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葡萄扇叶病世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葡萄扇叶病的世界研究近况,对其症状学特点、病原病毒特性、诊断技术、传播规律以及当前对此病的控防措施和关键问题予以阐述。文末讨论葡萄扇叶病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文中也介绍一些国内、包括作者等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
葡萄扇叶病是危害葡萄最为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害,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葡萄产区的所有品种上。一般果园,发病率在20%以上,严重者达80%以上。因该病危害造成葡萄每年减产20%-80%,且果实着色差、糖分低、品质劣,严重地影响了品种风味和酿酒质量,已引起葡萄生产和加工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3.
葡萄扇叶病毒的ELISA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关于葡萄扇叶病毒ELISA检测技术的报告。采用L.pink的方法提纯病毒,制备了兔抗血清和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达1:51200和1:5×10 ̄6,特异性较强。经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GFV提纯病毒最低浓度为3ng/ml。对葡萄的根、幼叶和嫩茎抽提液检测结果一致,稀释倍数1:20。  相似文献   

4.
韦石泉  李大伟 《世界农业》1991,(1):45-46,60
葡萄病毒病是葡萄病害中认识较迟而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认的葡萄病毒病约20余种,其中以葡萄扇叶病和卷叶病发生最为普遍。 一、葡萄扇叶病 扇叶病原系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上的一个古老病害,19世纪初叶已有记  相似文献   

5.
葡萄扇叶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扇叶病株为材料,根据病毒编码外壳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_1(1,064—1,083),P_2(762—781),建立了以RNA为模板的GFLV的RT-PCR检测体系。PCR产物电泳谱带明显,与预期的引物应扩增321 bp片段完全吻合。并利用建立起来的技术体系,对田间葡萄进行了随机取样检测,取得了很好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准确率高,具有广泛和更进一步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对湘西北、湘南、湘中和湘西等葡萄主产区的扇叶病发病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各地区的疑似病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湖南的葡萄主产区,葡萄扇叶病的感病品种较多,在夏黑无核、红地球、金星无核和金手指等品种上均有发生,但湘西的刺葡萄表现出对葡萄扇叶病有一定的抗性;感病症状总体上表现为叶片褪绿、黄化,叶缘锯齿变尖锐或形状不规则,并严重影响葡萄植株的生长,导致树势减弱、产量下降、果实品质变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54个样品,其中有52%的样品在千日红和本氏烟草上表现出系统性斑驳和变形;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54个样品中有29个样品检测到葡萄扇叶病病毒,以金星无核和红地球两个品种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甘肃葡萄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 DAS-ELISA 检测方法对甘肃地区的葡萄主要品种进行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病毒病在甘肃地区的主要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兰州地区和一些老的葡萄产区葡萄带病毒病较严重。通过对比植株下部枝条的幼叶、幼茎、老叶和老茎病原的检测结果,说明植株下部幼嫩组织是卷叶病毒最适的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葡萄旁枯病、褐斑病、栓皮病、扇叶病、蔓枯病和白纹羽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璃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夏玉泉营地区葡萄卷叶病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宁夏玉泉营地区葡萄圃内的50多个品种和砧木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群的品种卷叶病症状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血统的欧美杂种、欧山山葡萄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的品种,但发病率、严重度低于欧亚种。欧亚种中,以鲜食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比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卷叶病发病率低。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酿酒品种带毒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湖南烟草赤星病发生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湖南主产烟区5点16年次以上系统调查,发现赤星病季节流行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发病程度年间波动大,分析了发病轻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用发生型法及积温法预测赤星病发生期,用孢子捕捉法及多元相关法预测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党参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陈秀蓉  王引权  林丽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8):866-868,871
2004—2009年,对甘肃省党参主产区渭源、陇西等4县5个乡镇的党参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4种病害,分别为斑枯病(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白粉病(Sphaerotheca codonopis(iGolov.)Z.Y.Zhao)、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iums Schl.)。渭源、临洮、兰州等地白粉病发病率为100%,严重度2~3级,是党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参灰霉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大蒜病毒病的病原,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表现矮缩症状的大蒜样品分别用5对引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蒜样品中同时检测到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 stripe virus,LYSV)和青葱潜隐病毒(shallot latent virus,SLV)3种病毒,没有检测到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ar CLV)和青葱X病毒(allexiviruses)。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河南省OYDV分离物与SL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都单独形成一分支,其中OYD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8%~96.9%,SL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6.5%~88.5%,河南省LYSV分离物与墨西哥分离物的同源性达到99.4%,亲缘关系最近。试验中同时检测到3种病毒,说明河南省大蒜病毒病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湖南省越橘属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现状,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现有越橘野生资源,对湖南省内的野生越橘属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方法]结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南”,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和踏查法等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各县市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调查共收集野生越橘资源25份,来自7个采样点。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录和对资源的种类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统计湖南省报道过的越橘属植物为12种2变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1800m范围内,主要生境为混交阔叶林或山坡灌木旁,叶片主要为卵圆形,少有披针形;果实多为圆形,成熟时一般为紫黑色;初步鉴定采集资源只有2种,分别为乌饭树和江南越桔。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湖南越橘属植物目前利用潜力与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结论]本文旨在为深入湖南越橘属野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开发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湖南省8个市(县)采集柑橘黄龙病疑似植株的叶片,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市(县)所采样品均检测到了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其中新宁、武冈、隆回、洞口和通道县为首次发现,各地病原菌序列与柑橘黄龙病亚洲种(M94319)的同源性高达99.1%~100%;不同地区的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存在微小差异,其中新宁与通道县病株差异稍大。这说明由特异性引物建立的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相似文献   

17.
基本农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笔者通过对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 4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出口创汇佳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加工业规模不大、精深加工少、加工品种单一、基地建设不强、企业流动资金匮乏等问题。要提升湖南农产品加工业,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精深加工和设备研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当归病害种类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王引权  晋玲  林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52-1354
对甘肃省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主产区岷县、渭源等4县5个乡镇的当归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7种病害,分别为当归褐斑病(Septoria sp.)、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 DC.)、根腐病[Fus arium avenaceum (Fr.) Sacc.]、霜霉病[Plasmopara angelica( Caspary) Trotter]、茎线虫(麻口)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种病毒病和1种细菌性病害(毒源和茵源待定).茎线虫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在60%~70%,严重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1978~1988年间浙江省在开发葡萄栽培方面的新进展,总结了主要经验与教训,提出今后十年的主攻目标是:实现生产区域化,丰富和优化品种组合,制定商品标准化,调控丰产与优质、稳产间的关系,加强全方位协作,积极开拓产、销、保鲜、加工配套的外向型商品基地.大力扶持和指导民间科研与推广组织,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普及和提高栽培与产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