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无球虫雏鸡随机分为2组,在7日龄和14日龄分别经口接种鸡球虫早熟株三价苗3000个/只卵囊和5000个/只卵囊,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球虫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首免后的第3、5和7d用间接ELISA检测OD值为0.331、0.342和0.418,上升缓慢;二免后体水平稍有下降(OD值0.383),随后迅速上升(OD值0.472),于二兔后第12d达最高峰(OD值0.85  相似文献   

2.
ELISA检测鸡沙门氏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用间接ELISA试剂盒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3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先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来 ,该病给养鸡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以及防制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 IB病毒型别多 ,临床表型多样化 ,以及容易发生变异等 [2 ] ,所以如何找到有效的免疫检测方法和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成为 IB研究中的重要难题。针对这一问题 ,本试验利用具有群特异性的 IBV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鸡的 IBV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探索。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 1 )试验鸡 ,购自北京某鸡场的 1日龄雏鸡。( 2 )自制 IBV抗体检测试…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用某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铝胶佐剂灭活苗,免疫接种15日龄雏鸡,对免疫后其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抗体滴度的雏鸡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一免后1周可产生抗体,3周抗体达到高峰,抗体可持续10周左右。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一次免疫,且抗体高峰持续时间更长,抵抗同型大肠杆菌攻毒的最低抗体滴度为1:16~1:32,免疫保护期可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6.
DLV球虫苗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观察莫道来(广东省阳江市兽医防疫检疫站)在我市养鸡专业户中,对于鸡的球虫病主要采取“见血投药”的治疗措施,经济损失较大。为引导专业户把防治球虫病的重点放在预防上。1993年8月~1994年6月,我们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瘟(CSF)常规免疫仔猪的CSF抗体水平。试验分A、B两组,A组首免注射4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B组首免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二免两组均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疫苗后10d,开始产生抗体,20d-30d抗体达到峰值,二免后抗体峰值维持40d以上。首免4头份的仔猪比首免2头份的仔猪CSF抗体峰值出现的早,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ELISA与AGP检测IBD抗体相关性试验黄忠,伍惠卿,杜伟贤,张春红,杨傲冰,丘立云(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白云区畜牧良种试验场广州51040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协我国养鸡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间接ELISA检测鸡痘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检测鸡痘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鸡痘阳性血清,其灵敏度为琼脂扩散试验的400~800倍,而且还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鸡球虫菌(DLV)免疫和免疫后攻击引起鸡体类特异抗体应答和血液重要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DLV每次免疫都激发了高于上次水平的IgG反应,到欠免疫后1-2周鸡体内已达较高IgG水平;IgM公庆初次免疫后第9天检到低水平反应。虫苗免疫对鸡血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含量无任何影响,血脂、血清蛋白量和碱性磷酸酶(SAP)活力在后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很快基本恢复。末次  相似文献   

11.
将潜鸭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爱清洁、纯化,捣碎滤过制成可溶性抗原,用于ELISA检测番鸭、北京鸭和二者杂交种骡鸭试验性感染潜鸭艾美耳球虫后血清中抗体的变化。试验鸭于11日龄每只口服接种孢子化卵囊7.5×104个,接种感染后第3天血清抗体的OD值开始上升,番鸭和骡鸭感染后第10天血清抗体达峰值,而北京鸭的峰值出现较晚,在感染后第17天。番鸭和骡鸭在试验期间血清抗体OD值有两个峰值:第2峰值番鸭出现在感染后第17天,骡鸭在感染后第20天。3种鸭血清IgG的变化曲线与血清Igs的相近似,表明在家鸭感染球虫后血清IgG在血清抗体Igs中占主要地位。同时各组的不感染健康鸭血清免疫球蛋白随日龄增大显缓慢增长,但明显低于接种感染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鸡球虫苗(DLV)免疫和免疫后攻击引起鸡体类特异抗体应答和血液重要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DLV每次免疫都激发了高于上次水平的IgG反应,到末次免疫后1~2周鸡体内已达较高IgG水平;IgM仅在初次免疫后第9天检到低水平反应。虫苗免疫对鸡血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含量无任何影响,血脂、血清蛋白量和碱性磷酸酶(SAP)活力在后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很快基本恢复。末次免疫后2周大剂量攻击,攻后6天免疫鸡抗体水平未见升高,且上述各血液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不免疫对照鸡攻击后各血液指标均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牛实验感染大片吸虫及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试验为了对水牛感染大片吸虫的情况进行了解。方法 选 10头 6月龄水牛 ,分成 2组 ,每组 5头 ,A组对照 ,B组试验 ,每头经口感染 2 5 0个大片吸虫囊蚴。结果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后的收虫率为 16 .2± 8.0 % ,在感染后第 13~ 14周检出虫卵。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 Ig G水平从感染后第 2周明显升高 ,17周时达到高峰。结论 试验证实水牛对大片吸虫感染很敏感 ,EL 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重组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P23蛋白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来自青海地区的部分放牧犬和宠物藏獒犬进行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在497份血清中检出15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0.18%。其中放牧犬阳性率为32.77%,藏獒的阳性率为37.95%,宠物犬的阳性率为10.42%。  相似文献   

