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埂坎是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梯田埂坎资源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方式,甘肃省梯田埂坎占田面总面积的15.86%.其开发利用模式分别为地埂经济树模式、地埂黄花模式、地埂灌木模式、地埂牧草模式及立体混交模式,以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埂坎经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当地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地埂经济植物的经济效益、水保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开发利用全省梯田埂坎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土原区梯田坎边附近土壤库水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原区梯田坎边附近土壤库水养分分布状况是配置埂坎间作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树种选择的基础,通过定位观测及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坎边附近土壤库中水分亏缺的主要因素是埂坎高度、梯田的田面坡度和埂坎边坡坡度等。梯田所在地的坡面坡度等立地条件则主要是通过影响埂坎特征因素而起作用。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坎边附近养分条件较好,有进一步利用的可能。但是,在无灌溉条件下,梯田坎边附近受水分因素影响,不宜配置耗水型高大乔木,而应配置树体较小的经济树种或经济草种  相似文献   

3.
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 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式,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经济植物种类,尤其发展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模式,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莲河流域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两头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利用率分别为68.9%和19.8%,尚有大面积的闲散地和梯田埂坎有待于开发利用。闲散地的利用应先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因地制宜,垦复为农田、林地、果园、菜园及牧草地。梯田埂坎的开发利用,以地埂黄花、地埂经济树(杏、枣、花椒等)、地埂经济植物立体混交、地埂灌木(红柳、紫穗槐等)、地埂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禾草)为主要利用方  相似文献   

