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松脂原料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一个松脂资源大省,主要产脂树种云南松和思茅松能采脂的林分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国的首位。松香、松节油产业在云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云南松脂原料林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指出云南松脂原料林的建设应以人工林定向培育和提高松脂基地建设的科技贡献率为发展方向。发展云南松脂原料林基地应以市场以导向,选育松树高产脂良种开始,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推广先进采脂技术,提高加工水平,实现松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松脂是思茅松产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各生物环境因子与产脂量关系的分析研究,泌脂量除受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海拔、林分密度、林龄、林分胸径的影响。产脂量随海拔、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胸径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海拔、林分密度,林分年龄、胸径和四个因子建立的预测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均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已有的松脂资源数据,对各州、市的采脂松树资源和松脂贮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松脂年产量、产脂树种及分布、产脂松林和其中的用材林资源总量及松脂贮量的对比分析,归结出了云南省各州、市松脂资源的现况及特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州、市的松脂资源数量和质量差别巨大。普洱市的年松脂贮量为全省最大,大理州产脂松林及其后续资源中幼林的面积为全省最多,从而形成了以云南省的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为中心的松脂资源和松香生产聚集核心地带。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又名"飞松"、"青松"。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树种,其木材具有纤维长,细胞壁厚,纤维获得率高的优良特性,为滇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也是重要的用材林资源。受人为及外界因素影响,云南松林分群体稳定性下降、遗传品质变异而导致林分衰退。表现为林木生长速度减慢、干形扭曲、林分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林木死亡的现象。对现实云南松林分生长衰退病因作调查研究,找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因病施治措施,提出抑制云南松林分生长退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取踏查、线路调查等方法对荆门市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选定优良林分30个,选出优良单株35株,结果发现:荆门市的优良林分主要以用材林和公益林的状态保存,其他林分基本没有发挥种质资源作用,雪松、龙柏、丹桂、含笑等树种为该地区普遍种植的特色树种。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杉木用材林经营水平,采用顺昌县2016—2017年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杉木用材林纯林数据及采伐山场数据,对顺昌县杉木用材林林分密度现状和采伐前后林分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用材林林分平均密度为2638株·hm-2,林分平均密度随龄组增加逐渐减少,高密度、合理密度和低密度林分比例分别为55.0%、27.5%、17.5%。抚育采伐可以有效调整林分密度,伐后合理密度林分比例提升52.0%;主伐择伐对调整林分密度作用一般,伐后合理密度林分比例只提升36.0%;高密度林分通过抚育采伐、主伐择伐后形成合理密度林分比例分别为88.4%、97.0%。主伐皆伐林分中不同密度林分比例排序为低密度林分>合理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当前应加强对杉木用材林高密度林分实施采伐。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35年生的7种密度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差异显著,低密度时,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脂量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年平均单株产脂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松脂主产区,进入成熟期的马尾松林分保留600~700株.hm-2的密度,产脂量高且经营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赵加友 《云南林业》2006,27(1):9-10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要积极开展低效林改造试点”的要求和省林业厅的安排,峨山县从2004年10月起,开展了以改造扭曲云南松为主的低效用材林改造试点工作。云南松是峨山县的主要用材树种,但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面积的云南松,由于种源退化严重和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逐渐变为生长缓慢、出材率低下的扭曲云南松低产林分,远远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通过对以扭曲云南松林分为主的低产用材林改造试点工作,可以达到增加林地生产能力,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的目的,为全省低产用材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模式。此试点…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集中开发建设卅多年来,森林资源日渐减少,已出现“两危”症兆。如何加快恢复和扩大林区用材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仅以分析用材林林分结构变化特征入手,探讨加快恢复和扩大用材林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用材林以提供木材,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从经济效益分析用材林成熟期,对提高用材林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探讨如何确定用材林经济成熟龄,并对影响用材林经济成熟龄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以求教于林经界同仁。一、如何确定林分经济成熟龄在林业生产的漫长周期里,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蓄积增加,材质提高而使林分在增殖,同时,成本投入除了当年实际投资于森林外,原来投入森林的资金也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人造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可以取代部分实木制品的人造板的数量和品种;利用竹材之类的速生材和蔗渣、烟秆、棉花秆等一年生农业剩余物生产代木性人造板材;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控制;增加人造板花色品种包括开发生产无机胶合型人造板;提倡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等工农业废弃物作为生产人造板的原料。它也是发展中地区人造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7型气相色谱仪探讨马尾松木材经脱脂处理后松脂各化学成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材含脂量的降低,松脂中树脂酸的百分比含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大体上可以将树脂酸随处理液的排出视为脱脂反应过程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PF树脂胶粘剂对竹胶合板保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健 《林产工业》2000,27(1):20-23
介绍了目前竹胶合板生产中常用的三种PF树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分别用这三种树脂作为胶粘剂对竹帘、竹席进行了浸渍。竹帘竹席经浸胶并经干燥后,按相同方式进行组坯和热压,所得制品按有关标准进行保存强度检验。检测结果表明,PF树脂胶粘剂与竹胶合板的保存强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当配方和生产工艺不同时,PF树脂胶粘剂的使用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松香工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解决资源培育、木材生产与松脂生产之间的矛盾。松脂资源作为森林资源的一种衍生性资源,应以是否开发利用作为其成为资产的前提,其评估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收益损失法、收益现值法。文章用重置成本法、收益损失法对始兴县松脂资源单位面积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其松脂资源资产价值两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林雁  叶辉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734-737
通过对云南丽江、昆明和个旧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松脂分泌量的测定揭示,云南松泌脂量因地域而有明显差异,泌脂量多少与所在纬度的高低存在负相关。在同一地点,云南松泌脂量随坡向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北坡的松脂流量略小于南坡的松脂流量。同一树体的不同方位的松脂流量并无明显差异。就同一树木不同高度而言,在大树的中下部,泌脂量随取样高度增加而增大。分析认为,温度可能是影响云南松泌脂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树脂道与产脂力的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测定了14个马尾松高产脂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具有密切相关,经过16个回归方程拟合,树脂道个数与马尾松日产脂量、10cm侧沟产脂量、校正产脂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①Y=(7 102+120 703X)/X,r=0 848;②Y=(0 789+12 300X)/X,r=0 762;③Y=(4 842+80 362X)/X,r=0 664。  相似文献   

17.
酚醛树脂浸渍木粉DTA/TG曲线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差热天平,对木粉、酚醛树脂和酚醛树脂浸渍木粉进行测试,通过DTA/TG曲线解析,展示酚醛树脂浸渍木粉的热解动态,探讨木质树脂复合炭材的构造及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了材用、笋竹两用和笋用3种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I级)的毛竹林分,经营笋竹两用林经济效益最佳,而立地条件较好或中等(Ⅱ级)的毛竹林经营材用林经济效益最好。试验结果为毛竹林的分类经营和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经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ummaris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og properties and resulting structural timber proper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s a first step to place the grading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f possible directly on the log. To find out what should be detected on the log,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based on longitudinal frequency, the number of resin pockets and the value for spiral grain were detected. Relationships are establish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erties on the structural timber produced out of it and to visual log grades commonly used in Austria. This paper discuss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roperties on 85 spruce logs. The MOE based on longitudinal frequency showed high potential whereas the number of resin pockets and the value of spiral grain only helped to identify timber un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