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亮作为南宋时期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经济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商业、农业、财富、土地、财政、税收等等方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本文选取其农业思想进行分析,认为,陈亮经济思想的核心仍是农为邦本,他为农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建设性现点,不仅对南宋后浙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三农"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宋代湖州的农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慧 《农业考古》2004,(3):110-114
宋代是湖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湖州地区农业的重要性,南宋所以能够偏安一隅,很大程度是苏、湖等地发达的农业为其提供了支撑。本文试对宋代湖州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吕祖谦的思想学术,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并受到林之奇、汪应辰、胡宪及朱熹、张木式、陆九渊、陈亮等众多师友的影响。在南宋儒学诸派中,吕祖谦之学调和众学,不主一家,主张经史并重,强调务实致用,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与任务。其中“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推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助力于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新资源”,其特殊的价值决定了存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可以极大的提升经济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秦皇岛市卢龙县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业问题是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卢龙县正处于经济上升的重要时期,必须重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手段推动其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现针对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一) 福建的经济是到了唐中叶以后才开始较明显地发展起来,泉州港跃居全国重要的贸易港之一。五代,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汙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局面。到了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福建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印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以及茶叶、蔗糖、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诸方面。史称福建“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无论在农作物的产量上,或者在农业的技术上,都居于全国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省广大农村,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农业部门,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努力做好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滕州市农业银行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冲破所有制界限,以效益为标准,倾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滕州地处鲁西南,全市155万人口,是个农业大市。过去,由于传统思想对非公有制经济存有“偏见”,在资金融通、获取金融支持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一视同仁”,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关于加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在“互联网+”时代下,各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进行概述,并对“互联网+”下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之后对“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的作用进行阐述,最后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遭遇的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是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农业经济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探讨了国家制度、财政支出、科学技术、国际贸易、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论北宋郏亶的治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伟 《农业考古》2020,(1):110-115
郏亶是北宋著名的水利学家,曾长期致力于太湖诸水系的研究。他总结吴越钱氏高低乡兼利的治水经验,结合宋初浙西水利失序的实际,提出了高低分治,"治水先治田",统筹规划、整体治理的治水思想,并在熙宁变法时期付诸实践。他的治水思想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遭到挫败,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蝗灾社会反应机制定型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燕鹏  吴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75-17777
概述了南宋以前各代应对蝗灾的措施,从积极和消极2方面探讨了南宋蝗灾的社会反映机制,指出了蝗灾反应机制在南宋最终定型,并成为南宋以后各代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汪庆元 《古今农业》2014,(2):106-113
20世纪以来研究表明,鱼鳞图册起源于南宋。明代洪武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推行鱼鳞图册制度,其作用是确认业户土地产权,确保官府田赋征收。现存明清鱼鳞图册原件主要分藏于安徽、江苏、浙江,北方的陕西、山西存有清至民国的鱼鳞图册。鱼鳞图册研究拓展了南北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内涵,在地权分配、租佃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新的进展。而在鱼鳞总图、地权形态、里甲土地分布方面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人口的南迁为农业发展引入了先进的工具和生产经验,朝廷的一系列利农政策以及大兴水利等措施促使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不规则耕田等问题的出现促使数学发生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在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杨辉所著《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做出剖析,论述了这一时期农业发展对数学的影响,并总结了数学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靖康之乱严重打击了皖江流域的农业生产,为了稳固政权、开辟财源和安顿民生,朝廷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不仅加强对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的修筑和管理,而且为圩田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为两地圩田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规模扩大,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圩田经济发展。宣州和太平州两地圩田经济在宋廷的经济和财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南宋学者陈仁玉生平及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笛 《古今农业》2010,(2):76-82
南宋学者陈仁玉撰有《菌谱》一卷流传于世,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大型真菌的专著。陈仁玉的生平及著作不见载于《宋史》,因此笔者在地方志、文集、诗话、丛书之中相关的零星史料基础上加以考索和综合,以期能勾勒出陈仁玉著作和生平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雕版印刷,肇端于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宋代是中国版印发展的黄金时代,南北两宋刻书机构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内容之赡、数量之多以及图书贸易之盛、流通之广堪称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宋代版印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宋代右文崇儒政策的实施,科举和教育大兴,读书和学术之风盛行以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的水碾硙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围绕着水碾硙的经济利益,政府与官僚、寺院等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斗争,宋廷极力维护政府对水碾硙业的垄断。政府在处理航运业、灌溉业和水碾硙业三者关系时,水碾硙业则要让位于前两者。北宋水碾硙业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与社会诸多阶层的矛盾和斗争密切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