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防止赤潮新装置 日本鹿儿岛建设会社研制出一种能在夏季防止赤潮的装置,这种装置利用波浪动力使海底海水上升循环从而防止赤潮。 本装置是能随波浪波动而伸缩的具双层构造的扬水管,直径50cm,长1Om。上部装有浮标露出水面,下部以自重直立固定于海底。扬水管随波浪的上下波动而伸缩,并利用特殊阀门把底层海水吸到海面接触空气。该装置能经常使海水循环,补给大量氧气,从而防止赤潮。在波高5m的情况下,每日循环480吨海水。1台装置能净化50m~2海域。1台价格10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2.
螺旋带式速冻装置是一种连续的轨道插入式的螺旋状带式输送的快速冻结装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带式冷冻设备。本文以瑞典、日本和美国装置为例,对其结构原理作一简介剖析。螺旋带式速冻装置,主要由输送网带、中心转筒,传动装置、清洗装置、冷空气循环装置、冷风幕、围  相似文献   

3.
丹麦最近研制了一种小型船用鱼泵系统,用电力或船上本身的动力使鱼泵运转,通过吸入软管将网中的渔获物抽捞上来,再传送到各冷却海水仓内.它还能在船进港后将冷却海水仓内的渔获物直接卸到码头。每小时的输鱼能力达50吨。干渔获的输送需要同水混合,但鱼泵的动部件都不同水接触,操作平稳。这套系统的主要装置还有控制箱、存储罐、传感器、单向阀循环水管和滤网等(见示意图)。它们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1986,(3):48-48
该输送装置是吸收国外活鱼输送装置的优点,并结合我国的使用条件而设计的,主要由框架总成和袋式水鱼容器组成,采用纯氧增氧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氧可靠、水鱼比低、输送成活率高等特点。可根据车辆型式设计和安装。用来输送成鱼、鱼苗或亲鱼。  相似文献   

5.
日本科学技术厅与高知县合作,在该县室户市室户岬镇三津海岸建立日本第一个深层海水实验装置。这是仅次于美国,挪威的世界第三个利用深层海水的实验装置。从250米深的海底取出的海水具有温度低、营养盐类丰富、无污染等特点,可用于养殖鲍鱼和藻类:也可用于栽培蔬菜等农业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国内渔船纷纷向外海和远洋发展,船上所带的淡水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提高续航力,必须配备海水淡化装置。渔船上的柴油机采用开式冷却系统和闭式冷却系统。对闭式冷却系统的柴油机,通过缸套冷却系统损失的热量约占燃料废热值的15%~30%,这部分废热可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的热源。根据机型和冷却系统的不同,缸套水温度一般在45~85℃之间,按照上述参数推算176~441kW的柴油机缸套水废热每昼夜可生产1~5吨淡水。 管式海水淡化装置,远在60年代初我所就开始研究了。1965年,首台20t/d管式海水淡化装置用于我国万吨轮—“朝阳号”。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ZFS、ZFSZ系列,“CB841—76海水淡化装置”和“GB8412—87幻管式海水淡化装置”都是由我所起草编制的,后者取代了前者,现共有产品1~30t/d七档,淡水水质为10ppm,基本上满足了各类船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北海道千岁市环球航空公司,在新千岁空港国际空军物资营业用监视冷冻冷藏库及冰温库贮备物资据点,从1992年冬季开始正式在内陆养殖鲍鱼。养殖设施,地下一层为海水蓄水池,地上三层,一层为海水过滤装置,二、三层并列60面12m饲育水槽。前年12月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2,(7):12-12
加拿大已制成一种压缩空气卸鱼泵。该卸鱼泵由一个接受鱼货和冰的室接受器,真空室排气风扇。输送鱼货和冰的导管,输送鱼货真空室装置以及卸鱼货的输送器或伴槽出口装置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美国冠军”号渔船利用一种新的鱼泵输送系统,通过一条长120米、直径3.6米的软管,把冷却海水舱内的渔获物直接输送到鱼糜加工渔船舱内,从而带来了渔货输送技术的一场革命。这套鱼泵输送系统是由挪威一家公司生产的,它适用于阿拉斯加鳕、鲭鱼、鲱鱼等许多捕捞品种,可以同时输送120吨渔获物,即使是在进行拖网作业时,每小时的传送能力仍  相似文献   

10.
苏方雨 《海洋渔业》1990,12(1):39-42
<正> 水下照明装置。在海洋开发的各种设计中是经常使用的,特别是在深海中,在几乎不能得到自然光(太阳光)照明的情况下.水下光源便成为海底调查器械不可缺少的装置.在水中,光的问题是与空气中不相同的,海水对光的吸收和光在海水中散射现象,使光受到很大影响.光线既容易衰减,光色也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当选择水中装置时,必须考虑到光的波长分布范围(光谱分布)和海水的光学特性以及观察器具的灵敏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应  相似文献   

