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信息激素是强烈支配成虫交配活动的物质。现以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为例,试述用性信息激素的防治方法。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激素成分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2.
《茶叶》1986,(3)
据近年来日本的资料报导,在为害茶树的卷叶蛾幼虫体上发现有五种病毒: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及茶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对两种卷叶蛾的颗粒体病毒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二、茶树害虫病毒大田应用效果目前,在大田做过防治应用试验的有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及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和云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其中,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4.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5.
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大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6.
湘黄卷蛾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茶树的一种卷叶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并总结比较了该虫与茶园2种常见的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在形态和习性上的异同,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控该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卷叶蛾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卷叶蛾(Homona Spp),隶属鳞翅目卷叶蛾科。据已有的文献记载,Homona属为害茶叶的至少有两种:一种为Homonacoffearia Nietner,一种为H.magnani-ma Diakonoff。这两种卷叶蛾在我省均有分布。茶卷叶蛾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茶、  相似文献   

8.
虫害日本主要的茶树害虫有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蓟马、小绿叶蝉、盲(虫春)蟓、茶红叶螨等。据静冈县调查,茶细蛾全年发生6代,发生量以第1代为多,各代成虫间隔时间,越冬代一第一代为56天,第1—2代为  相似文献   

9.
一、卷叶虫类的颗粒体病毒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的颗粒体病毒(略称AoGV)已经搞清了它的形态、性质、病原性以及大量饲养方法等。以苹果小卷叶蛾为对象也在苹果园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且显示出其实用价值。被AoGV感染后的茶小卷叶蛾幼虫,体色变成白至黄白色,在化蛹前致死,但是,没有彻底死以前此虫与健康虫一样,继续进  相似文献   

10.
茶小卷叶蛾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小卷叶蛾的基本特性及其防治措施,尤其重点介绍了生物防治的方法。生物防治能有效防治小茶卷叶蛾的同时又能克服农残、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蜘蛛在茶园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率高,从若蛛至成蛛终生需捕食,对控制茶园害虫种群有较大的作用.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L. Koch)分布全省各地,是茶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优势种之一,在茶园能捕食茶卷叶蛾、小卷叶蛾、茶尺蛾、茶蚕的低龄幼虫,茶叶蝉、角蝉、绿盲蝽的若虫及茶小爪螨等,值得保护利用.探索其捕食量与害虫密度的关系,旨在给制订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指标提供依据.为此,于1988年6~7月对该蛛以盛发的茶卷叶蛾(Homona spp.)初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观察及其数学模拟,并进行了茶园蛛量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0116 野口浩《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1981)25(4)259—264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交尾次数、产卵力和虫卵孵化率。在日本实验室里对茶小卷叶蛾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合用性激素来控制这种茶树  相似文献   

13.
一、主要寄生蜂简介茶小卷叶蛾的寄生蜂已发现的有30种以上,其主要的简述如下: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stsummra):成虫体长约0.4mm、黄色、复眼赤红色、为小型蜂种;能寄生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茶园蜘蛛共有51种,三突花蛛、鞍形花蟹蛛、球腹蛛及一些跳蛛春茶季节发生较多,在茶丛叶层间,芽梢上猎食茶蚜、绿盲蛛、叶蝉等害虫,甚至潜入虫苞咬食茶小卷叶蛾幼虫。  相似文献   

15.
新农药凯恩、帕力特茶园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开展150g/L凯恩EC、24%帕力特SC防治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小卷叶蛾要小试验.结果表明: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天最高,达到91.70%,药后21天的防效为71.55%; 24%帕力特SC在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89.46%,药后第21天的防效达71.62%; 150g/L凯恩EC对茶小卷叶蛾在药后第3天至第21天的防效达到86.55%-86.98%; 24%帕力特SC对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在药后7天达到87.19%,药后21天为76.52%.150g/L凯恩EC对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有良好防效,24%帕力特SC对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也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80,(4)
一、陈宗懋编译0031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树害虫——Ka-riya,A.,JARQ(日本)11(3)173—178(1977)(英文)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可以产生一种能使某些鳞翅目昆虫幼虫致死的毒素。在日本曾试验各种 BT 制剂(由不同的苏云金杆菌菌系制成)对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幼虫的效果。苏云金杆菌制剂对防治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和其他鳞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叶研究所首次用苏云金杆菌杀虫剂(BT)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茶卷叶蛾(Hcmcna magnanima Diaknoff)、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和茶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 Wlsh.)。供试幼虫取自林间,饲养于接种植株。试验结果显示BT的毒素有高度的专一性和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对茶小卷叶蛾性外激素的探索。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近来提出对卷叶蛾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的二项具体措施,其中应用性引诱  相似文献   

19.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是国内主要茶树害虫之一,在安徽则以长江两岸广大丘陵茶区发生较多,常有相当危害,且以春、夏茶受害较重,生产上不得不屡次喷药防治。为了减少农药污染,降低茶叶中农药残毒,保护自然天敌,近几年来我们试图摸索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即是培养和利用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卵。我们先后自安  相似文献   

20.
5月中旬以来对我所及周边茶园病虫害发生的调查监测结果表明,近期茶小绿叶蝉、黑剌粉虱、茶小卷叶蛾、茶卷叶蛾、茶丽纹象甲发生严重。茶橙瘿螨、茶灰象甲、茶细蛾、吹绵蚧、尺蠖类等在个别茶园发生较为严重,以上多数害虫均处于防治适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当前为害虫盛发期,害虫种类较多,茶园防治中应考虑综合防治,同时,农药选择时应注意轮换,尽量避免上次防治时使用的农药。此外,茶炭疽病和茶白星病在部分茶园发生较重,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