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干扰会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太白山保护区内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及强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竹子开花及其他自然干扰,割竹、旅游、挖药、采伐、偷猎、放牧等6种人为干扰,干扰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540m范围内。竹子开花是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占所有干扰样方的41.9%,其次是旅游活动、割竹的干扰,所占比例依次为25.7%、15.2%,其他的干扰影响较小。根据调查结果,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秦岭山脉中段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325hm^2。1996~1997年进行了一次多目标调查。1998-2001年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宗教活动、旅游等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研究。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种性、遗传多样性等的特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受到的威胁,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文利 《陕西林业》2011,(Z1):42-43
一、综合研究1、第一次综考。1982-1985年,开展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取得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冰川地貌、森林资源、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诸多学科的系统资料,编辑出版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录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概貌录像带各一套,太白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是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的特殊地域,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部,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保护区之一,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本文阐述了太白山生物多样性,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同类型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旬 《中国林业》2008,(22):46-51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简史196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大熊猫等动物被列为国家禁猎的保护动物。1963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我国第一批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对象的卧龙、白河、王朗、喇叭河等4个自然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所面临的威胁代表了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猎、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需求的冲突等。秦岭的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群,本身数量较少,由于区内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道路建设,又被分隔成几个小种群。虽然这里被誉为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但如果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的程度继续加深,使此处大熊猫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断,地跨陕西省周至、太白和眉县3县,是秦岭中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保护区经过历年来长足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厂泛关注,1992年被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及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加强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了区内资源。  相似文献   

8.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项目进入第一期实施阶段。项目建设第一期总投资为81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6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管理处科研监测综合楼、管护站、保护围栏、区界标桩以及相应的办公、科研设施设备。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参照环保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表,首次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进行了科学评估。针对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日常管护、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等6个方面,分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据生物多样性主要采用就地保护的原则,1965年9月,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50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广泛进行环境教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林业行政大力执法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太白山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概括总结太白山自然保护区50年保护成效,分析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蒿坪保护站为例,在对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受破坏情况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对目前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贫困所导致的社区居民对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商业因素的渗入以及旅游项目开发过度且管理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而且还结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提出实现该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改善当地社区生活水平、改善保护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应慎重并朝生态旅游方向发展等。本文提出的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其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区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要求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文章针对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建立OA办公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会议室、建立综合数据库、对太白山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和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等措施,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然景色优美,第四纪冰川遗迹保存完整,古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是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天然生态屏障。在太白山地区旅游产业逐步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户外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对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渐显著,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困难。加强对户外旅游活动的管理,已经成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保护区具有多重价值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山区,行政区划上跨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和怒江州的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总面积405 549 hm2,是目前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一)保护区的生物丰富 据调查,这里有种子植物4 303种(或变种),其中44.83%是特有种,计有1 116个中国特有种,379个云南特有种,434个高黎贡山特有种。高黎贡山也是云南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兽…  相似文献   

15.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的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太白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探讨,分析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的植物学和动物学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及乡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应用,对分布于保护区的哺乳动物的科和种、鸟类的分布类型和生境分布、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区系、鱼类的类型和特点作了调查分析,讨论了分布于保护区的陆生和水生动物、动物的生态系统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有98种哺乳动物分布,隶属于10个目30个科75个属,占全国哺乳动物种类数的16.14%和云南的32.23%;有145种鸟类分布,隶属于13个目36科,占全省鸟类种数的17.4%;有26种(亚种)两栖动物,有39种(亚种)爬行动物;根据不同的栖息地、水流类型、摄食习性,可将保护区的鱼类分别划分为3类、2类、3类,并介绍了该地区鱼类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的生物地理群落多样性的特点,指出了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为今后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轮述,分析了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一直遵循地方政府负担经费与保护区自筹的原则。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保障办法已不能满足保护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并已成为我国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资金保障法规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区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保护区资金保障的新机制,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1985年建区以来对保护区内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两次调查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概括分析与评价,并着重论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