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金杏 《中国家禽》2008,30(7):35-38
鸡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密切。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母鸡。许多公鸡在刚出生时就被宰杀,仅2001年,在德国就有大约9200万只新生雏鸡被宰杀,在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只。受精的发生先于蛋壳的形成,鸡胚胎在产卵的时候已经发育到40000-60000个细胞阶段。而且在遗传选育上,鸡的性别不存在遗传差异,不能选育出某类性别占优势的鸡群体。因此,如何在雏鸡出壳及鸡胚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并根据生产需要对不同性别雏鸡进行重新配置和合理处理,将极大的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鸡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密切.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3.
在蛋鸡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母鸡.因此,如何在雏鸡出壳及鸡胚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并根据生产需要对不同性别雏鸡进行重新配置和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4.
鸡的性别决定与性反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的性别与其生产力关系极大。在蛋类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又比母鸡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因而性别控制成为提高养鸡生产效益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生产者为此而不断努力,对鸡的性别决定与性反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人为的性别控制,更大限度地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1鸡的性别决定   遗传学研究证实,动物的性别由遗传物质决定。就鸡而言,性别决定机制目前公认的有以下三种学说。 1.1性染色体决定学说   1906年 Stevens首次提出了性别决定于性…  相似文献   

5.
蛋类生产中,母鸡的生产效益远高于公鸡,而在肉鸡生产中,公鸡又比母鸡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1].因而性别识别成为提高养鸡生产效益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为更好地调控公、母养殖比例,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需要,节约种苗生产成本,急需寻求"种蛋性别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1.控制性别的研究:从经济效益讲,蛋鸡母鸡效益高,肉鸡公鸡效益高,这对性别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遗传角度讲,不论是蛋用鸡还是肉用鸡雄雌,雏仍按自然法则有比例地孵化出来。这给养鸡业带来资金的浪费和工作上的麻烦。正因如此,生物遗传工作者从1986年开始即着手对鸡性别选定进行研究,可望从取受精卵观察性别入手,来揭开这项研究工作的序幕。目前这项工作仍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琅琊鸡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琅琊鸡180只,设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3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于300日龄时分析不同性别琅琊鸡的屠宰性能,并屠宰取胸肌和腿肌分析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及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公鸡、母鸡屠体率均超过87.00%,全净膛率均大于65.00%,公鸡腿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公鸡胸肌(P0.05),母鸡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胸肌(P0.01),公鸡、母鸡胸肌和腿肌pH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公鸡腿肌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P0.01);公鸡腿肌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公鸡胸肌和母鸡胸肌、腿肌(P0.05),公鸡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母鸡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鸡胸肌、腿肌中肌苷酸含量低于母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肌、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胸肌、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值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值最高,分别为39.97%和66.89%。说明琅琊鸡具有屠宰性能良好、肉质细嫩和味鲜、腿肌富含风味前体物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20,(3):23-28
本文旨在研究比较不同性别茶花鸡2号肉鸡的器官指数与屠宰性能,为今后深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基础数据。选取100日龄健康、体况相近的茶花鸡2号120只,分为12个重复,各重复10只,公母各半,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在142日龄各重复中随机选取1公1母进行屠宰,测定器官指数和屠体性状,比较不同性别间器官指数和屠体性状间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母鸡心脏、脾脏、肺脏、肌胃器官重量、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率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母鸡肝脏、腺胃、肠道器官指数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茶花鸡2号公鸡和母鸡的肌胃指数与全净膛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公鸡与母鸡的器官指数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综上,142日龄茶花鸡2号肉鸡器官指数与屠体性状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公鸡整体屠宰性能指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测定了仙居鸡、固始鸡、隐性白鸡胸肌中肌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胸肌肌苷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仙居鸡、隐性白鸡、固始鸡,其中仙居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固始鸡(p<0.05)。②仙居鸡、固始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性别间表现为公鸡低于母鸡,其中仙居鸡公母鸡间差异显著(p<0.05),而隐性白鸡公鸡高于母鸡。③胸肌肌苷酸含量与12周龄体重相关分析表明,仙居鸡、固始鸡胸肌肌苷酸含量与12周龄体重呈负相关,其中仙居鸡胸肌肌苷酸含量与体重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性别竹乡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肉用品质及风味营养物质。选取200只(公母各半)1~6月龄竹乡鸡进行体重、体尺指标测量,选取30只(公母各半)6月龄竹乡鸡进行屠宰性能、肉质及营养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竹乡鸡月龄增加,体重、体尺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各个月龄阶段公鸡的体重、体尺优于母鸡;公鸡的屠体率和胸肌率低于母鸡(P>0.05),其他指标均高于母鸡(P<0.05),且各屠宰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公鸡胸肌中的肉色、剪切力、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母鸡(P<0.05),肉色反射率、失水率、肌内脂肪含量低于母鸡(P<0.05),a*值、pH、熟肉率、灰分差异不显著;公鸡胸肌中钙、磷元素含量高于母鸡(P<0.05),而锌、铁、钠元素含量低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中16种氨基酸总量高于母鸡(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均低于母鸡(P<0.05)。由此可见,竹乡鸡公鸡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优于母鸡,但肌肉品质和营养物质低于母鸡。  相似文献   

