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棉田2、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2 0头 ,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到 2 5~30头。总结提出了科学应用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探讨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危害与产量损失。结果表明,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从各代棉铃虫的接虫数量与残虫量的线性关系看,2代虫量呈对数增长,3、4代虫量表现为直线增长;Bt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可以幼虫数量与蕾铃被害率两项指标来把握,其2、3、4代虫量分别为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头、8头和10头,若以Bt棉的蕾铃被害率为防治指标,则依次为1.18%、2.70%3.30%。  相似文献   

3.
8月下旬正是第四代棉铃虫和棉蓟马发生危害的时期,应以生物生态和诱杀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化学防治 当百株1~2龄棉铃虫幼虫达到15~20头,即为发生较重,用4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其它害虫并扫残。当达到百株1~2龄棉铃虫有10头时,可以用35%硫丹1000倍液防治。为保护利用天敌,少量残虫提倡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4.
玉米黄呆蓟马近年来在南皮县春夏玉米苗期发生严重,一般地块虫株率为30%~45%,百株虫量600~1500头,严重地块虫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2000~4000头,单株最高虫量达60余头,个别为害严重的地块造成毁种。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粘虫属夜蛾科杂食性害虫,俗称五色虫、行军虫,是一种具有迁移性、暴发性、集中危害性强的害虫.大发生时,常将作物叶片吃光,仅剩光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区域对玉米苗危害有加重趋势.据开封地区2009年7~8月份调查,二、三代粘虫在黄河滩区部分玉米田发生较重,百株虫量80~100头,最高可达300头,对产量产生很大威胁,在玉米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南阳市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4.66万hm^2左右,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人民币。棉花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其防治好坏,对棉花生产和农村经济影响极大。棉铃虫是危害南阳市棉花的主要害虫,具有常发性和暴发性。1994年暴发成灾,百株虫量最高1075头,全市损失皮棉折款5亿余元。为了减轻棉铃虫的危害损失,南阳市1996年开始小面积试种抗虫棉花,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黔西南州年均温较高的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和贞丰县为目标调查点,采用灯诱、性诱、田间调查等方法于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调查草地贪夜蛾的越冬寄主及越冬虫态,统计虫源数量和百株虫量。将冬季采自望谟县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以玉米叶分别饲养于室内、室外和人工气候箱,观察草地贪夜蛾冬季幼虫在3种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和化蛹率。【结果】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分别于2020年1月13日和2020年3月18日首次在望谟县诱集到成虫,之后在兴义市、兴仁市和安龙县也有发现,虫情测报灯未诱集到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2019年冬季仅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3~6龄为主,寄主为散落的再生玉米苗,首次调查百株虫量为34.67头,未发现成虫和卵;2020年春季最早仍在望谟县桑郎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虫龄以1~3龄为主,寄主为栽种玉米苗,百株虫量最高为28.00头,且在该地土壤中发现草地贪夜蛾蛹1头,2020年晚春在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亦发现1龄幼虫,百株虫量最高达30.00头。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第1~2周后的存活率均表现为室内 > 室外 > 气候箱,第3周后的化蛹率则是室内饲养的最高,室外最低。【结论】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能终年繁殖,但冬季虫源基数较少,不足以成为本地春季草地贪夜蛾暴发的主要虫源。草地贪夜蛾越冬幼虫更适应偏冷的环境,对突变的温暖环境和较低温度环境均不适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第 4代棉铃虫的百株 3龄幼虫量与夏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组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式。分析提出其推广的防治指标为百株 3龄幼虫 35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南县境内二代粘虫暴发,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密度高为2000年以来之罕见,对广南县的甘蔗、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粘虫发生与防治情况1.1发生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二代粘虫全县发生面积3 400hm2,其中甘蔗2 466 hm2、玉米800 hm2、水稻133.3hm2;虫口密度:甘蔗平均505头/百株,最高1899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接虫试验 ,得出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百株 3龄幼虫量 (x)或其对数A =ln(x +1) ,与棉铃虫为害造成的棉花产量损失率 (y)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2、3、4代的定量公式分别为 :y =2 .3 464A2 -7.42 41A -0 .3 5 3 5 ,y =0 .0 0 18x2 +0 .0 80 7x -0 .673 4,y =1.64 60A2 -3 .5 668A +0 .0 12 4。按目前淮北棉区转Bt基因棉的产量、价格、棉铃虫防治成本、效果等 ,计算出转Bt基因棉田2、3、4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 3龄幼虫 2 6、13~ 15和 10头。同时表明 ,转Bt基因棉可通过增加秋桃数量来补偿棉铃虫危害 ,其对 2、3代棉铃虫具有一定抗性 ,对 4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转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接虫量与残虫量的关系2代呈对数增长,3、4代表现为直线增长;转Bt棉田棉铃虫2、3、4代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8和10头或蕾铃被害率依次达1.18%、2.70%和3.30%。  相似文献   

14.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法,利用田间自然虫量,辅之以人工摘蕾和药剂控制的手段,探讨了水地覆盖棉田二代棉铃虫和伏蚜的复合防治指标,得到两种害虫复合为害与棉花产量的关系模式:y=95.7887—0.393x_1—1.832X_2—0.0084x_1~2+0.0383x_2~2+0.258x_1x_2。综合考虑回归式的模拟分析,近年来两种害虫的发生消长、以及1992年特殊的气侯条件,把两种害虫的复合防治指标初步确定为: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8~12头,伏蚜百株三叶蚜量5000头。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省荆州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产棉田两块,进行了棉铃虫不同代别防治指标的研究,初步明确棉铃虫第三代危害期间,棉株有较强的补偿能力。百株低龄幼虫在5头以内时有增产的趋势;5~15头之间蕾花铃总数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当百株虫量大于15头时,则蕾、花、铃迅速下降,第四代发生危害期间,棉株补偿能力已衰退或消失,当百株幼虫量达到5头时,则蕾、花、铃总数迅速下降,因此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为百株低龄幼虫12头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夏花生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研究了棉铃虫第二代百株累计卵量、第四代百穗3龄幼虫量与夏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第二代百墩累计卵量与夏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式。分析提出其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累计卵量70粒、百穗3龄幼虫量35头和百墩累计卵量90粒。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k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在北疆奎屯地区棉花上的发生基数逐年增加。2010年6月下旬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一块玉米田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成虫,发生较重,平均百株有虫5头.单株最高14头,危害株率8%。近年来.双斑萤叶甲在玛纳斯县玉米病虫害调查中并未发现.如果不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玉米雌穗人工接虫的方法 ,研究了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幼虫防治指标。结果表明 ,玉米产量损失率与棉铃虫数量呈正相关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及产量水平 ,确定武威市玉米带田棉铃虫幼虫孵化盛期的防治指标为百穗 4 8.7~ 99.0头 ,单种玉米田棉铃虫幼虫孵化盛期的防治指标为百穗 33.5~ 6 0 .4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