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树石盆景传自然之形、作者之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充分表现自然美、创造美和意境美,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主流。树石盆景是以树木与景石为素材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借以  相似文献   

2.
<正>竹石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种,以竹石为主要材料,经艺术加工使竹石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在盆中体现竹石景观的自然美、创作技艺美、内涵美。1竹石盆景的艺术表现1.1生境美竹石盆景是一种还原自然的艺术品,是以活的竹子为素材,具有生命活动特征,必须注重外形生态自然美,包括竹子杆、叶、植株姿态的形质美、  相似文献   

3.
读者茶座     
《花木盆景》2008,(9):11-11
盆景创作的物质手段,即用植物来“长成”盆景的艺术形象,客观上决定了年功是盆景创造美的基本方法,是盆景“师法自然”、“寄情于景”等创作理念的具体实施。年功的作用有二:一是使盆景长出自然的美态,其基本技法如“蓄干截枝”、“一寸三弯”、“树石结合”等等都必须依靠年功来完成,盆中之树要想具有根理健壮、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通过造型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何谓艺术,《新华字典》“艺术”条目一解:“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术”条目中解:“技艺”。也就是说,盆景艺术是通过种种技艺进行造型,依自然天趣,创自然情趣,又还其自然天趣(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即有水景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之间,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旱相辅相成。巧妙地构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观赏时既能欣赏优美的树木形象.又能领略秀丽的水光山色。  相似文献   

6.
陈昌 《花木盆景》2014,(10):46-51
独树一帜的岭南盆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冲破传统蟠扎的桎梏,开创出截干蓄枝新技法以来,盆景造型千姿百态,或雄浑苍劲、古朴典雅,或潇洒飘逸、天然野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源于自然,师法自然,再现自然,超越自然。这种用缩龙成寸的手法,把大自然中的美景、美树再现盆中,让人们得以亲身体验大自然,深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认同和向往,为国内外盆景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盆景欣赏是一门大学问,也是盆景界急需系统化的课题。盆景之为美.可谓共识,但美在什么地方,如何去欣赏这种美.如何去揭示盆景作品中所蕴古的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品味盆景大师匠心独运赠予盆钵中的韵昧.解读咫尺山林所表达的无限风光.很多人却未必明了,。这不仅是一个欣  相似文献   

8.
盆景创作中,对盆中树木生理活动进行控制是盆景制作的重要手段。对盆中树木进行控制是盆景创作基础,没有控制的盆中树木不是死亡就是杂乱无章,无法称其为盆景。盆景创作中的制作技法从主体形式上分截干蓄枝法和蟠扎修剪法。  相似文献   

9.
盆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盆景的艺术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高度统一的美。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有美的形式,更要有美的内容,而美的内容必须靠美的形式来展现,二者高度统一才会达到艺术美的极致——意境美。只有情景交融的作品才会打动观众。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之受到美的启迪,从而才能激发人们创造美的热忱。  相似文献   

10.
《花木盆景》2008,(10):1-1
盆展是展示盆景创作成果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化盛宴,也对盆景的创作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一般说来,艺术品的展览就是艺术美的展示和艺术创作手法的比拼。但是,盆景艺术不是一般的艺术,盆景作品也不是一般的艺术作品,所以盆展不但要尊重一般艺术品展监的要求,充分展示盆景艺术的美,还要考虑到盆景艺术的特殊性,做到艺术美与健康美、自然美及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把盆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引导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上来。这里所说的健康,就是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病态,提倡有生机和活力的美;所谓自然,就是要尽量减少人工制作痕迹,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1.
青苔的妙用     
木石 《花木盆景》2008,(2):68-69
中国盆景美在一个“景”字,也就是美在盆中所有物件共同营造的整体形象。青苔占据着盆面的大块面积,在盆景构图中往往起作“底色”的作用,是盆景整体形象中重要的一份子。如何更好地利用青苔,让它为盆景的整体形象服务,为立意服务,理应引起咱们的高度重视。笔者稍作尝试,偶有体会,现交流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树石盆景最富于树的造型美与石的结构美,能融二美于一体,充分利用石来衬托树的高大雄伟及自然神韵;树又使石活,赋予勃勃生机,增强艺术的生命力,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因此,树石结合能完美地再现自然景观。几年来,试作了多盆树石盆景,现以几件不同形式的作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按中国人的理解:盆景与盆栽的区别在于盆景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能反映特定的时代特征,而盆栽只是在盆中栽上普通的植物而己。郑永泰先生的新作《连根雀梅林》清新、自然,充满着乡土气息,给人一种除却俗念、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冲动。“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遐想连翩、神游四海,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盆景。  相似文献   

14.
谢荣耀 《花卉》2017,(19):43-43
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叶恩甫(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  相似文献   

15.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花木盆景》2014,(3):5-5
岭南盆景创作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把大自然的高山旷野、林木大泽浓缩在咫尺盆中,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至高境界。正如伍宜孙先生“室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精华概述。作品采用水早型盆景的创作技巧,营造成两组松林早景,主副分明,疏密有致,翠绿青葱,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达到了盆景创作技巧“丛山数百里,尽贮小盆中”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肖芳锐 《花木盆景》2000,(1A):76-76
盆景是自然景物形象在盆中的生动再现。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可以将盆景的构景形式归纳为以下10个字。即古、雅、清、俏、幽、雄、险、旷、奇、秀。  相似文献   

18.
兑宝峰 《花卉》2019,(11):43-44
中国盆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意境的营造,这是盆景的内在生命。意境的好坏是品评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其意境的创造,要仔细推敲,酝酿主题,能够达到景中有情,使人们在欣赏盆景时,不仅看到了盆中美景,而且通过观景激发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可以领受到景外的意境,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即“见景生情,触(感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9.
树石盆景格调高雅,多姿多态,富于情趣的营造和画意的表现,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冯连生素以树石造景见长。在树木造型上,他致力于自然与人工结合,扎剪并用,力求树干骨架各部位之间过渡自然。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05,(6):36-36
盆栽果蔬的花果期长、造型美,既能起到绿化的效果,又比绿化更添情趣,摆在室内,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欣赏到果蔬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盆栽果蔬既有露天栽植的夏季品种,也有在温室、大棚内栽种的冬季品种,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在室内欣赏、品尝新鲜果蔬。河南郑州陈岩花卉市场上,由农民开发种植的南瓜盆景、番茄盆景、辣椒盆景、茄子盆景等蔬菜盆景每盆卖几元至几十元,有的甚至卖到上百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