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是一种大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植被生产力、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生物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蚯蚓在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内在机理,蚯蚓通过对土壤的取食、钻孔,以及自身代谢产生的粪便和分泌物提高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了土壤碳库存量和土壤—大气碳通量、增加了生物固氮作用、加速了凋落物的碎屑和分解、加速了土壤氮素的矿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减少了土壤氮的淋失,提出了蚯蚓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前景,为培肥土壤和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草栽培对桃园土壤养分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生草栽培方式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桃园生草栽培的土壤生态机理,在浙江杨渡桃园培育区设计了套种黑麦草、套种毛苕子和清耕杂草(对照)3个处理,并采集不同样地表层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套种黑麦草、毛苕子8个月后,桃园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等指标,没有随着套种带来的土壤养分竞争增加而减少;相反,有机质、全氮等出现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不同生草桃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表征得到,与清耕杂草土壤管理方法比较,套种牧草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有所提高,优势菌群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尤其是套种毛苕子。研究表明,黑麦草、毛苕子套种对维护桃园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中养分元素淋失和提高土壤的细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一直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植物多样性下降能够导致一些诸如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发生变化。大部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都是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类群改变而引起。其中,植物多样性的丧失能够显著导致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多度和丰富度下降。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植物多样性丧失对高营养级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学效应以及其互作。但是,学界关于植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5.
NyPa牧草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栽植的高效生态、经济植物并确立其合理建植年限,为盐碱地生物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在东营市河口区黄河三角洲军马场基地的重度盐碱荒地上栽植NyPa牧草,并以盐碱荒地为对照,探讨不同年限的土壤改良效应。结果表明:(1)建植3、6、9年的NyPa牧草地与同期的荒草地相比,土壤的理化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土壤密度、含盐量和pH明显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这7个土壤因子与同期的荒草地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速效钾含量则相反,不同测定时期的NyPa牧草地始终低于同期的荒草地,未能提高土壤K+的含量。(2)随着NyPa牧草地栽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指标(土壤密度、含盐量、pH、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呈现持续改善趋势,以栽植第6年时的改善作用最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栽植3、6、9年的3个时间段皆与栽植前差异显著(P<0.05),栽植3年与栽植6、9年之间亦达到显著差异,但6年与9年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栽植NyPa牧草不仅加速了盐碱地环境条件改善的进程,而且效果明显;从经济、生态角度考虑,栽植年限以5~6年为宜。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本研究探讨了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的意义和影响。生态适应性植物作为具有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在水循环、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注重植物与景观要素的融合以及管理和维护措施等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绿肥翻压还土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湘西旱地干旱贫瘠的特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同绿肥为试验作物,对湘西旱地植烟土壤种植绿肥翻压还土的生态效应及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填闲种植绿肥翻压还土,可以促进大气—作物—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固定大气中的碳和氮,活化和富集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物质的投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为3.2%~9.5%。降低土壤容重;pH最高降低0.23个单位。而土壤的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和持水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6.4%、21.6%和3.4%。绿肥翻压还土具有良好的培肥改土和生态效应,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9.
大气氮沉降导致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加,将改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在高纬度氮限制地区,土壤微生物对这种变化更为敏感。北方森林地处高纬度地区,氮沉降将改变其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氮沉降对北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笔者综述了氮沉降对北方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功能和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沉降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2)氮沉降改变土壤中真菌与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与革兰氏阳性细菌(G+)之间的比值,而这种改变大多数是趋向于减小;(3)氮沉降加剧,将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中贫营养微生物处于劣势地位,富营养微生物处于优势地位,间接地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4)氮沉降抑制了微生物呼吸,但对于土壤酶的影响尚无统一规律;(5)氮沉降改变了微生物底物利用模式,导致土壤微生物对复杂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下降;(6)氮沉降导致固氮基因等功能基因相对丰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合理施肥研究中,采用二次曲面效应方程反映氮、磷肥投入与产量的生产函数关系.据多点试验结果分析,二次方程均能客观地反映各点实际情况,拟合度好.但在田间运用应考虑到许多影响因素.本文拟就气候条件相近,土壤类型单一的条件下,对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探讨如下问题:方程中一次项与土壤初始养分测定值的关系;效应方程中一次项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土壤养分氮、磷比例对氮、磷肥交互作用及肥效的影响;地力基础产量的估算及采用施肥效应方程推荐肥料用量的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要考虑牧草种植的适应性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因此引种人工牧草既要考虑它自身的优势,又要考虑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7个高大饲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均为玉草2号,其次为龙草1号.品质最好的为晋草系列品种;粗蛋白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龙草1号和玉草2号.分析表明,青贮利用可选玉草2号,青饲利用可选龙草1号.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个冷季型牧草在5个地点的产量表现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黔中3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达2 854kg/667 m2,比对照黑麦草增产410 kg/667 m2;产量稳定性最高,变异度仅为3.55。总的来说,6个品种的饲用品质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黔中3号可以作为贵州省冷季型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Evaluation of plant species for animal feed requir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genotypes. Promising lines of annual legumes comprising seven genotypes of vetche ( Vicia spp.) and chicklings ( Lathyrus spp.) were compared for herbage quality.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CP),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in herbage and pod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t maturity. The proportion of the leaves to shoots (leafiness) and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 were also determined. As plants matured IVDMD, CP and leafiness decreased and NDF and ADF increased. For all the genotypes maximum digestible dry matter (DDM) and CP yields were more or less attained at 50–100 % podding. Narbon vetch had the highest DDM. The possible uses of the different genotypes as animal feed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DDM and CP yield as plants matured.  相似文献   

16.
随着呼伦贝尔市岭西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0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对健宝高粱、牧特利、苏波丹等优质人工饲草饲料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的成功为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农业结构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加勒比松林下耐荫性牧草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热带人工林下空间,提高其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耐荫性牧草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牧草品种耐荫程度并不同,其中柱花草的L8柱花草耐荫能力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5460.0kg/(hm^2.a)(高出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分别为46.57%,5.40%),植株存活率93.3%,粗蛋白含量为15.33%;禾本科牧草坚尼草属CIAT6299坚尼草在同属中耐荫能力也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11657.0 kg/(hm^2.a)(高出青绿黍135.83%),粗蛋白含量为9.02%,植株存活率为94.2%。可见,L8柱花草和CIAT6299坚尼草这两个牧草品种(系)能较好地生长在加勒比松林下,是较为理想的耐荫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8.
1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 我国农业面对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事实已证明,单一的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解决农牧民富裕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关键必须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2001年,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为31%.  相似文献   

19.
牧草化感作用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化感作用是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防御机制,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存竞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牧草化感作用在杂草控制、混合种植、生物入侵、生态恢复4个方面的应用,归纳了杂草化感作用在各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应用方式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对于牧草化感作用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将室内探究与田间实验相结合,客观分析环境条件在化感作用中的地位,深入探究化感物质作用机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饲用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对粮饲兼用玉米鲁单50(LD50)、高油玉米高油115(HO115)和青饲玉米科多4号(KD4)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KD4的鲜、干物质产量最高,较LD50高100%、72.2%,粗蛋白和粗纤维的产量也最高,较LD50高80%、149%;HO115的粗脂肪产量最高,较LD50高62%,粗蛋白的产量也较高;LD50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KD4,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都最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