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锦平 《花生学报》2011,40(2):13-15
研究采用三个不同的杂交组合,"青苗豆×泉州麻壳"、"富川大花生×隆安宝湾花生"和"汕油162×Sunoleic95R",分别对其F2代油酸/亚油酸比值(O/L)进行柱形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亲本其后代呈现出不同的图形分布,一个杂交组合后代呈现多峰,另外两个是偏离正态分布的单峰,根据图形分布可以判断出O/L是由主基因控...  相似文献   

2.
花生AhFAD2-1由位于不同基因组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AhFAD2-1A和AhFAD2-1B共同编码,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引起酶结构、酶活性或表达调控的变化,共同导致高油酸性状的产生。本研究通过对13个不同花生品种(系)的AhFAD2-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查找点突变或插入位点,寻找与高油酸性状关联的基因位点。结果表明:E11、花育30、鲁花12、豫花15、河北高油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相应的O/L值为1.01~1.40;鲁花14、花育17、花育19、花育23、E12S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中E12S较特殊O/L值为9.05,其他品种O/L值为1.54~1.97;E16、E18和花育32号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相应O/L值为12.3~41.85。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油酸性状的分子鉴定以及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8-153×粤油13的P1、F1、P2、F2世代和F2∶3家系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组合中,花生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8%和55.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34%和32.13%;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8.8172和4.039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2475和-9.0420。亚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30%和79.8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7.3949和-6.9568,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3879和1.5438;da与db、da与hb、db与ha以及ha与hb间的互作效应分别为-4.5216、-1.7688、-1.9808和-1.1172。ol基因的多效性以及油酸、亚油酸含量和O/L比值的遗传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结果暗示相同的两对主基因可能同时控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它们对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作用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4.
几个优异花生种质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比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五”期间鉴定的6个油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相对较低的优异花生咱质,分别于1993和1994年在湖北武汉、广西南宁和山东莱西种植产统一测评。结果认为,加纳花生和狮油红4号的优质性状表现出比较稳定,要广泛用作亲本材料,黄泽小红毛、樟木大花生,ICGS105和桂平大花生适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作为育种优质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陈国宪 《花生学报》2019,48(3):15-18,24
选用本农场历年来搜集保存的556个花生品系种原,分析ahFAD2A及ahFAD2B基因型。设计ahFAD2AF/R及ahFAD2BF/R引子,进行ahFAD2A及ahFAD2B基因片段检验,可产生826bp之ahFAD2ADNA片段,及658bp之ahFAD2BDNA片段。将ahFAD2A及ahFAD2BPCR产物分别经限制酶Hpy99Ι及Hpy188Ι酶切后,结果受分析的556个品系中,仅E01-146品系之ahFAD2APCR产物无法受限制酶Hpy99Ι酶切;但ahFAD2BPCR产物则受限制酶Hpy188Ι酶切,结果显示E01-146品系同时具有突变基因ahfad2a及ahfad2b。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亚油酸比值(O/L比)花生品种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四个不同O/L花生品种不同组织中油酸脱氢酶基因(FAD2)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AD2基因在不同O/L基因型中组成型表达,其在根、茎、叶中表达量低,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荚果等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花U606和花U12在花、幼荚、成熟荚果中的表达量呈依次下降趋势;花育17和狮油红4号在花、幼荚、成熟荚果中的表达量则呈现高-低-次高的表达趋势,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花生油脂品质及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植物学类型花生油脂的品质及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间的相关。多粒型花生的油脂耐贮藏性差,但营养价值好,油酸与亚油酸含量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负相关程度相对来说要弱些。龙生型花生的油脂耐贮藏性好,但营养价值相对来说要差些,油酸与亚油酸含量间的负相关程度极强。本分析结果还表明,花生种子的含油量与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间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生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Griffing列杂交设计模式对花生主要脂肪酸组分进行Hayman遗传分析。结果表明,O/L比值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含量等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并表现部分显性遗传。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频率,正负效应基因比例,显、隐性基因的方向均不同。O/L比值,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的遗传力较高,早代即可进行严格选择。鲁花10号和辐8707含有较多控制O/L比值及油酸含量的隐性增效基因,强盗花生和ICG6848含有较多控制亚油酸含量的显性增效基因,因此可作为高O/L比值及高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3年种植后检测其含油量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含油量及脂肪酸变异丰富,从中获得了含油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后代材料1份,油酸含量稳定高于高值亲本的材料23份。RIL群体的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油酸/亚油酸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9、0.761、0.874和0.887,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利用前期构建的SSR遗传连锁图,结合3年主要品质性状鉴定数据,共检测到82个相关QTL,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和油酸/亚油酸比(油亚比)相关的QTL分别为15、21、21和25个,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有23个,2年能重复检测到QTL有8个,3年重复检测到的有4个。其中,本研究新鉴定出的主效QTL有7个,重复性好的有5个,尤其是LG2上区间GM2839-GNB159,3年均定位到与油酸和油亚比相关的QTL,2年定位到与亚油酸相关的QTL,贡献率为5.80%~28.14%,该区间只有1.63c M。这些QTL的获得对于花生品质性状改良中亲本选配、后代标记辅助选择以及QTL精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花生品质性状育种效率,掌握花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非常必要.本研究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以杂交组合"潍花8×12L49"的5个家系世代群体作为材料,对花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蛋白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为MX1-AD-ADI模型(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F435作高油酸亲本与1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3次。结果表明,花生高油酸(80%左右)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在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的种质普遍存在,而隐性纯合形式的种质很少。F2和回交后自交BCn+1S1代群体出现3(正常油酸含量):1(高油酸含量)的分离比例,两对隐性基因除控制高油酸性状外,对勘察农艺性状无影响。花生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  相似文献   

12.
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特征。在两个环境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模型),即受多基因效应和环境作用,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63%和18.77%;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46.05%和54.08%。  相似文献   

13.
花生晚斑病抗性遗传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抗晚斑病种质ICGV86699与高感花生品种中花5号作亲本构建重组近交系XA-RIL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晚斑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XA-RIL群体家系间晚斑病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0.10%~86.61%,微效多基因遗传率为6.65%~32.77%。相关分析表明,晚斑病抗性与晚熟、结果数少、小籽粒等性状连锁。鉴定出家系XA006为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产、高抗晚斑病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15.
以农杆菌为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应用花生丛生芽再生体系,以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抗病基因的植物双价表达载体pCGII转入花生品种泉花10号和金花1012,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已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研究表明,侵染时间以5-15min的效果较好,侵染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转化率;0-1d预培养对基因转化有利,预培养2d可使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感矮化病毒病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远杂910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结合F6世代各个家系接种病毒后ELISA的鉴定结果,得到1个与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XY38。此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5cM,具有作为抗性育种辅助选择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郑8903×豫花4号的215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2008年原阳种植材料(F8)的品质检测数据,运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与花生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s定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82%和9.66%;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25%和8.24%。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1个,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3%、8.28%、24.14%和7.88%;2个与花生酸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8.32%。  相似文献   

18.
43份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3个茶树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用37对可扩增引物对43个茶树品种(系)扩增,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中有34对引物产生多态性,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分布在1~11条之间,扩增片段大小介于150~350bp。应用DPS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计算,43份材料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59~0.820之间,说明供试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变异十分宽广。根据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在平均遗传距离水平上,可将43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花生体细胞胚胎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花生成熟种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激素(20mg/L2,4-D或5mg/L Picloram)的培养基上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无明显差异,在MS+5mg/L Picloram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和品种类型有关,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产胚量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体胚在MS+10mg/L BA培养基上苗再生达36.3%-77.8%,再生小苗在MS+0.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