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选育了棉花新品种“晋棉6号”。这个品种,不仅适于一般露地种植,更适于地膜覆盖栽培,是我省特早熟棉区发展地膜栽培较理想的品种。在试验示范推广中,由于它产量表现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一、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2.
晋棉 3 0 (原名汾低 1 1 9)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 1 990年以高产、优质的低酚棉品种汾低 99为母本 ,以抗病、低酚的中无2 51 3 1 6与早熟、优质的晋棉 5号的杂交组合的后代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后代经过无病田和病田的交替选择 ,定向选育而成。 2 0 0 1年 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5、1 996年品系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分别为 80 6kg/hm2 、651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增产 1 0 .6%和 9.6%。 1 997年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区域试验全省 8点平均产皮棉899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  相似文献   

3.
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探讨伊犁河谷棉区特早熟棉花的最适播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特早熟棉花品种伊陆早17号在伊犁河谷地区适宜在4月19日前后播种,种植密度为13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5.
朝阳棉区是辽宁省特早熟棉区最大的传统优质棉基地,为满足当地棉花生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将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 45号进行了示范种植,总结了该品种种植表现及其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辽宁特早熟棉区增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新选育品种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种植面积急剧增加。1983年达到68万多亩,是1980年9万亩的7.5倍,是1977年5000亩的136倍。种植的品种也很多,如陕401、豫86—1、李台8号、陕1155、陕5245、运城255、植保178、晋棉7号、晋棉8号、冀合321等2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中哪个综合性状较好呢?我省和全国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结果证明,当前以晋棉7号较为理想。第一、产量高。在1980到1982年我省中早熟棉区抗病品种区试中,三年平均亩产皮棉146.9斤,比对照陕  相似文献   

7.
新疆巴州是个农业生态多样性地区。棉花是巴州的支柱产业,全州棉花生产区域主要划分为:1、焉耆、博湖、和静、和硕北四县特早熟棉区;2、且末县特早熟棉区;3、库尔勒、尉犁、轮台、若羌中早熟棉区。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棉花品种已达30多个,主栽品种不明显。棉花收购时无法做到单收单扎,导致棉花纤维一致性差,严重影响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和棉农的棉花销售收入,因此,如何规范棉花品种管理成了种子管理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23号     
新陆早23号(原系选201)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23号.  相似文献   

9.
<正>农五师地处早熟、特早熟棉区,热量不足是影响棉花产量提升的主要障碍。但在农五师科技人员和广大棉农的不懈努力下,加上棉花新品种(系)的不断引进更新,棉花产量逐年攀升。2008年皮棉单产达3000kg/hm2的面积0.99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9.2%,最高单产皮棉3453kg/hm2。  相似文献   

10.
1956年以来,我们研究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主要性状,陆续鉴定出一些陆地棉和亚洲棉的优异特性种质。(一) 早熟性:1980年研究了棉花早熟性分类标准。根据棉花品种间全生育期天数差异极显著标准为5.44,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早熟性分为极早熟、特早熟、早熟三类。极早熟类:生育期118(103—126)  相似文献   

11.
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6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杭病、适宜机械采收等特点,适宜新疆南、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及特早熟棉亚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高产棉实验区 ,在同样的气候、土壤、灌溉和栽培管理条件下 ,对秦远 4号和晋棉 2 1叶片 4个生育期的气体交换特征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表明 ,两种棉花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不同生育期的排列为 :花期>铃期 >蕾期 >吐絮期。秦远 4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 An)和气孔导度 ( gs)明显高于晋棉 2 1 ,最大光合速率 Am( light)和光量子效率 ( ф)也明显高于晋棉 2 1。两种棉花叶片的光合能力与各自的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晋棉 2 1叶片的水势在花期和铃期显著低于秦远 4号 ,其蒸腾速率 ( E)和气孔导度 ( gs)也明显低于秦远 4号 ,我们推测这是造成两者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建议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棉区对这两种棉花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晋棉22号(原名汾低6291)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低酚、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89年从汾低99中选出,1997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属陆地棉早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65cm,植株矮小紧...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南部产棉区是一个老病区,枯、黄萎病发病面积大,危害重。为了解决病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我们从1984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优质棉品种的筛选试验和不同类型品种的地膜覆盖区域试验。经过试验,中棉所12号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作为山西省南部棉区的一个主干品种。现把该品种的特征特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棉花产量,对增加棉农经济收入,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枯萎病大面积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急需过硬的抗病品种,同时对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和纺织品质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晋棉7号的三大优点晋棉7号(临汾4023)具有三大优点:一  相似文献   

16.
王旭文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王娟 《种子》2020,(1):140-141,168
金垦11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ZJ 6为母本,X 4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棉花新品种。2015—2016年进入新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2098.5 kg·hm^-2,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20.2%。2017年参加新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平均产量1980.0 kg·hm^-2,为对照新陆早61号的99.7%。金垦116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苗期干旱和施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晋棉2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大田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棉花苗期水分干旱胁迫和施肥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苗期干旱水分胁迫对控制棉花主茎生长速度、降低主茎高度、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②棉花苗期水分干旱胁迫持续10~20 d,能有效减少6月份以前早期花蕾的脱落率,结果导致棉花群体吐絮高峰提前10 d左右,在施肥不足情况下,7月底以前形成的早期幼铃脱落率较高,但增加施肥具有降低脱落率的明显效果;③晋中为特早熟棉区,9月1-21日采收的棉花铃重、衣分和衣指相对较高,品质相对较好,通过苗期水分干旱胁迫与施肥技术的合理搭配,能使棉花吐絮高峰期集中在9月上、中旬,提高棉花优质铃比率,是晋中地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充分发挥优质品种增产潜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熟期棉花品种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美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 N,123°14' E)设置棉花不同施氮量(即施氮 0,240,480 kg·hm-2) 试验,研究施氮量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氮素的快速累积起始日较棉花生物量早10~12 d;辽棉19号和美棉33B均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最早,累积速率最高,其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皮棉产量最高,同时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480 kg·hm-2不仅降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速率及累积量,而且降低了生殖器官分配系数,导致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