11.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2):90-93
“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等完成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包括大型经济海藻、水循环设备、搅拌装置和藻类栽培平台,其中大型经济海藻栽培于藻类栽培平台中,水循环设备与藻类栽培平台连通,搅拌装置安装于藻类栽培平台。利用大型经济海藻吸收无机营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和比微藻容易收获的特点,将富营养化海水流经大型藻类处理系统,去除使海水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主要是无机氮和磷),达到在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洋食品公司利用挪威技术,在其所属的拖网船上装配了船际渔获物输送系统。这套系统将渔船冷海水舱内的渔获物通过鱼泵直接输送到该公司的鱼麋加工船舱内,每小时的输送能力达350—450t。这套系统装有鱼—海水分离器和液压闸门,输送软管长120m,直径14英寸。它还配有活动连接  相似文献   

13.
尾轴管是渔船的重要装置,它用来支承螺旋桨轴,并保证它能可靠地通出船外,保持水密,不使海水大量渗入船内,亦不使润滑油外泄,污染海水。一般它由尾管、尾管轴承、密封装置和润滑冷却装置等部分组成。尾轴管装置是在水下工作,故对它的检查和修理都比较困难,因此设计和制造时必须十分重视。尤其是渔船,经常在网区作业,又拖曳着渔网、绳索或渔网非常容易卷入尾轴管,致使密封装置破坏,无法工作。最近,日本神户制钢所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紧凑  相似文献   

14.
天津大规模生产海水淡化饮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海滋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ESCO公司制造的高温海水再循环、长管型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 ,可将海水淡化处理成饮用水 ,日产淡水 6 0 0 0t ,生产成本价约 7元 /t ,其产品现已大批量投放市场 ,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使用这种装置 ,可以充分利用海水资源来解决沿海地区居民缺少生活用水的问题。这一技术有望在全国沿海地区推广。海水淡化装置由 39个闪蒸室组成 ,各级闪蒸室的压力按顺序降低 ;海水经除碳器除碳、脱气器脱气后进入加热器 ,温度达 110℃时进入第一闪蒸室急速气化形成纯蒸气 ,通过气水分离凝结成淡水 ,未蒸发的海水自流到…  相似文献   

15.
科技之窗     
<正>"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周艳波、陈丕茂等人发明的"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包括循环泵、水冷空调、电子温控装置、电子测温计和装有海水的容器。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泵将容器内的海水抽升至水冷空调中进行升温或降温,热交换后的海水重新进入容  相似文献   

16.
牙鲆养殖海水循环系统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循环式牙均养殖系统,可将养殖牙解排出的海水,经微生物反复净化后再利用。一年换一次海水就行了,大幅度节约了海水和电力。该系统由养殖水槽和海水净化装置组成。使用硝化细菌和脱氮细菌把鱼体排泄物的主要成份氨转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水网箱养殖投饲作业中机械化程度低、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设计了海上投饲炮。通过理论计算,完成了整机机构设计和关键部件技术参数的确定;设计了分别适用于投放颗粒饲料和用作饲料的鲜杂鱼的、速率可调的饲料输送装置,输送管道直径110 mm。海上试验结果表明,该投饲炮可投喂长度≤15 cm的鲜杂鱼和当量直径≤4 cm的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投放距离为4.5~18.2 m,投放效率为14.8~19.2 kg/min;鲜杂鱼投放距离为6.6~16.9 m,投放效率为15.1~19.7 kg/min。该投饲炮能满足海上大型网箱实际投饲需求,可降低网箱养殖投饲作业中的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日本RSK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的海水脱盐装置。它的主要部件由空心纤维隔膜组成,颠倒放置。海水透过隔膜以后,能自动完成脱盐,灰菌和去除淤泥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航空货运分公司采用一种空运集装箱,在不含海水鱼处于昏迷状态下进行保活运输。由于该系统在没有水的负荷下工作,大幅度减少成本,减少了因海水渗漏引起飞机腐蚀的风险。该运输方法采用一个标准空运集装箱,添置一个绝缘鱼箱和可移动的冷却装置,把鱼放在槽盘上,然后浸入箱中的海水中,海水通过冷却系统降低鱼的温度,进入昏迷状态,如像冬眠一样,排去海水,拆去冷却装置,就可空运至目的港。到达目的地后,  相似文献   

20.
国外简讯     
制造人工涌升流提高水体生产力海洋次表层或深层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制造人工涌升流是利用这些营养盐类来丰富表面透光水层,以提高表层水的初级生产力。制造人工涌升流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水泵抽吸、深层水加温、利用密度效应及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等。苏联1983年在黑海进行了一次制造人工涌升流的试验。在观察到一种界限分明的水体分层现象后,利用一种以波浪能为基础的人工涌升流装置把温跃层(水深15米处)以下的水通过水管抽上来。水深22米处的营养物质浓度几倍于表层水体。该装置能产生1.2克·碳/立方米,此数值比表层中观察到的至少高一个数量级。理论上,它能使水体的浮游植物量大于5克(干重)/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