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简单经济、不破坏农田结构、可以大面积实施、不会造成再次污染等优点。棉花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重金属及其毒害作用,以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综述了棉花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并对棉花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情况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廉、环保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已知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由于生物量、根茎类型等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征不同而具有一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根据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指数(BCF),即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将植物修复能力分为较强(BCF1)、中等(0. 1 BCF 1)和较低(BCF 0. 1) 3个等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植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水平还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和主要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具有修复功能的植物及其修复特征。同时,展望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食用经济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治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倍受关注。在不同的防治和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拥有独特优势被人们青睐,其中非食用经济作物具有不进入食物链、生物量大、环境适应性强、能充分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等优势而成为植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棉花、蓖麻、苎麻、桑树、剑麻5种非食用经济作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特性以及耐受性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非食用经济作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苎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强化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  弓晓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153-159
苎麻生物量大,一年播种多年收获,修复重金属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被认为是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想修复植物.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在苎麻修复重金属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苎麻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富集能力有差异,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能作为植物修复中可利用的植物资源.重点对进一步强化苎麻的修复能力的措施作了总结,阐述了影响苎麻富集和分配重金属过程的5个因素:品种、土壤改良剂、化学调控、农艺措施及土壤微生物,探讨了苎麻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能力和机理,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许多学者对蚯蚓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理性,蚯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植物生长以及其代谢物对重金属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蚯蚓能够通过改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循环并富集重金属,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蚯蚓粪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工业、农业、废水处理、建筑和采矿等一系列人为活动造成土壤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致使土壤不能用于粮食等作物生产.如何深入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由于传统的治理重金属污染技术非常昂贵,并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促使研究者寻求新的治理技术.而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价廉、清洁、不破坏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性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工业大麻以其优良的修复特性和利用价值已成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候选植物之一.在此重点论述了重金属对工业大麻的影响及其在大麻不同部位的分布;工业大麻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以及工业大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良特性,最后对工业大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为工业大麻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及耐重金属或超富集工业大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中危害极大的一类,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其修复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的方法,概述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植物修复的机制和方式,系统阐述植物修复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环境污染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威胁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当中,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无二次污染、美化环境等优点。该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的种类及修复机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总结归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植物科属和生活型、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建议,即将土壤重金属修复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相结合,培育适宜生长、吸收强、富集专一性低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镉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农田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作物相比,棉花和麻类等纤维类作物具有生物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且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概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综述了镉对棉花、大麻、黄麻、苎麻、红麻等纤维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纤维类作物对土壤镉污染的应答反应机理,探索了纤维类作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利用纤维类作物修复土壤镉污染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下棉花生长和镉富集的特征。【方法】采用盆栽模拟方法,添加外源镉,分析棉花种植后土壤pH和镉含量的变化,以及镉胁迫对棉花生长和镉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棉花根系具有酸化作用,使其根际土壤pH下降,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酸化受到抑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随之显著降低。棉花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随镉浓度增加逐渐降低,根系则相反。棉花各器官镉含量、转移系数与积累量随镉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在不同镉胁迫下,棉花根系镉富集系数均>1。在10 mg/kg镉胁迫下茎、叶和蕾富集系数分别达到0.98、0.33和0.63;镉富集量分别为74.01、39.5和98.623 μg/盆,表现出较强的积累能力。【结论】在镉胁迫下棉花根系生物量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降低,随镉浓度的增加,棉花镉积累量增大,在5和10 mg/kg镉胁迫下棉花地上部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地下部。  相似文献   

13.
