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条件对西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 l.f.sp.niveum(E.F.Smith) Snyder et Hansen]菌株在4种培养基(理查德培养基,Armstrong镰刀菌培养基,MS无机盐+蔗糖培养基,PDB培养液)中均能产生镰刀菌酸(Fusaric acid),理查德培养基中镰刀菌酸最高时的浓度是其它3种培养基的6~22倍。理查德培养基以C/N为5:1,葡萄糖为C源,NO-3为N源的营养条件较有利于镰刀菌酸产生。培养基初始pH值为4,通气和连续光照的培养条件最有利于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烟酸的加入可终止镰刀菌酸产生。各培养基中孢子浓度与镰刀菌酸浓度之间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培养基的pH值呈趋中(pH6~8)变化,与镰刀菌酸产生无相关性。在理查德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与镰刀菌酸产生之间存在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2株西瓜砧木种传镰刀菌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镰刀菌酸粗毒素对西瓜砧木幼苗的致萎蔫作用.结果表明,2株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中都可检测到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69.9μg/mL和842.3 μg/mL.用2株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处理西瓜砧木幼苗根部能引起幼苗枯萎,且西瓜砧木幼苗的萎蔫程度随着粗毒素中镰刀菌酸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关于西瓜砧木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中镰刀菌酸含量的检测及其引起幼苗萎蔫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三唑酮对西瓜根际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竞争定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土中,接种1×106cfu/g土的木霉菌孢子,并加入4~12μg/g土三唑酮。木霉菌加各三唑酮处理的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在西瓜根际的萌发率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并与三唑酮剂量成反比;尖孢镰刀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绝大部分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也低于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而在上述条件下木霉菌的根际竞争指数以及在某些根段根际的种群密度十分接近或超过不加药的木霉菌对照。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木霉菌量和不同尖孢镰刀菌量条件下,三唑酮剂量对木霉菌和病原尖孢镰刀菌在西瓜根际竞争定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瓜种传镰刀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从京欣一号和新京欣一号西瓜种子的种壳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尖孢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镰刀菌属特异性引物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分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西瓜种子种壳携带的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此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用种传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AM真菌与西瓜枯萎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igaspora rosea Nicol.& Schenck、Glomusmosseae(Nicol.& Gerd.) Gerdemann & Trappe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与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 sp. niveum)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干重;显著减少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群体数量及其对根系的侵染率;降低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危害。接种F.oxysporum f. sp. niveum能降低AM真菌对西瓜的侵染率,并且AM真菌与镰刀菌的不同接种时间和顺序影响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证实AM真菌与镰刀菌存在竞争关系。另外,AM真菌对西瓜高感枯萎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说明高感品种对菌根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西瓜抗枯萎病品种“卡红”的抗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侵染所致。该病是西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提前接种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孢镰刀菌203株菌系接种在西瓜苗上,从中选出非致病尖孢镶刀菌系109个,分3个类群。用有促生作用,能在西瓜导管定殖的10个代表菌系提前接种,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16和317菌系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土壤含枯萎菌量2%条件下,推迟发病7~10天。在土壤含病菌量0.01%条件下,接种后25天,交叉保护防效分别为34.6%和68.2%。防病效果随枯萎菌量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离体平皿法对北京西瓜产区主栽的11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形态学、ITS序列比对,确定其属或种地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所带真菌种类有差异,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青霉属Penicillium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和镰刀菌属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Rhizopus spp.和曲霉属。种子外部检出的主要病原菌有镰刀菌属的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tum及茎点霉Phomasp.;种子内部检出的病原菌有F.verticillioides和F.oxysporum。不同品种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量与种子内部携带真菌率差异显著,但种子外部带菌量和内部种仁带菌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对开展西瓜种子处理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粘类芽胞杆菌WY110对西瓜枯萎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引起的西瓜毁灭性土传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药剂防治。由于病原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利用拮抗菌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很多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接种AM真菌能显著降低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繁殖体的数量,促进植株对N、P、B和Zn等矿物质的吸收,提高西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西瓜产量。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Y病毒(PVY)的侵染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马铃薯Y病毒(PVY)已成为烟草病毒病的主要毒源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推广种植的外引品种尚未发现抗PVY的品种,且气候趋于变暖以及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导致PVY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学者对PVY在烟草上的发病规律、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已有报道,但尚未见有关烟草感染PVY后其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本文从生理角度研究PVY侵染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和Hill反应活性的影响以及PVY侵染所引起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探讨导致光合作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是确定病害流行轻重的主要依据.在研究分析当前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应该由多项指标改为一项指标,分别以相应行政区域的加权病情指数或虫口密度来表示,并给出了其测算方法.同时提出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不同,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的指标不同.行政区域小,分级指标值大;行政区域大,分级指标值小.从而解决了目前实际工作中病害流行程度分级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螨克对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螨克Amitraz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石榴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Hirst)的各发育阶段的毒力进行探讨,以寻求防治叶螨的最佳虫态。一、材料与方法 (一)药剂 20%螨克乳油(德国先灵农药有限公司)。 (二)虫源本试验所用的叶螨均采自南昌大学校园内。柑桔全爪螨采自温州蜜桔,石榴小爪螨采自樟树。在室内待产卵后挑去成螨,以获得同一时期的各虫态的螨。  相似文献   

14.
