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生产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2000至2001两年全县新发展桑园1.06万hm2,栽桑1.5亿株,2004年养蚕量达到84 403张,比2000年养蚕64 918张增加19 485张,增长30.01%.县委、县政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提出到2008年实现年产1万吨优质蚕茧基地县.  相似文献   

2.
崔海丽 《北方蚕业》2003,24(4):49-49
我市现有桑园0.2万hm^2,年养蚕3万余张,667m^2均养蚕仅1张,管理好的桑园667m^2产叶量在2000~2500kg以上,年可养蚕3~4张,管理差的桑园667m^2产叶量还不到500kg,年养蚕还不到1张,单位面积产量很不平衡。而中低产桑园在我市约占40%以上,可见现有桑园的增产潜力很大,我们要在拓植新桑园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对我市的蚕桑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先锋从1983年开始承包农村集体农场2.5公顷从事栽桑养蚕,1998年又承包改造了碾垭乡衰老柑桔园4.3公顷,至2000年他家有桑园6.8公顷,年养蚕400张,年收入突破20万元,由于他突出的业绩,罗先锋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誉为“养蚕业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4.
1995年受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如东县的蚕桑生产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全县养蚕仅8万张.1999年抓住茧丝市场复苏的机遇,及时调整全年养蚕生产布局,通过推广"两春两秋"的全年养蚕生产布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使全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2002年三年三大步,年发种量从原来的8万多张猛增到18万张,恢复到1990年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新老桑园达到5000hm2,2003年全年养蚕17.9万张,生产蚕茧7300t,农民茧款收入达到1.2亿元,蚕茧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肇村高宗杰,有良好养蚕技术,利用屋前屋后丘陵荒地发展蚕桑,是吴兴区最大的养蚕科技户,2000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蚕桑科技示范户。2011年养蚕17.5张,张产45.17kg,产茧790.47kg,产值29525.8元。妙西镇已有300多户蚕农,2012年春期订购蚕种1255.75张,比上年同期增3%...  相似文献   

6.
新昌是江南丝绸的发源地之一,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历来是广大农民重视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蚕收入是新昌“三江”(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两岸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1994年全县饲养蚕种67000多张,茧款收入达5750万元,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经济重心的调整,工业园区不断扩大,使桑园面积从最高的2000hm^2.减少到2006年的1300hm^2,蚕种饲养量更是减少了一半以上,2006年全县仅养蚕种33000余张.  相似文献   

7.
消毒防病严 养蚕效益高李源华,刘乾淦(遂川县蚕丝公司)珠田乡南村内坑组,q6户175人,其中有27户种桑养蚕,1991年开始养蚕至今已四载了,四年来,桑园面积从16亩发展到36一亩,养蚕张数从37张发展到1’21张,养蚕收入从】.24万元增加到7.7...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巫溪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自1983年全县大育苗栽桑以来,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桑园面积达到5333hm2。4万多农户栽桑养蚕,发种最高峰达5万余张,产茧150万kg,分别在1983年发种10065张、产茧20.5万kg的基础上净增4倍多,丝厂、绸厂从无到有,每年上缴县财政税费3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员达2000人以上,是县上重点培植的纳税大户之一。近些年、特别是2008年,我县与其他蚕区一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蚕桑产业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全县年发种2万多张、产茧85万kg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9.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3,44(1):46-47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接海宁市,西连桐乡市,是嘉兴市十大蚕桑重点镇之一.蚕桑产业历来是王店镇的重要产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镇年发蚕种5万张左右,占秀洲区的50%.现有桑园面积1400 hm2,养蚕农户1.3万余户,蚕茧产量常年稳定在2000t左右,年蚕茧产值在3000万~600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3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1.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13.
<正> 邛崃市战斗乡肖建昌全家3人承包荒地50亩,91年用38亩栽成桑园,92年养蚕27张,收入8910元;93年养蚕40张,收入13400元;94年共计养蚕66张,单产35公斤,产茧2310公斤,收入3.9万元;共育小蚕800张,收入1.2万元,共计收入5.1万元,实现全家人平收入1.7万元。计划95年养蚕100张,单产35公斤,产茧3500公斤,收入6万  相似文献   

14.
荣县是我省的现代蚕桑产业建设基地县,现有桑园2666.7hm2,年养蚕4.5万张,产茧157万蚝,单产35kg,蚕茧解舒60%左右。2011年春夏共发种养蚕24041张,比2010年同期21261张增加13.1%。近年来,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荣县蚕桑产业为何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带着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到荣县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唐正香 《北方蚕业》2007,28(1):48-49
“十五”期间紫阳县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近三年来国际茧丝绸市场好转,蚕茧价格上升,农民养蚕收益增加,栽桑养蚕积极性提高,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0.52万hm^2,养蚕6.5万张,产鲜茧2058t,农民养蚕收入5500万元,已成为紫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赵毅 《四川蚕业》2007,35(1):4-4
柏垭镇羊鹿村现有农户655户,农业人口1997人,耕地面积2223亩,其中旱地1362亩,有桑园面积1155亩,养蚕农户348户。2006年全村养蚕2000张,茧款收入160多万元,人平茧款收入800元,是全市蚕桑专业第一村。羊鹿村1999年养蚕仅240张,到2006年发种2000张连续6年发种、产茧、茧款收入翻番  相似文献   

17.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家住象州县象州镇石里村的农户潘桂润,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在养蚕上却是行家。2007年,潘桂润夫妇俩共种桑园42亩,养蚕种168张,生产鲜茧6700公斤,产值11.3万元,家庭人均收入2.5万多元;他家因此成为象州镇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但他谦虚地说:“万元不言富,十万才起步。”  相似文献   

19.
徐先萍 《蚕学通讯》2006,26(1):51-52,54
重庆市巴南区地处丘陵,土质呈中性而肥沃,其境内溪河纵横,灌溉方便,无霜期长达280天以上,雨量充沛,宜桑宜蚕,蚕农有栽桑养蚕习惯,并把桑树称为“摇钱树”,尤其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木洞片区,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从我区养蚕史上看,1995年养蚕发种达11万余张,蚕农售鲜茧收入近  相似文献   

20.
宜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宜州市桑蚕生产呈现稳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0.4万亩,年养蚕41.4万张,产鲜茧14100吨,农民养蚕总收入1.86亿元。去冬今春,全市再次掀起扩种桑园新高潮,目前桑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如此大的规模,在全国已有点名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