤中有效钼浓度保持在临界浓度的1~2倍时,667 m2芥菜头产量基本保持在2300~2800 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茎瘤芥晚熟种涪杂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9为绿色高产的氮磷钾配施方式,即施纯氮(N) 27.6 kg·(667 m)-2、磷(P2O5) 6 kg·(667 m)-2、钾(K2O) 12 kg·(667 m)-2时,瘤茎产量达2 653 kg·(667 m)-2,其株高、开展度分别为36.73 cm和48.98 cm,菜形指数为1.27,空心率仅仅6.67%,净菜率达到90.43%,茎叶比为1.11,瘤茎粗蛋白含量为14.78 g·kg-1,维生素C含量11.1 mg·(100 g)-1,可溶性糖含量为0.87%,干物质含量为6.8%。试验方案可在渝东北中高海拔区有机质贫瘠、氮含量低、钾含量中等、磷含量高的酸性土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董泽军 《南方农业》2007,1(4):49-50
抱子芥又称儿菜、娃娃菜,特点是茎和茎上功能叶的腋芽变态肥大呈肉质作为主要的食用部份,其质地柔嫩,鲜食清香略带甜味,是度春淡的最佳蔬菜作物之一。最早在四川、重庆栽培较广,现已扩大到浙江、湖北、湖南、上海等全国12个省市。许多地方引种栽培儿菜时,由于不了解儿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常出现先期抽薹、产量低等问题,本文介绍儿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尖粉在挂面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利用甘薯茎尖丰富的营养成分,该试验通过复因素试验分析测定了添加甘薯茎尖粉和淀粉磷酸酯对挂面弯曲断条率、烹煮时间、烹煮损失、熟断条率和吸水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粉和淀粉磷酸酯的不同添加量对挂面弯曲断条率的影响较大,且二者存在交互效应;添加甘薯茎尖粉对于挂面烹煮时间、烹煮损失、熟断条率和吸水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处理间及添加淀粉磷酸酯对挂面上述4个品质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经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小麦粉、甘薯茎尖粉、淀粉磷酸酯按100:1.5:7的比例混合为生产挂面的较佳配方,经与市售挂面相比较,发现采用此配方可以生产出营养价值高且质量合格的甘薯茎尖挂面.  相似文献   

17.
在康乃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于基部向上第六节处用手摘去茎尖。生产上常用的摘心方法有4种:(1)单摘心。仅摘去植株的茎顶尖。  相似文献   

18.
选取8个常见小麦品种,通过室内限菌试验筛选出对于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571 (A.caulinodans) 侵染响应敏感的品种,研究了浸种侵染、菌液浓度和添加葡萄糖对接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A.caulinodans在小麦幼苗根系内的分布与定殖规律。结果表明:小偃22为响应敏感品种;在室内限菌条件下,浸种侵染小偃22幼苗平均根长和平均株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04%和8.37%;最适菌液浓度为1.0108个/mL;在菌液中添加1g/L葡萄糖有助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和定殖。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GFP标记A.caulinodans从小麦幼苗根毛和侧根裂隙处进入,定殖于根维管组织等部位。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A.caulinodans浸种侵染对不同小麦品种均具较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甜高粱茎汁及茎渣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甜高粱秸秆乙醇生产中茎汁和茎渣的利用,以甜高粱茎汁及其渣为发酵原料,对茎汁茎渣混合原料同步糖化乙醇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PB)筛选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甜高粱茎秆渣汁同步糖化乙醇发酵的显著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生产的乙醇产量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以乙醇产量为指标,试验所得甜高粱茎秆渣汁同步糖化化乙醇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6.58℃,混合纤维素酶添加量=23.5(FBU/m L)/35.25(CBU/m L),甜高粱渣汁质量体积比为8.2%,理论预测乙醇产量为89.2%,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乙醇产量为88.98%,平均质量浓度,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为提高甜高粱茎汁及茎渣混合原料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和提高发酵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热量法茎流测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概括介绍了热量法测试茎流的发展史。用热量示踪茎流的技术始自1932年,热波速法(HPV)根据沿茎流方向传导的热脉冲,在特定距离的点上随时间波动求得茎流速度。茎流的数量则根据流体的几何特征、茎横断面积与茎流速度推算。热平衡法(THB)80年代已有研究,该方法以茎充介人的热扩散理论,为基础,实际的茎流量根据被茎流带出的热量推算,采用热量法不会由于自然环境破坏而影响蒸腾过程。THB主要应用于大田及园艺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