大丽轮枝菌在辣椒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棉花、茄子和辣椒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nm dahliae Kleb.)的28个菌株,测定了它们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棉花菌株VD-9和茄子菌株VD-26对辣椒的致病力都很强,引起植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根、茎维管束变色等症状。发病重的植株,叶片脱落,形成光秆。辣椒菌株VD-20以及棉花和茄子上分离到的其它菌株,不引起矮化的辣椒或其它外部症状,只有个别菌株引起主根及茎基部维管束变色。大丽轮枝菌的28个菌株对辣椒和棉花表现的致病力强弱显然不同。对棉花致病力很强而引起落叶的棉花菌株VD-8、T-9等,对辣椒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而引起辣椒矮化的强菌株VD-9和VD-26,在棉花上表现的致病力为中等或较弱。试验还初步测定了6个辣椒品种对菌株VD-9的反应,这6个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84—1987年在湖南桔园进行了综防对策、化防对策和自控(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措施)等处理对柑桔主要害虫——糠片蚧种群影响的比较研究。综防区采用综合措施,刷洗主干,释放部分天敌,剪去蚧虫为害严重的枝条,冬季和夏季分别施用一次松脂合剂和矿油乳剂;化防区按常规每年喷药5—6次;结果表明:综防区全年虫口密度与化防区相近,两者均显著低于自控区;综防区糠片蚧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未受到明显的损害,捕食性蓟马、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明显多于自控区;其它非生物致死因子对幼蚧的作用大于化防区,果实出口率自1986年起亦较化防区显著上升。自控区糠片蚧未得到控制,果实出口率较化防区降低13.3%—29.8%。化防区各种天敌的作用均显著下降,农药残留亦高。除自控区和化防区柑桔全爪螨为害较重外,其它害虫在各区的为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还评价了在三种处理区致死因子对糠片蚧种群趋势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因子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室内以寄主的地理种群、产卵底物、寄主卵龄期及冷藏与否、寄生蜂的饲养寄主以及蜂卵相对密度等作为试验因子,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接受程度、寄生能力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蜂的饲养寄主是一个重要因子,用柞蚕卵育出的蜂比用米蛾卵育出的蜂寄生能力强约1倍多。寄主卵龄期是另一个重要因子。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蜂与寄主卵的相对接触次数、寄生成功的雌蜂比例、卵粒寄生率和每雌产卵量都急剧下降。在26℃下当寄主卵龄从0—6小时增加到18—24小时时,上述寄生指标就下降了一半多。而其余供试因子影响不显著。本文结果还表明,虽然亚洲玉米螟不是松毛虫赤眼蜂嗜好的寄主,但在适宜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卵粒寄生率可达50%—60%,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潜能,可在玉米螟防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经室内测试 ,八斑鞘腹蛛和柔弱锯螯蛛对褐飞虱的最高日捕食量分别为 5.7± 0 .5头 ,5.3±0 .9头 ,差异不显著。但柔弱锯螯蛛的Q/Th值较大 ,干扰系数较小 ,表明柔弱锯螯蛛对褐飞虱的控制能力较强 ,相互间的干扰程度较小 ,因此 ,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制种粒黑粉病的侵染源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3年对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的侵染源和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的次生担孢子不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接种体。发现并证实稻粒尾孢墨 粉菌具有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特占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芽殖附笺次生担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不育系柱头外率主、开发时间持续长而分散及恢复系花粉量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生因素。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Phytotoxic effects of eight herbicides on young coconuts were assessed by recording visual symptoms of injury and growth following treatment. The growth-regulators 2,4-D, 2,4,5-T and MCPB were lethal at the normal doses used for annual weed control. Dalapon at 5–9 lb/ac applied in 100 gal/ac of water caused yellowing and necrosis of the foliage, reduced growth, and sometimes killed the whole plant, while doses down to 2.2 lb/ac caused some fusion of the pinnae. Monuron at 3.2 and 6.4 lb/ac resulted in serious frond damage and reduced growth, and some frond injury occurred at 1–6 lb/ac. Diquat at 0.25–1.0 lb/ac and paraquat at 1.0–l.5 lb/ac caused extensive necrosis of existing fronds but there was no appreciable reduction in new growth. Amitrole produced considerable chlorosis both at 3.1 and G.3 lb/ac, but only the higher dose caused a reduction in growth.
Essai d'herbicides sur jeunes cocot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