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合理的群体密度往往因为肥水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高产栽培试验实践是:在肥料充足,雨水条件优良的情况,群体密度较低,植株个体得以充分发育,光合能力较高,获得较高产量;反之群体密度过高,个体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产量较低。因此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中,采用什么密度既能使个体达到充分生长发育,又使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发挥增产潜力增加荚果产量呢?这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2.
花生叶层分组,前人已有研究。但只着眼于叶的形态和出叶速度的描述。而对叶其他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在花生大田生产条件下,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在各个生育期对主茎各叶的形态、出叶速度、叶片大小、叶片寿命、叶干重及C/N比值进行测定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花生主茎各叶功能特性及其与不同发育阶段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合理密植是实现产量构成因素指标、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种植密度又与土肥水种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生产上长期延用着“肥地多肥宜希,薄地少肥宜密”和“大花生宜希,小花生宜密”的原则。但花生是墩播作物,密度不仅是个株数问题,而行墩距的安排和每墩粒数同属于合理密植范畴。由于品种繁多,栽培条件复杂,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指标,做起来盲目性大。花生群体植株的生育状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花生增产途径,本文以“日花2号”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一般产量(FY)、区域高产(RHY)和试验高产(EHY)三个不同产量水平下的花生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与两高产水平相比,一般产量水平(FY)花生群体的叶面积系数(LAI)、叶片氮浓度和粒叶比均较低,结荚后干物质累积比例小;生育后期营养体干重降低快,荚果增重慢,成熟期的单位面积果数和双仁果数低,因此群体源库数量不足是低产花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大源强度是由一般产量水平提升到区域高产的主要途径;而两高产田花生群体特征相比,区域高产田(RHY)的最大LAI和试验高产田花生相当,但区域高产田LAI高值持续期短,饱果期氮累积和荚果增长速率慢,成熟期双仁果率低,加强生育中后期的营养调控,延长LAI高值持续期是区域高产变试验高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们蓬莱县是历史上形成的花生集中产区,全县76万亩耕地,其中花生面积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5%。过去花生产量较低,一直在300斤上下徘徊。改善花生种植技术,提高花生产量,一直是我县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随着品种的更新,特别是耐肥高产潜力大的徐州68—4、花17等良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花生高产创造了条件。我们从创高产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选择土地、增施肥料和创造适合花生生长的土体结构上着手,打开了花生高产的大门,并在摸索花生高产规律,研究花生高产的栽培措施中,对花生高产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花生科技》编辑部: 值此“八五”计划伊始,祝《花生科技》取得更大成绩!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从贵刊吸收了不少花生科学信息和生产经验,对们的教学工作和花生科研帮助很大。 我们认为《花生科技》有几个特点:一是科学性强,刊登的文章不但有先进生产经验的总结,有些科学理论内容很丰富,如花生的养分吸收运转示踪、激素使用及原理、高产群体结构分析等等。二是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我社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花生生产。全社一千八百五十五亩花生,七三年又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达四百零八斤,并出现不少五百斤以上的生产队,六百斤以上的田块。在探索花生高产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水是命,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管好是关键,农业“八字宪法”显威力。 合理布局 防涝防渍 打好高产基础 合理布局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全局性措施。我社地处通扬河以南,原系纯旱谷地区,花生种植占有一定比例,花生的布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蒋彭炎等(1988年)在评述我国五种新的稻作高产技术体系后指出:通过提高个体生产力来提高群体生产力的问题,是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方向和主攻的突破口c凌启鸿等(993年)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优化调控技术”新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建立了以四个适宜、六个提高组成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丰ilX和发)决了\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理论。综观各地由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过程,都有一个由扩大群体、增赛增穗的数量型群体,发展到小群体…  相似文献   

