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杂交得到的新品种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饵料率数低,肉质鲜嫩,市场潜力大,现已成为石斑鱼养殖的新宠。近年来珍珠龙胆已成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海水养殖的重要名优品种之一。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仔鱼、稚鱼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3.
1月29日,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组织专家对三亚福联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斑石鲷的引种及工厂化养殖技术与推广”项目(编号:2014CZ02)进行现场测试。测试数据表明,2014年6月5日引进的斑石鲷共存活170尾,成活率85.0%,平均全长26.3cm,平均体高13.3cm,平均体重638.2g/尾;2014年8月12日引进的斑石鲷共存活21000尾,成活率79.2%,平均全长24.0cm,平均体高12.2cm,平均体重498.0g/尾;2014年9月16日引进的斑石鲷共存活30000尾,成活率92.3%,平均全长21.0cm,平均体高10.0cm,平均体重274.6g/尾。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养殖技术,引进斑石鲷(体长6 cm、体质量约6 g)进行室内水泥池的幼鱼培育和海区网箱养殖,经过六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125 d的室内水泥池幼鱼培育,斑石鲷幼鱼平均体质量达120.3 g/尾,日增重0.91 g;移至海区网箱养殖61 d后平均规格达243...  相似文献   

5.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因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珍珠龙胆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珍珠龙胆生长的最适宜为盐度为25~35‰,最适宜水温为22℃~30℃。广东沿海,尤其是惠州海域,常  相似文献   

6.
金头鲷引进及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引进2148尾金头鲷,在面积为0.2 hm2的池塘进行养殖试验.鱼苗全长约3 cm,经过429 d的养殖,体质量达331.2~483.0 g,平均体质量410.9 g;全长27.3~31.0 cm,平均28.9cm;体长22.4~25.5 cm,平均24.2 cm;体高8.8~10.8 cm,平均9.8 cm.共收得成品鱼779.0 kg,单产3895 kg/hm2,成活率88.3%,饵料系数2.4.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鸿干  张旭  黄海 《中国水产》2016,(11):101-102
正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与老虎斑(♀)杂交的新品种。龙虎斑头似老虎斑,尾似龙胆石斑,具有抗病力强和生长快等特点。但目前龙虎斑的标粗成活率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6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养殖基地采用水泥池、高位池塘、高位池加网箱三种模式标粗龙虎斑鱼苗,取得了较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8.
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养殖效果,在自行研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试验。试验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指标及养殖系统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水温26~29℃,盐度25~30,溶氧(DO)≥8 mg/L,氨氮浓度0.20~1.16 mg/L,亚硝酸盐氮0.05~0.40 mg/L。试验共持续250 d,分3个生长阶段:第1阶段87 d,密度由13.82 kg/m3增加到28.89 kg/m3,存活率95.28%,平均体重由(150±18)g增加到(329±42)g,特定生长率(SGR)为(0.90±0.06)%;第2阶段106 d,密度由28.89 kg/m3增加到53.36 kg/m3,存活率90.44%,平均体重由(329±42)g增加到(672±66)g,SGR为(0.67±0.02)%;第3阶段57 d,密度由46.98 kg/m3增加到69.50 kg/m3,存活率98.6%,平均体重由(676±52)g增加到(1 014±75)g,SGR为(0.71±0.02)%。养殖期间的平均SGR为(0.76±0.02)%,总存活率84.9%,饲料系数1.04,投入产出比为1∶2.02。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密度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呈球形或卵形,全身被有纤毛,前端有一胞口,虫体透明度低,显微镜下常呈黑乳白色,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雄)与老虎斑(雌)培育出来的杂交新品种石斑鱼,其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有虎斑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12月19日引进3~5cm的龙胆石斑鱼苗820尾,经过11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存活483条,成活率58.9%,平均体重473g/尾,最大体重950g/尾,养殖期间,饵料系数1.44,饵料效率69%,养殖总积温7900℃。  相似文献   

12.
龙胆石斑鱼集约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12月19日引进3~5cm的龙胆石斑鱼苗820尾,经过11个月养殖试验测定,共 存活483条,成活率58.9%,平均体重473g/尾,最大体重950g/尾,养殖期间,饵料系数1.44,饵料效率 69%,养殖总积温7900℃。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11,(11):48-48
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病。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病,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病,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在南沙群岛美济礁潟湖内开展网箱养殖试验,共选养了4种鱼:军曹鱼、美国红鱼、红鳍笛鲷和鲑点石斑鱼。在2000年8月3日——2001年2月20日近7个月内,军曹鱼生长最快,最大个体重10500g,月均增重范围为1300——443g/(月&;#183;尾)(单位下同),平均852g;美国红鱼次之,最大个体重2350g,月均增重范围为296—246g,平均271g;红鳍笛鲷最大个体重1450g,月均增重范围为130—101g,平均116g;石斑鱼生长最慢,最大个体重275g,月均增重范围为31—9g,平均17g。军曹鱼、美国红鱼、红鳍笛鲷和鲑点石斑鱼4种鱼平均体长分别达到68.3cm(范围54—77)、46cm(48—44)、35.0cm(37—34)和16.8cm(21.0~14.0):体长月均增长分别为61,33,15和8mm。军曹鱼饵料系数达到3.0,红鳍笛鲷和美国红鱼饵料系数则为4.0;成活率分别为92.1%,61.8%,84.7%和59.5%。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戴燕彬 《福建水产》2021,(3):299-306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水温条件下,以30 mg/(kg·bw)恩诺沙星对平均体重为(3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连...  相似文献   

17.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3~5cm龙胆石斑鱼鱼苗820尾,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试验,冬天加热保温至约19℃,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防治鱼病,经过1年的饲养,成活率56%,平均体重483g 尾。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2010,(12):45-45
<正>继几年前石斑鱼在宁波市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后,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象山一家苗种厂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平均体长7.8cm、体重9.5g的石斑鱼鱼苗6.2万尾。  相似文献   

19.
牙鲆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我国产褐牙鲆,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鱼类,其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饵料来源容易,是北方地区优良的鱼类养殖品种。牙鲆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土池养殖三种模式。土池养殖在山东、辽宁均有成功报道,以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养殖面积最大。2004年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渤海资源增殖站进行了褐牙鲆土池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放鱼种4220尾,平均体长13.4cm,平均体重32.4g,经过5个月的养殖,出池1537尾,平均体长25.8cm,平均体重351g,其中最大个体长33.4cm,重735g,总产量538kg,共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渔业信息》2010,(12):37-37,41
继几年前石斑鱼在宁波市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后,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象山一家苗种厂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平均体长7.8cm、体重9.5g的石斑鱼鱼苗6.2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