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生物质材料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生物质材料对3种不同酸度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茶园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物质材料培养45 d后,林场茶场、灵谷茶场和岭下茶场3种土壤的pH值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平均提高了0.44、0.31和0.26个pH单位。同时,加入生物质材料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总可溶性铝和总单核铝含量,其中,以牛粪、秸秆堆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效果更显著。此外,供试生物质材料在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数量和提高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效果,以作物秸秆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帅  户杉杉  潘荣艺  高水练 《茶叶》2019,45(1):17-23
目前我国土壤酸化逐渐加剧,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茶园土壤酸化会影响茶园土壤进而导致盐基阳离子大量淋失,土壤持水率、孔隙度下降,破坏茶园土壤生态,不仅降低土壤肥力,还会使有毒重金属活化,最终会影响茶树产量与品质。本文就近20年来关于茶园酸化现状及成因、酸化危害分析以及目前土壤酸化改良措施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目前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相关酸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茶园自身及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趋势日益严重。茶园土壤酸化表现为土壤结构性变差、肥力降低及重金属含量增加,进而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发育,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威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回顾并梳理了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茶园土壤酸化的成因、危害及改良措施,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文俪 《茶叶学报》2021,62(2):89-93
根据安溪县2008~2010年采集测试的5285个代表性耕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度现状,并通过多点多年定位监测试验分析安溪县茶园土壤酸化速率及施用白云石粉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土壤pH值平均为4.28,pH<4.0样点占28.38%,仅有28.19%样点属于适宜水平(pH4.5~5.5),酸化情况严重;安溪县茶园土壤平均酸化速率为每年0.09个pH单位,酸化速率明显高于其他作物类型土壤.连续两年施用300 kg·hm-2白云石粉,土壤pH平均提高0.94个单位,可以作为安溪县茶园酸化土壤的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酸性土壤是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其最适宜pH值为5.0~5.5,而当前茶园受到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的危害;最后对酸化茶园和新建茶园给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了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土壤酸化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一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上升,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施有机物料是改良和控制土壤酸化的理想途径.最后,作者就茶园土壤酸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建美  李贵松  吴林土 《茶叶》2009,35(3):169-171
通过对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的分析,提高农民群众的合理和科学施肥的意识,从根本上防止茶园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7.
重视茶园土壤的急速酸化和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立锋 《中国茶叶》2001,23(4):30-31
茶树是一种喜酸性经济作物,它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认为在4.0~6.5之间都能生长,低于4.0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将明显恶化,而目前土壤pH值小于4.0的茶园却越来越多.关于茶园土壤的酸化,国外早有报道,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日本土壤pH值在3.9以下的茶园占38.64%,而到80年代末,有一半以上的茶园土壤pH值在4.0以下.20世纪80年代末,斯里兰卡茶园土壤酸化现象就十分严重.国内也有不少文章报道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情况,却没有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仅从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措施方面谈点个人看法,希望对茶叶生产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安溪县域内茶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自2008年至2011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采集本县茶园土壤样品4486个,通过化验分析,表明安溪县域内茶园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茶园土壤酸化严重,茶树的生长受抑制,势必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酸化是制约茶树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几种措施对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期为茶园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7个处理:全量化肥(常规施肥,NPK)、全量化肥+10 t•hm-2生物质炭(NPK+BC10)、有机肥替代50%化肥(OM50)、有机肥替代50%化肥+2 t•hm-2生石灰(OM50+Lime)、有机肥替代50%化肥+10 t•hm-2生物质炭(OM50+BC10)、有机肥替代50%化肥+20 t•hm-2生物质炭(OM50+BC20)、有机肥替代50%化肥+40 t•hm-2生物质炭(OM50+BC40)。连续施用2年后,对茶园土壤酸度、养分和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定。与NPK相比,OM50+Lime、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1.10、0.49和0.68,盐基饱和度分别显著提高114.01%、55.92%和58.62%。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29.68%、41.04%和59.37%。不同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OM5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比NP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40.27%、44.77%和41.77%。NPK+BC10、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一性。OM50+BC10、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细菌比例,表明这3个处理短期内增加了红壤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但OM50+Lime处理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表明施用生石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受到的环境胁迫程度高于其他处理。总之,OM50+Lime、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对酸化茶园土壤有较好的改良效果,OM50+BC20和OM50+BC40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性质方面的改良效果更佳。综合考虑改良效应及成本,OM50+BC20为最佳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迅速增长,茶叶的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pH值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本研究通过综合研究贵州等地的茶叶生长情况,探讨了影响土壤pH值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影响。