9.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优良品种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基础。在花生的品种改良研究中,高产始终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因为其他目标如早熟性、抗逆性,优质等都只有在一定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具备生产利用价值。产量来源于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的遗传对于调节群体结构,培育高光合能力的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花生叶部性状的遗传,仅少数性状(如叶形)已有明确的结论,而对于多数性状,迄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分析法,对几个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提高复种指数的要求,我们采用杂交与辐射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早熟高产花生品种“辐矮50”。 “辐矮50”开花早、前期花数多,荚果发育快、充实快、饱满度高,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亲本及当地推广品种早熟7—10天、一般产量高于推广品种,最高亩产达821斤。折仁率和含油量都较高,抗逆性良好。 “辐矮50”选育过程证明:杂交与辐射相结合是选育早熟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在早熟性选育时要正确处理早花与早荚、早衰与早熟的关系,更要着重于荚果饱满度的选择。在丰产性的选育上把个体选择的重点放在第三代比较适宜,选择时必须正确处理果多果饱及果重(大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注意选择植株偏矮,直立抗倒,分枝中等,后期青叶多,不早衰等,才能有效地育成早熟高产的新品种。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革命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一年多熟,日益成为群众的普遍要求。特别近年来,我区中稻面积不断扩大,在水田地区“春花生、中稻、晚稻”和“早稻、中稻、秋花生”的一年三熟或二年七熟,以至一年四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耕作制度;在旱坡地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过去“花生、蕃薯”二熟制,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大发展的要求,“春花生、中稻、  相似文献   

11.
在单位面积内种茶的株数及其个体植株在地面上的排列方式称为茶树的群体结构。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可以协调茶树与茶园生态环境的关系,统一茶树个体生育与群体发展的矛盾,达到充分利用光能,充分吸收土壤矿质营养和水份,奠定茶树高产、稳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因此,合理群体结构是人们十分重视的栽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河南花生高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全国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70万公顷以上。进入80年代,河南麦套花生发展迅速,至1989年其种植面积已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76%。因此,在完成春播花生每公顷6000-7500kg高产研究的同时,对麦套花生每公顷4500-5250kg高产群体结构,生育动态,长相指标及其栽培技术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国45年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大体经历了发展─—下降徘徊—再发展3个阶段。其再发展的主要关键措施是: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劝农民种好花生的积极性;组织高产攻关,提高花生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地膜反豆栽培技术,促进花生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大力发展麦田套种花生,实现粮油面积双扩大,产量双增加;改变生产条件,推广先进技术,改造中低产田;以丰收计划为龙头,推广综合增产技术,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
前言 花生根瘤菌肥料,于建国初期就在我省进行了生产、示范和推广,仅据1950—1957年统计即生产推广施用面积达1980余万亩。随着根瘤菌肥料的生产和推广,进行了大量的施用效果和施用条件的试验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花生使用根瘤菌肥料增产效果明显,而且比较稳定。近几年来,除继续鉴定、推广花生根瘤菌不同菌株的增产效果外,进一步研究了根瘤菌与花生的氮素营养关系,从而为花生高产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区许多先进单位,在搞好大面积花生生产的同时,都培创了小面积高产田。现将各地培创花生高产经验,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和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综合分析如下,供培创花生高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生的种植方式是关系着花生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动态规律是否正常的关键。尤其是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更显得突出。所谓种植方式,即包括平种、垄种(单行)和高畦(多行)台种(简称播种方式),以及每墩下种单粒、双粒和多粒丛播(简称播种粒数)。现将我所在昌潍地区开展花生协作研究所积累的材料,作初步汇综,以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也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产花生理想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须要借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理想株型研究。本文以花生往年高产创建的株型等相关参数,提出了花生高产理想株型以期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和花生高产攻关,进一步促进我国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18.
淮北沿海夏玉米高产栽培途径与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初开始对淮北沿海夏玉米高产途径与技术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明确了提高群体籽粒库容量、整齐度、花后光合势与花后物质生产量是玉米高产群体的重要特征;走“足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栽培途径;提出了夏玉米创高产(≥600公斤/亩水平)的十二字促控技术,即“足株”、齐苗”、“调肥”、“控水”、“迟收”、“化保”.  相似文献   

19.
对“佛州蔓生”花生生长发育特征长相分析的研究,是1973年夏季在两块高产田块进行的。藉以确定某些可能限制花生产量的植株因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新品种的采用,花生产量虽已提高数倍,但其平均产量仍不抵1971年每亩960斤的世界纪录的一半。几乎所有食用豆科作物其  相似文献   

20.
夏花生产量低而不稳是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夏花生增产机理研究,逐步完善配套其高产栽培技术,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大力推广夏花生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