孔雀是一种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都较高的特禽,饲养与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址选择、饲养管理、驯化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南疆棉区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各组分干物质累积变化规律,对19个陆地棉材料分别测定第5、10、15、20、25、30、40、50、60天棉铃各组分干质量。结果表明:棉铃的种子、纤维、铃壳干物质质量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棉铃各组分的干物质积累快慢不同,铃壳的干物质积累比较快,花后20 d左右即可达到最大值;花后20 d左右棉纤维和种子进行内容物充实,棉纤维干物质的累积速度要快于棉籽干物质的累积速度,棉籽和棉纤维干物质积累都要延续到开花50 d后才能达累积的最大值。伏前桃的干物质累积速度最快;伏桃进入和结束快增期的时间晚,历期长,但累积速度慢于伏前桃;秋桃的各组分的干物质累积速度最慢,种子、纤维累积量最低。棉籽干物质的累积速度大于纤维的累积速度,铃壳干质量最高。同化物质的分配在棉铃发育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棉铃发育后期纤维、铃壳中的同化物质有再分配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为喜高温、干旱、无限生长型植物,其产量品质形成对光照、辐射、积温等环境变化较其他作物更为敏感。全球温室化导致的积温增加、CO_2浓度上升、辐射量下降、水分分布不均匀及极端天气爆发日趋频繁将对棉花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棉花生长期(4—11月)长达7个月,其产量品质形成关键期(7—9月)极易遭受多种极端天气气象条件。因此,尽管温室化效应产生的气温升高、CO_2浓度增加将对棉花增产提质带来积极影响,并一定程度扩大我国可种植面积,但温室化效应导致的光辐射量的下降、尤其是短期极端高温/低温、短期极端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日趋频繁将严重威胁我国的棉花安全生产。因此,进行前瞻性的气候变化对中国棉花生产影响的评估、棉花适宜种植区的重新区划、环境稳定型棉花品种选育、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棉化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对保证全球温室化背景下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和施氮量对棉纤维比强度形成过程的定量关系及两者的补偿效应,探明棉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态基础。【方法】以杂交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美棉33B)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南京(118°50′E, 32°02′N,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徐州(117°11′E, 34°15′N,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分期播种(4月25日、5月25日)和施氮量(0、240、480 kg N•hm-2)试验,研究棉株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用纤维加厚发育期的累积辐热积PTP表示)和施氮量对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1)棉株果枝部位显著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并与温光复合因子存在协同效应。棉株中部果枝铃发育期温光条件适宜,其纤维比强度显著大于其它果枝部位铃;随温光条件变差,纤维比强度在果枝部位间的差异不明显。(2)棉纤维比强度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可分为快速增加和稳定增加两个时期,PTP与纤维比强度快速增加期的日均增长速率(VRG)线性正相关、与快速增加持续期(TRG)线性负相关,与稳定增加期的日均增长速率(VSG)、持续期(TSG)及最终棉纤维比强度(Strobs)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当PTP达到291 MJ•m-2左右时,纤维比强度Strobs最大(科棉1号、美棉33B分别为34.8、31.9 cN•tex-1),品种间差异主要源于纤维比强度稳定增加期(中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VSG、TSG分别为0.32 cN•tex-1•d-1、21 d和0.18 cN•tex-1•d-1、24 d)。(3)纤维比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PTP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可通过棉铃对位叶叶氮浓度(NA)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棉花氮素营养对温光复合因子存在补偿效应,当PTP高于104 MJ•m-2时,240 kg N•hm-2下的NA更适宜于比强度的形成;PTP低于此值时,增加施氮量可对温光复合因子进行补偿,以利于高强纤维形成。【结论】棉株果枝部位显著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且与温光复合因子存在互作效应;温光复合因子、施氮量均显著影响棉纤维比强度的形成,且后者对前者存在补偿效应;棉纤维比强度形成过程可分为快速增加和稳定增加两个阶段,后者是品种间纤维比强度形成差异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红麻品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红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以7个国内代表红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于Zn、Cu、Cr、Cd、Ni复合污染(P综合=6.2)土壤。在纤维成熟期测定红麻产量,以及叶片、茎秆、根系重金属含量,并计算红麻重金属转移系数、富集系数以及重金属转移量。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红优2号在两年试验中,生物量均为最佳,分别为10.1 t·hm~(-2)和16.7 t·hm~(-2);红麻不同器官的重金属累积差异显著,叶片和根系重金属累积量均高于茎秆,但富集系数均低于1,未达到高富集植物特征;湘红1号转移系数优于其他品种,其中重金属Cd的转移系数达到1.39;红麻单季最高可转移重金属Cu 185.3 g·hm~(-2)(福红991)、Zn 1 012.9 g·hm~(-2)(湘红1号)、Cd25.7 g·hm~(-2)(浙8310)、Cr 40.8 g·hm~(-2)(H368)、Ni 34.8 g·hm~(-2)(H368)。研究表明:红麻生物量大,重金属耐性高,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但重金属提取能力不强,可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垦。  相似文献   

18.
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君  马峙英  王省芬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4310-4322
棉纤维是优良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天然纤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然纯棉织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提高棉纤维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对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棉纤维发育由4个明显但又重叠的时期组成,包括纤维细胞的起始、伸长(初生壁合成)、次生壁合成和脱水成熟。起始是影响纤维细胞数量的重要时期,而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决定发生在次生壁合成期和脱水成熟期。棉纤维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由大量的基因参与调控。目前,已经有一些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被报道,包括各种转录因子、参与激素代谢基因、编码细胞壁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参与糖和脂类代谢的基因等。文中对已报道的这些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棉花纤维发育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20.
Cotton is more heavily treated with insecticides than any other crop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outhern Texas, this heavy treatment resulted in insecticide- resistant strains of major pests which almost destroyed the industry in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n integrated insect control program based on new short-season cotton varieti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s has restored production in the area. The new system 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because it produces greater net returns by reducing the use of insecticides, fertilizer, and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