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使用白云石粉、合理的施肥以及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地阻止茶园的土壤变质。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宁德市低海拔茶园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共采集到蜘蛛1 682头,隶属于21科、39种。其中游猎型蜘蛛是最大的一个类群,有28种,占个体总数的62.49%;结网型蜘蛛是第二大类群,有10种,占个体总数的36.15%。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其中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波动较大,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小。宁德低海拔茶园全年都有蜘蛛活动,沟渠豹蛛、草间钻头蛛和机敏漏斗蛛为当地优势种。整个蜘蛛群落及3种蜘蛛优势种种群密度的变化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极端低温对整个蜘蛛群落、草间钻头蛛和机敏漏斗蛛种群密度影响最大;极端高温对沟渠豹蛛种群密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的酸化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在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喜酸怕碱的生活习性,茶树在土壤pH值4.0~6.5之间能正常生长,尤以4.5~5.5为最好,pH高于6.5时生长逐渐停滞,超过7.0时甚至会死亡,低于4.0时茶树生长受到抑制,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将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3.
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挥发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氨挥发的影响,以期为评价生物质炭在茶园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数据。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B0N1,225 kg·hm-2)、施8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1N1)、施16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2N1)4个处理,施氮量春季追肥、秋季追肥和冬季基肥比例为3︰3︰4,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0.05),全氮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降低了5.34%~12.59%,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了11.02%~36.54%,促进硝化作用。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量为13.01~40.95 kg·hm-2,氨挥发损失率为7.29%~12.42%,冬季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最大;施氮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量(P0.05),增施生物质炭则显著降低了氨挥发量(P0.05),降幅为26.25%~28.21%。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最主要因素,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浓度,从而抑制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土壤酸化现状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发生酸化的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生产上土壤改良与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茶园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质地差异较大的二种茶园土壤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引起的水溶性铅、有效态铅和铅的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酸化可显著地促进其它形态的铅向可交换态铅转化,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当土壤pH较高(pH>4)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促进土壤铅的活化,但在pH较低(pH<4)的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铅。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铅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在砂质土壤比粘质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采集寿宁县全县的1 500个土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田土壤pH均值介于4.78~5.52,总平均值为5.08,水田土壤普遍酸化。改良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7.65%~10.79%,其增产效果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土壤调理剂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提高了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等含量,其提高效果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不同改良技术模式处理降低了有效铬、有效镉、有效铅、有效砷含量,其降低效果土壤调理剂处理>生物基炭有机肥处理>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用高、中、低三类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低两类等级的普洱茶相比,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醇类香气成分总量、杂氧化合物香气成分总量、黄酮总量以及茶色素含量等,一般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等级的普洱茶与高或低等级的普洱茶相比,除总氧化活性、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茶多酚含量和黄酮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理化成分的含量一般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抑制羟自由基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黄酮总量、茶褐素含量以及醇类香气成分总量等是区分普洱茶等级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uixiang]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5个K浓度(0、100、200、600、2 000μmol/L),每周施肥3次,处理后24周,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缺钾时茶树叶片CO2同化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等都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缺钾条件下茶树生物量、叶片钾含量、叶绿素等都显著下降。当供钾浓度为0、100μmol/L时(叶片钾含量6.63 mg/g、6.85 mg/g),茶树出现缺钾症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叶位、不同品种和不同茶类茶叶中有机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和pH条件下有机酸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有机酸中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要高于酒石酸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机酸总量随着鲜叶嫩度的下降而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下降明显,第4叶的含量仅为一芽一叶的49.5℅;不同茶叶品种对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福鼎种的含量最低,黄金桂的含量最高;不同茶类间茶叶有机酸含量变化显著,依次为:红茶>乌龙茶>绿茶>普洱茶;另外有机酸的浸出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pH值的提高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