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在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特殊立地及气候条件,指出该区植被恢复应遵循近自然原理、效益最大化、适地适树的原则,并提出了该区植被恢复的宏观模式,即构建生态型防护林、经济型防护林和景观型防护林。 相似文献
4.
5.
在分析钱塘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区域概况及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区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划分3个分区进行治理,并提出5项综合治理对策,以为今后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笔者认为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以下不足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大(256836.36 hm2);重视指标控制,轻空间控制;保护的位置缺乏科学规划等.通过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的研究,确定了广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hm2)和保护重点.在新形势下,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在指标的基础上,更需从上空间上、质量上和类型上开展基本农田的保护,以确保广安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风电场工程建设周期较短,但对原地貌扰动强度很大,且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水土流失呈现点线面侵蚀并存、水蚀与风蚀共存的特点。文章以河南省洛阳樊村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对豫西丘陵区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防治分区、措施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治了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农业产业也随着革新。在我国农业体制逐步健全的同时,现代农业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质量层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不过,仅仅在工具上下工夫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四川低山丘陵区的农业面貌,如何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依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近10a的阶段性尝试和探索,现在四川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Liu Gengling 《中国农业科学》2000,(1):98-104
Based on the two long-term experiments on red soil in hilly area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a study on rehabilita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in this area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ore frequently vegetation was cut, the less bio-mass and the fewer the species of the vegetation were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the growth of xylophyto. For example,in plot 1 (under annual cutting), the bio-mass of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90. 2kg/plot to 45. 0kg/polt, the species of the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15 to 4,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xylophyta biomass decreased from 17% to 0.9% in 1991. As for impa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stora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applying fertilizer made it reproduced excessively, then eliminate. With frequently cutting, the soil fertility was exhausted gradually and the biomass of Imparata cylindrica decreased sharply,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红壤丘陵山区人为活动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在湘南丘陵山区的2个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该地区自然植被恢复的情况。结果表明:频繁刈割不仅使植物的生物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减少,特别是抑制木本植物的生长。对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白茅草问题进行的针对性研究证明,施肥可使白茅草过度繁殖而死亡。频繁刈割地力不断耗竭,白茅草生物量锐减,特别是在施氮肥的条件下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