6.
梯田埂坎杨树的根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三维坐标根系全部挖掘法对2种杨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种杨树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大,垂直分布幅度较小,主要根系均集中在0~60 cm土层中,基本无垂直根,根系以水平根和侧根为主,对梯田作物产量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其根系较浅的特性,无法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适宜作为梯田埂坎的造林树种,建议采用其它深根型、耐旱的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7.
马莲河流域梯田埂坎立地分类与经济植物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级立地分类方法,对马莲河流域内的梯田埂坎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在地貌部位上高原沟壑区和残塬丘陵沟壑区各有5种类型的埂坎:川台地埂坎、塬面埂坎、阴坡埂坎、半阳坡埂坎、阳坡埂坎,其土壤含水量通过q测验,在α=005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在这10种埂坎上建植地埂经济植物带时,所选择的经济植物种类有所区别,以充分利用埂坎的光、热、水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样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的无性繁殖潜力趋势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结论】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是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区。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种典型立地下刺槐人工林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坡、半阴坡的细根(直径≤1mm)在400cm土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半阳坡和阳坡的细根集中分布在0—100cm土层中.在200-400cm土层中分布较步;各立地输导根(直径〉1mm)在分布深度上存在差异,阴坡和半阴坡输导根分布较深,阳坡输导根分布均较浅.半阳坡分布较阳坡为深;各立地下刺槐根系的水平分布均较广,水平根单向延伸最大均在8m左右.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是各立地根系尤其是细根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立地细根分布范围对土壤水分变化有较大影响,同时根系分布也会影响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立地条件对白羊草生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水分平衡分析、自然植被的人工模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然白羊草群落为材料,对半阳坡和半阴坡两种立地条件下的白羊草草地土壤含水率、白羊草蒸腾强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以及叶片持水力和白羊草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两种立地条件下,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以半阴坡(10.30%)>半阳坡(7.80%),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两种立地条件下,白羊草蒸腾强度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型,且半阳坡的日均蒸腾强度大于半阴坡,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与大气温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白羊草叶片相对含水量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叶片失水百分率为半阳坡>半阴坡,半阳坡水分亏缺较半阴坡严重。半阴坡白羊草群落总地上生物量(1 070.93 g/m2)高于半阳坡(1 020.50 g/m2),地下生物量表现为半阴坡(287.14 g/m2)低于半阳坡(726.77 g/m2)。【结论】白羊草群落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与立地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胡杨?胡杨、胡杨?柽柳两种伴生模式,3个水盐梯度交互,研究胡杨当年生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伴生多枝柽柳以及土壤水盐的响应。  结果  (1)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保守性,一定范围的水盐条件下,主营固着的根系(根径大于0.5 mm)和营吸收功能的根系(根径小于0.5 mm)数量分布相对稳定,不随水盐梯度的改变而变化,但种间竞争的存在改变这种形态特性。(2)多枝柽柳伴生的条件下,幼苗拥有更大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吸收能力提高,但是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基径、总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显著降低(P < 0.01)。(3)多枝柽柳伴生会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土壤水盐的塑性响应,表现为胡杨?柽柳组的胡杨幼苗对盐分变化更为敏感。相对于盐分,水分和伴生模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更为关键。  结论  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对种间竞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策略,但与多枝柽柳的竞争仍对胡杨的根系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野外的胡杨幼苗而言,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定位观测 ,分析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土壤供水与耗水关系及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坡向的影响 ,水分分布极为不均 ,不同部位水分变化规律的总趋势是 :沟底 >沟坡下部 >塬面 >塬坡 >沟坡中上部 ;幼林地土壤水分消耗大于供给 ,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雨季水分供给充足 ,土壤贮水增加 ;不同坡向水分亏损大小顺序为 :阳坡 >半阳坡 >阴坡 ;从水分利用效率看 ,由于幼林地水分供应不足 ,林木生长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北洛河流域退化植被的生物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地貌、气候等特征,把北洛河流域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 土高原沟壑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建立水土保持植被,退耕后 最适宜还草,可以适当种植灌木;在梁峁阳坡,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 生态混交的草灌,并以少量乔木结合;梁峁阴坡以薪炭林为主,草灌乔 相结合;在沟底以培育用材林为主。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塬面建立农林 草生态经济复合模式,以农耕地为主;塬坡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草带, 沿沟边种植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植物。阳坡以退耕还草灌为主,阴 坡乔灌草相结合;在沟头、沟边, 以建防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赣北红壤坡地的开发治理模式,选择5种不同类型梯田,通过5年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梯田类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试验区雨水资源丰富,年际间降雨量分配不均,有丰水和枯水年之分。2不同梯田类型均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效益最好,而梯壁裸露水平梯田减流效益最差。3相同的植被覆盖和梯壁植草条件下,内斜式梯田的减流效益明显好于外斜式梯田。4不同梯田类型均能显著减少泥沙流失量,有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保土减沙效益最差,前埂后沟且梯壁植草梯田的保土减沙效益最好,值得在赣北丘陵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的多枝柽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的多枝树柳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种群在自然界中主要有4种生境分布类型:风沙土生境类型、草甸土生境类型、吐加依土生境类型和盐土生境类型.[方法]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生境中多枝柽柳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①风沙土生境类型,尺度2~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为随机分布;②草甸土生境类型和吐加依土生境类型的柽柳种群,在所有的尺度(t)下,均显著地偏离集群分布,呈随机分布;③盐土生境类型,尺度6~7 m以内, 其为集群分布, 尺度在1~6 m, 显著地呈随机分布;当尺度大于7 m时, 则又为随机分布.[结论]为柽柳专类园建设中确定不同生境多枝柽柳种群水平结构配置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方法]以多枝柽柳、中国柽柳和细穗柽柳为研究对象,用沙床室温试验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干旱胁迫下3种柽柳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在15、20、25、30、35℃下,多枝柽柳和中国柽柳在25℃时萌发率最高,分别可达84.00%、97.34%;细穗柽柳在20℃萌发率最高,为71.34%;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PEG浓度小于45%时对多枝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中国柽柳有抑制作用,PEG浓度小于30%时对细穗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扩大柽柳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个蠹害区的观测研究,证实云南松林分自身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关系密切。就云南松个体而言,根据林木生长分级标准,松小蠹主要危害被压木及濒死木,很少危害优势木及亚优势木;就林分整体而言,同一山体的东坡和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重,西坡和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轻。林缘蠹害程度明显高于林内;林分郁闭度与蠹害指数呈负相关,郁闭度越低蠹害越严重。研究证实,松小蠹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即阳坡林分、林缘、低郁闭度林分容易遭受松小蠹侵袭。  相似文献   

19.
冯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47-2749
[目的]研究灌木材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法,分析研究内蒙古地区树龄3 a以上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的微纤丝角及其变异性,并用碘染色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沙柳、柠条、红柳、沙棘灌木材的平均微纤丝角分别为11.09°、8.08°、7.84°、6.91°,与同龄阔叶树材相比角度偏小。红柳纤丝角的株内径向变异规律为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减小,株内纵向变异规律为由根部到梢部逐渐减小,根部、中部、梢部纵向不同部位微纤丝角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灌木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