15.
羊脑多头蚴病ELISA试验用抗原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羊脑多头蚴包囊头节、犬多头多头线虫节片经超速离心制备的抗原以及多头蚴包囊液抗原,分别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阳性血清和63头份阴性血清进行EISA检测。头节抗原、节片抗原和囊液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1.25%、78.12%和53.12%,前两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其阴性率分别为82.54%、79.36%和80.95%。进而以头节抗原对32头份羊脑多头蚴病血清、25头份羊细颈囊尾蚴病血清、12头份羊棘球蚴病血清和7头份羊肝片吸虫病血清以及31头份羊肝片吸虫病阴性血清进行ELISA试验。结果,分别有26头份、9头份、4头份、1头份和1头份为阳性反应。经Dancan’s检验,多头蚴病血清S/N平均值明显地高于多头蚴病阴性血清。从而初步证明头节抗原用于诊断羊脑多头蚴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以方阵滴定法确定了空肠弯曲菌抗血清、酶结合物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孵育时间,从而立了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间接ELISA。该试验可检出含8~10个空肠弯曲菌经24h培养的标本(含30万个菌/ml的肉汤培养物);不与沙门氏菌等15种对照菌及其混合液发生交叉反应。以鸡源和猪源空肠弯曲菌抗血清分别作为ELISA的第一抗体,对144份鸡泄殖腔粪便标本和116份猪直肠粪便标本的选择性增菌肉汤培养物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83.3%和79.3%,可于28h内报告结果;常规法对上述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4%和81%,但程序繁琐,需5~7d方能获得最终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对鸡、猪粪便标本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5%与97.9%。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奶牛犬新孢子虫病血清学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上海地区奶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海地区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检的41个奶牛场1239份奶牛血清中有63份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08%。各场阳性率变幅较大(0-44.23%)。  相似文献   

18.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是新近发现的仔猪先天震颤的病原体,其血清学检测方法亟待建立.E^rns蛋白是APPV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重要保守性抗原,是血清学检测的特异性靶标之一.本研究制备了猪非典型瘟病毒原核表达的Erns蛋白,以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8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0,阴阳性临界值D450=0.318,灵敏度达到1:64,特异性好,与猪瘟、猪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感及圆环病毒病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最大值为7.84%,批间变异系数最大值为8.57%.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50份猪临床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为10%.基于Erns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为APP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鸡葡萄球菌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采用多种途径感染,系统地研究了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机制、菌血症出现的时间、细菌在体内的分布,并对病变模式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最敏感,皮下、呼吸道、腹腔和眼睛途径次之,而消化道不敏感。细菌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其次在肾、肺和心脏。静脉接种鸡只持续出现菌血症,皮下、腹腔、气管、眼睛和消化道途径均在感染12小时后出现菌血症,而肌肉和关节途径分别在6和24小时后出现。除消化道途径外,其它七种途径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典型病理变化,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感染可导致骨髓炎和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鸡葡萄球菌病对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阻断ELISA(B-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了鸡体分别人工感染副鸡嗜血杆菌Hp8株(A型)和H668株(C型)后0-9周的血清抗体消长情况,并绘制了示意抗体曲线。结果表明,Hp8人工感染后,从第2周到第9周,B-ELISA阳性检出率一直保持100%,其中抗体效价在感染后第4周达到效价高峰,平均约为15.2。而H688人工感染鸡则在感染后第7周检出率最高,此后急剧下降。AI方法对A型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亦在在第4-5周达到高峰,而对C型抗体的检出率一直较低。结果进一步显示了B-ELISA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本方法及其试剂盒产品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