11.
正病鸡以出现腹水、右心扩张、肺脏水肿及肝脏损害为特征,其死淘率较高。1发病原因1.1遗传因素本病与鸡的品种、性别和龄期有关。一般外种鸡比本地鸡发病率高,大型品种鸡发病率高于中小型品种鸡,肉仔鸡中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本病以3~6周龄肉鸡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优质鸡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8个优质鸡新品系70日龄和92日龄鸡98只,将胸肌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性别和日龄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有较大差异。92日龄时D系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显著高于其它各系(P<0.05)。70日龄和92日龄时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母鸡和公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母鸡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在70日龄时公鸡高于母鸡,而92日龄时母鸡高于公鸡。不同日龄间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泰和乌鸡肉营养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和乌鸡因其药食同源而闻名天下,为探讨泰和乌鸡营养成分在性别之间和与其他鸡种间的差别与优势,测试分析了乌鸡的公鸡-阉鸡-母鸡之间、林下散养-笼养之间和散养乌鸡-散养小黄鸡之间鸡肉中营养成分的区别,结果表明:林下散养乌鸡具有高氨基酸、适中蛋白质和低脂肪特征,乌鸡肉中富含硒和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公鸡高于母鸡,乌鸡高于小黄鸡。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日龄与性别腾冲雪鸡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段纲  叶绍辉 《中国家禽》1999,21(7):10-11
采集16只60日龄和90日龄不同性别的云南腾冲雪鸡的静脉血,测定血清中12个成份的含量指标。结果表明:甘油三脂、胆固醇、尿酸、肌酐和磷含量有性别、年龄差异;公鸡的甘油三脂含量大于母鸡,差异显著;90日龄胆固醇含量大于60日龄,差异显著;母鸡尿酸含量低于公鸡、90日龄高于60日龄,且随日龄增加公母间差异增大;随鸡龄增加,肌酐含量增加,公鸡增加的幅度大于母鸡;在公鸡,随日龄增大,血磷升高;在母鸡,随日龄增加,血磷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边鸡的肌肉品质。选取1日龄边鸡60只,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在同一条件下常规饲养,于112日龄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肌肉化学指标、风味物质指标。结果表明:边鸡公鸡、母鸡的屠宰率均达到88%以上,全净膛率均达到65%以上。边鸡公鸡胸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边鸡公鸡、母鸡胸肌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4.67%、87.63%,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边鸡公鸡、母鸡腿肌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08%、13.02%,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边鸡公鸡胸肌、腿肌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1.74、99.44 mg/g,母鸡分别为29.57、114.29 mg/g;公鸡胸肌、腿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0.47%、96.06%,母鸡分别为80.20%、93.75%,总脂肪酸、总氨基酸含量各部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边鸡具有屠宰性能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肉品质好、风味物质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地方鸡种。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东乡黑鸡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alanffy三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东乡黑鸡0~16周龄生长情况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发现:6周龄东乡黑鸡公鸡、母鸡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10周龄后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母鸡。三种模型均能很好地对东乡黑鸡公鸡、母鸡进行拟合,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Bertalanffy模型在东乡黑鸡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度均为0.999,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生长拐点周龄为9.99周龄,拐点体重为751.039 g,母鸡生长拐点周龄为7.624周龄,拐点体重为423.998 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边鸡的生产性能,试验采用杂交方式进行品种改良,对边鸡(BB组)及边鸡杂交组合(GB组和GBB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常规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分析其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GB组公鸡在70日龄,母鸡在90日龄达到上市体重;GBB组公鸡在90日龄,母鸡在112日龄达到上市体重;BB组公鸡在112日龄达到上市体重,母鸡在试验期内未达上市体重。GB组和GBB组公鸡和母鸡在90,112日龄时的料重比均低于BB组。GB组母鸡全净膛率显著高于GBB组和BB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BB组(P<0.05);GBB组母鸡屠宰率显著高于GB组和BB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高于BB组(P<0.05);GBB组母鸡胸肌和腿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说明杂交后鸡生长速度显著提高,料重比低,生产性能好。GB组可作为快速型肉鸡继续选育,GBB组可作为中速型优质肉鸡继续选育。  相似文献   

19.
兴义矮脚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LPL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兴义矮脚鸡的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含量及LPL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屠宰了14周龄同批孵出的兴义矮脚鸡100只(公、母各半)。结果表明: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7.40%、87.97%,公鸡的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等均极显著(P<0.01)地高于母鸡;腹脂率极显著(P<0.01)低于母鸡。公鸡肌肉的脂肪含量(1.99%)、干物质含量(26.24%)显著低于母鸡的2.37%、27.31%(P<0.05),公鸡的蛋氨酸、缬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腹脂、皮脂、肌肉的LPL mRNA表达量有性别差异性,而且也存在肝、腹脂、皮脂、肌肉等组织差异性。综上所述,兴义矮脚鸡公鸡产肉性能较好;母鸡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较高,LPL基因mRNA的表达有组织和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尼西鸡具有耐寒、耐粗饲、觅食力强等优点。为了探究尼西鸡的生理特性,促进其开发利用,笔者以56羽健康、成年尼西鸡(12~24月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体重和主要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尼西鸡公鸡的蹠长、体斜长、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尼西鸡公鸡的胸深显著大于母鸡(P0.05);尼西鸡母鸡的心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尼西鸡母鸡的呼吸频率、30 min血沉、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而尼西鸡母鸡的嗜碱性白细胞百分比显著小于公鸡(P0.05);其他测定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