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下面介绍一病例。 相似文献
3.
4.
羊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是使羊致死的严重寄生虫病,俗称脑包虫病。因能引起患羊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旋回或疯病。可危害牛、马、猪甚至人类。本病散布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犬养殖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农村,犬大部分都是散养,而人们对犬的驱虫意识又不强,致使犬的绦虫感染率很高,同时也造成羊多头蚴的感染率大大升高,对农村的养羊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牛等的大脑(偶尔寄生于延脑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主要危害1~2岁绵羊及犊牛。我省普遍存在。此病民间叫“脑包虫病”,藏语叫“杂洛”。我场一年四季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放牧,而且草场内狼、野狐狸等终末宿主较多,所以此病最为常见。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多年,具估算此病在常见病中占2%~3%,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或方法不适当,最后必定是以死亡而终结。 相似文献
6.
张文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36-36
<正>本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牛等的大脑(偶尔寄生于延脑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主要危害1~2岁绵羊及犊牛。我省普遍存在。此病民间叫"脑包虫病",藏语叫"杂洛"。我场一年四季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放牧,而且草场内狼、野狐狸等终末宿主较多,所以此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8.
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山羊的脑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9.
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羊脑或脊髓内而引发的严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绵羊,尤其是2岁以下绵羊易感,该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脑多头蚴的成虫直径为2—3微米,数目100~200个,中绦期为多头蚴,呈囊状。 相似文献
10.
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周期性转圈运动),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多头蚴还可危害黄牛、牦牛、猪、马甚至人类。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该病多见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1病原(1)多头蚴呈囊泡状,囊状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mm。 相似文献
11.
脑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绵羊、山羊的脑、脊髓内,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多头蚴还可危害黄牛、牦牛、猪、马甚至人类。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该病散布于全国各地,并多见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1病原1.1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mm。1.2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mm,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 相似文献
12.
1病原体及生活史牛脑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成虫在终宿主犬、狼、狐狸的小肠内寄生。幼虫在奶牛、黄牛牦牛等偶蹄类的脑内,有时亦能在延脑或脊髓内发现,是危害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寄生在终宿主体内的成虫,其孕节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节片虫卵散布在牧场上或饲料、饮水中,被牛、羊(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14.
15.
16.
脑多头蚴病叫脑孢虫病,是由于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幼寄生在羊的脑部而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市某波尔山羊繁育场先后有一公一母2只波尔山羊出现精神萎顿,站立不稳,视力减弱,牙关紧闭,肌肉强直,磨牙,流涎等症状。经观察,病羊头顶墙面,有时定向转圈运动,有时出现痉挛现象。病羊体温39℃~39.5℃,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拉稀和瘤胃鼓气现象。根据我场以往该病流行情况,初 相似文献
18.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患畜有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人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